理论教育 太湖流域低山丘陵和平原区地层岩性分析及第四系分层及岩性叙述

太湖流域低山丘陵和平原区地层岩性分析及第四系分层及岩性叙述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湖流域内地层自元古宇、古生界、新生界均有分布,构成流域西及西南部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区的基岩孤岛。各时代的地层岩性不加详述,现将平原区30m以浅第四系分层及岩性叙述如下。Ⅱ.湖沼相、海相沉积层,为黄褐、灰色粉质粘土、粉土,层理不发育,有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太湖南部地区。该层分布较广,东太湖及西太湖的南部均有分布。该层在太湖地区普遍分布,西部呈条带状缺失,厚度0~20m,一般厚度5~10m,为本区第一硬土层。

太湖流域低山丘陵和平原区地层岩性分析及第四系分层及岩性叙述

太湖流域内地层自元古宇、古生界、新生界均有分布,构成流域西及西南部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区的基岩孤岛。各时代的地层岩性不加详述,现将平原区30m以浅第四系分层及岩性叙述如下。

Ⅰ.主要为河塘表层沉积和人工堆积,由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砖瓦砾、路渣等组成,厚度各地不一。

Ⅱ.湖沼相、海相沉积层(Q4),为黄褐、灰色粉质粘土、粉土,层理不发育,有植物根系。俗称硬壳层,可塑—硬可塑,中等压缩性,厚度0~3m,一般2~3m。主要分布太湖南部地区。

Ⅲ.海相、湖沼相沉积层(Q4),为灰至灰黑色淤泥质粉质粘土、中夹粉质粘土及粉细砂透镜体,常见贝壳碎屑和有机质。流塑—软塑,高压缩性。厚度0~18m,为本区第一软土层。该层分布较广,东太湖及西太湖的南部均有分布。

Ⅳ.陆相、海陆过渡相沉积层(Q4),为灰色、褐黄色粉质粘土、粘土组成,中夹粉砂薄层,含铁锰质结核和锈斑。可塑—硬可塑,中等偏低压缩性。该层在太湖地区普遍分布,西部呈条带状缺失,厚度0~20m,一般厚度5~10m,为本区第一硬土层。(www.daowen.com)

Ⅴ.海相沉积层(Q4),由灰色、灰黑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粘土组成,夹粉砂薄层。软塑—流塑,高压缩性,厚0~18m,一般厚度5~15m,为本区的第二软土层。主要分布在太湖南部,江苏省大都缺失。

Ⅵ.河湖相沉积层(Q3),受后期古河流切割呈条带状缺失,为灰黄色、褐黄色粘土、粉质粘土,砂层及砂砾石层等。粘土可塑—硬塑,砂层稍密—中密,为低压缩性土。厚度5~15.6m,为本区第二硬土层。

Ⅶ.基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