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政权与权力魅力:探究古埃及与中国皇权的功能

政权与权力魅力:探究古埃及与中国皇权的功能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要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古埃及皇权这个等级社会里最高的阶级,或者,如果他们不想展示他们的政权。在中国,坐在椅子上,同样是掌权人的特权。例如,皇帝的宝座是皇帝的特权,宝座被称作“龙椅”。宝座所代表的“权力魅力”成为宝座的影子。例如,某一张椅子可能代表某个人的思想或者述说某个人的历史,或者,由于这个代表性和述说功能而被艺术家引入艺术作品中,如绘画、雕塑、装置等。

政权与权力魅力:探究古埃及与中国皇权的功能

皇家坐具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宝座(约前3100—475)[5]。由椅子演变成的宝座是国家领导的专利,禁止平民百姓上坐。从椅子出现一直到19世纪,宝座的座位(座板)把社会分成上下两个等级。我们要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古埃及皇权这个等级社会里最高的阶级,或者,如果他们不想展示他们的政权。古埃及还会有椅子出现吗?回答是肯定的,但是,毫无疑问,椅子的出现一定会推迟。而且椅子的造型演变过程将会不同,人类赋予椅子的意义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椅子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人类的演变历史过程中,椅子随着诸多因素的演变而演变,这些因素包括:“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宗教权力,以及艺术、认知、审美感受,最后还有工业。”[6]椅子的演变反过来也反映了自从法老统治的埃及以来的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和文化压力。[7]得益于考古工作者的发现,我们知道埃及王后艾特普-希尔斯(Hetep-Heres)生活在豪华的环境中,因为她拥有一把扶手椅、一顶轿子、一个头靠和一个可以折叠的华盖。[8]这一家具财富首先得益于埃及的经济繁荣,同样得益于当时埃及人的艺术创造能力。

自从它诞生以来,椅子作为当时社会的十字路口而发展演变:从物质角度和造型角度来看,椅子适应于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它表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思想和社会审美观。与任何其他坐具相比,把椅子当作社会改变的“晴雨表”来看待是最有说服力的。[9]

与古埃及不同,根据帕特里夏·布宜诺(Patricia Bueno),在西方国家里,自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1320年,坐在坐具上的优先权改变了:精心制作的椅子留给皇家、高贵的人和官员们使用,而凳子则留给其他阶级使用。然而,后者却没有完全改变“蹲下”的习惯。人民百姓有权坐在一张凳子上,但是凳子比椅子矮,这意味着人民百姓的地位是相对低下的。[10]

椅子的造型继续随着不同时期的政治影响而演变,为了示威,掌握政权的人希望椅子完全可以代表他们的权威、权力、身份以及他们特别的审美品位。例如,从椅子的造型来看,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里,带有直挺而僵硬后背的椅子代表严厉的主人的神圣权力——皇权。(www.daowen.com)

19世纪早期的欧洲,椅子在普通阶层普及,这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在中国,坐在椅子上,同样是掌权人的特权。例如,皇帝的宝座是皇帝的特权,宝座被称作“龙椅”。我们可以看清朝雍正皇帝(1678—1735)的画像(见图1-1)。这张画像是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所作。这位教士于1715年来到中国,为中国的皇家绘画。他在中国的绘画工作历经康熙(1661—1722)、雍正(1723—1735)和乾隆(1736—1795)的统治时代。“龙椅”配有特别高的后背,它直指向天,皇帝(龙)自称“天子”,自然而然,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见图1-1)。

椅子自传入中国以来,无疑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跪坐在地上的传统和习惯逐渐改变,社会等级制度也随之改变。到20世纪早期,中国的等级社会达到高峰阶段。虽然,1911年,由孙中山(1866—1925)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但是中国的等级制度没有被完全推翻。既然20世纪上半叶,中国家具方面没有出现任何新风格,我们只能说人们还在使用“古代椅子”。虽然人们在新时代里使用“旧椅子”,然而这把“旧椅子”已不再扮演它的重要的“旧角色”。宝座所代表的“权力魅力”成为宝座的影子。这既是椅子普及化的结果,也是寻求新中国发展道路的结果。从此,椅子的意义变为个人化、艺术化。例如,某一张椅子可能代表某个人的思想或者述说某个人的历史,或者,由于这个代表性和述说功能而被艺术家引入艺术作品中,如绘画、雕塑、装置等。

图1-1 雍正画像,郎世宁,18世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