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浓度计算三角形法则

浓度计算三角形法则

更新时间:2025-09-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重心规则三元系统在达成四相平衡时,这四相的组成点位置可能存在三种关系。

虽然三元相图比较复杂,但它与单元、二元相图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下面一些规则有利于对三元相图进行分析。

1.等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原子分数)规则

在浓度三角形中,平行于三角形一条边的直线上的所有系统组成点,其对面顶点组元的质量分数相等。如图8.80(a)所示,设HK平行于AB,则HK上所有状态点的C质量分数相等。以该直线上的任意两点M、N为例来做一简单证明。

图8.80 (a)等质量分数规则;(b)等比例规则;(c)杠杆规则

根据图8.79获得浓度三角形中任意一点组成的表示方法,分别过M、N点作AC、BC边的平行线DM、EM、FN、GN。M点系统中,C的质量分数为DE段;N点系统中,C的质量分数为FG段。可以证明△DEM和△FGN不仅全等且都是正三角形,所以DE=FG,即任意M、N点系统,它们对应C的质量分数相等。

2.等比例规则

从浓度三角形顶点向对边作射线,射线上所有系统组成点含有对边两个组分的质量分数之比恒定。如图8.80(b)所示,从C向对边AB作任一射线CK,则CK上所有系统组成点含有A、B的质量分数之比恒定。

以射线CK上的任意两点M、N为例。为获得M点的组成,过M点作AB、BC和CA的平行线DE、MR、MH;过N点作AB、BC和CA的平行线FG、NL、NJ。M点系统中,A、B的质量分数分别为BR、AH,质量分数之比为BR/AH。因BRME和AHMD是平行四边形,故BR=ME,AH=DM,所以M点系统中,A、B的质量分数之比为ME/DM。同理,N点系统中,A、B的质量分数之比为NG/FN。

因为△CDM∽△CAK,所以DM/AK=CM/CK。又因为△CME∽△CKB,所以CM/CK=ME/BK。由以上两个等式得DM/AK=ME/BK,变形后得ME/DM=BK/AK。同理,对N点系统,也有A、B的质量分数之比NG/FN=BK/AK,故射线上任意的M、N点含对边A、B的质量分数之比相等。

3.背向性规则

在浓度三角形中,一个三元系统的组成点与某个顶点相距越远,则该系统含有越少的顶点组元。图8.80(b)中的M、N点,其中N点与顶点C的距离大于M与C的距离。因此,N点系统中C的质量分数比M点系统小。当组成点达到AB边上时,系统不含C组分。(https://www.daowen.com)

4.杠杆规则

与二元相图一样,杠杆规则在三元系统中也非常重要。这个规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在三元系统内,由两个相(或混合物)组成一个新相(或新混合物)时,新相(或新混合物)的组成点必在原来两相(或混合物)组成点的连线上。如图8.80(c)所示,M、N点系统组成一个新系统P,P点必在MN线上,且M、N在P点两侧。反之,P点系统由一相分解为两相时,这两相的组成点M、N必分布在P点两侧,且这三点也在同一直线上。有些文献称这为直线规则。

杠杆规则的另一层含义与二元系统相同。图8.80(c)中,M、N点系统组成一个新系统P。设M、N点系统的质量分别是m、n。过M、N、P点作AC、BC边的平行线,获得各点组成。以A组元做质量衡算。M系统中A的质量分数为BG。N系统中A的质量分数为BK。P系统中A的质量分数为BJ。M、N两个系统中A的质量之和等于P系统中A的质量,所以mBG+nBK=(m+n)BJ。整理后得m/n=JK/GJ。

又因为MG∥PJ∥NK,MN、GK是这三条平行线的截线。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JK/GJ=PN/MP,故m/n=PN/MP。这与二元系统中式(8-14)一致。

5.重心规则

三元系统在达成四相平衡时,这四相的组成点位置可能存在三种关系。

(1)重心位置,如图8.81(a)所示。设M、N、Q三相合成新相P。根据杠杆规则,N、Q系统组成的S点在NQ线上,简写为N+Q=S。同样,根据杠杆规则,S点与M点系统合成新系统P,则S+M=P。因此,P的组成点必在△MNQ内。上述过程可简写为M+N+Q=P(读者需注意,此处的重心位仅表示新相P处于△MNQ内,而不是P点一定是在△MNQ的几何重心位)。

(2)交叉位置,如图8.81(b)所示。新相P的组成点在三角形的一条边NQ外侧,且在另两条边(MQ、MN)的延长线所夹范围内。连接MP交NQ于S。由杠杆规则N+Q=S、M+P=S。整理后有P=N+Q-M,此式表明N、Q两相要回吸M相才能获得新相P,即要发生转熔过程。

(3)共轭位置,如图8.81(c)所示。新相P的组成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Q外侧,且在形成此顶点的两条边(MQ、NQ)的延长线所夹范围内。连接P、Q并延长与MN交于S,同样有P+S=Q、M+N=S,整理得P+M+N=Q,此式表明,P、M、N三相可合成Q相。实际上,Q点在△MNP重心位。P+M+N=Q还可整理为P=Q-M-N,这表明Q相要回吸M、N相才能获得新相P,即要发生转熔过程,而且要转熔(或回吸)两相。

图8.81 (a)重心位置;(b)交叉位置;(c)共轭位置

以上这些规则在三元系统中适用于任意三角形,如图8.81中△MNQ属任意三角形。我们将在下文陆续介绍这些规则在三元相图中的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