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时尚历史的起落与再崛起

时尚历史的起落与再崛起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这样一种迟来的商业文化还是着实把一向独霸时尚、自命不凡的法国吓了一跳。后来,在德军占领期间,这种朴实无华的时尚风格开始在欧洲大陆逐渐推广。在欧洲各国彼此为敌的“二战”时期,时尚也暂时停止了它的步伐。他最终让德国人相信,离开了巴黎的滋润,他们为之痴迷的法国时尚就不可能再具备那份妙不可言的典雅。然而,凡妇俗女们却懂得扬长避短,她们以自己的方式证明,在没有追随时尚的手段、特别是不向高级定制设计师和

时尚历史的起落与再崛起

整个占领时期,法国服装设计师在女性衣着上的权威性和对女性日常生活的影响力都受到了很大局限。战争又一次让妇女们在获得解放的道路上前进了几米……

在两次大战之间的这段和平时光,有许多时装公司新张开业。如巴黎世家(Balenciaga)、让·德塞(Jean Desses)、杰奎斯·菲斯(Jacques Fath)、罗贝尔·皮盖(Robert Piguet)、莲娜丽姿(Nina Ricci)、玛吉·鲁夫(Maggy Rouff)等。它们虽然风格各异,却为巴黎增添了高雅情趣,渲染了精英气派,并形成了一种沙龙时尚。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地承认,只有巴黎有资格独执女装时尚牛耳,而好莱坞的俗媚和盎格鲁-撒克逊的刻板则相形见绌,不那么招人待见。就像量身定制的高级时装一样,“穷人的时装”不经修改也是穿不出去的。因此,伴随着服装尺码的标准化,成衣业的发展开始崭露头角。但是,这样一种迟来的商业文化还是着实把一向独霸时尚、自命不凡的法国吓了一跳。有人说:“很显然,当今时尚的发展想通过自身的变革来补偿一下1929年经济危机带来的萧条,问题是已经习惯于过去那种审美标准的人们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女人们都变了,她们不再愿意听从设计师的任意摆布,靠摆出种种迷人姿势、露出令男人酥倒的微笑来为沙龙时尚装点门面。1939年,“二战”前夕,法国奢侈品行业在纽约国际博览会上骄傲地展示了它独霸天下的工艺与设计。从法兰西这座艺术宫殿内走出来的时装、裘皮和香水设计大师们各显神通,将身材颀长的女模特装扮得雍容华贵、仪态万方,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做女人的荣耀。电影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不仅以其史诗般的恢宏催人泪下,其在室内外多种场合所展示的华丽女裙也足以令时尚爱好者叹为观止。

英国高级定制设计师爱德华·莫林诺克斯(Edward Molyneux)曾多次试图振兴本国的时尚业。他与英国时装集团(Fashion Group)联手,成立了英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旨在推出日常穿着的实用服装。后来,在德军占领期间,这种朴实无华的时尚风格开始在欧洲大陆逐渐推广。

在欧洲各国彼此为敌的“二战”时期,时尚也暂时停止了它的步伐。尽管由于物质的匮乏,设计师们不再能够随心所欲、大手大脚地使用各种面料,但在整个占领期内,他们一直没有停止为一小部分女顾客提供设计服务,这些顾客主要是纳粹及其傀儡政权官员的女眷,以及黑市商人的老婆们。反正给谁做裙子都是做,谈不上爱不爱国,更何况钱也不咬手。只有香奈儿毅然关掉了她的所有公司和工厂,只留下在巴黎康丽街的一间卖服饰、围巾和香水的商店,但她后来却因与一个德国军官的绯闻而自愿被放逐。

纳粹们被法国的时尚魅力深深地迷住了,他们甚至想把那些装饰华丽的高级时装公司全都搬到第三帝国的首都柏林和维也纳。但当时的巴黎时装公会(La Chambre Syndicale De La Couture Parisienne)主席吕西安·勒龙(任期为1937—1947年——译者注)却以非凡的勇气和执着坚决拒绝了任何搬迁要求,当然他也得到了贝当元帅(Petain,德国占领期内的法伪政权首脑——译者注)的支持。他告诉德国人:“你们尽可以强迫我们把公司搬过去,但巴黎高级时装是搬不走的。无论整体还是部分,只有在巴黎它才是巴黎高级时装,离开巴黎它就不是巴黎高级时装了。”他最终让德国人相信,离开了巴黎的滋润,他们为之痴迷的法国时尚就不可能再具备那份妙不可言的典雅。纳粹们虽然相信了他的说法,但并不甘心,他们决定给柏林的德国服装设计师提供大量补贴,以在时尚领域建立德国人的一统天下,对抗巴黎。他们还制定了一种定量分配制度,规定法国的服装设计师只能按配额使用面料,其目的就是要限制法国时装的影响,遏制法国人的时装生意,像格瑞斯夫人(Madame Gres)和巴黎世家这样的公司都曾因面料配额的限制而被迫临时关闭。(www.daowen.com)

那时候什么都缺,时尚的法国人最后也不得不把各种票证都交到食品商手中换吃的。妇女们只能把旧衣服改一改当新衣服穿,或者把家里的旧窗帘、旧家具罩改成衣服。她们再一次无可争辩地证明了法国女性在衣着方面与生俱来想象力,即使是在那么恶劣的环境里。有人说:“时尚就是一种法国现象。”而法国女性就是时尚最痴迷的追随者和代言人。一向以家庭和民族为重的贝当元帅对妇女们的针线活大加赞赏,“目的就是要把她们稳在家里,安心地做个温柔的家庭妇女”。为了表彰家庭妇女中的佼佼者,他在法国创立了母亲节。他要让那些过于自在、过于自由、过于放任的现代妇女重新回归到家庭主妇的角色中去。

然而,似乎是对这位年迈的父权主义者的嘲弄,又似乎是对德国人的蔑视,法国妇女开始反击了。她们开始自创时尚,把自己打扮得越发具有女性魅力:下穿色彩艳丽的齐膝短裙,足蹬整木跟的平底鞋,从小腿到大腿刷上核桃皮色或茶叶色以模仿长筒袜,头戴报纸做的俏皮小帽,再配上个斜挎式背包……一些格外热衷时尚的妇女甚至还动手把丈夫的服装改了自己穿。有时,她们干脆就穿着老公的男式套头衫上街,连帽子都不戴。穿上这样的行头,骑自行车倒是更方便了。整个占领时期,法国服装设计师在女性衣着上的权威性和对女性日常生活的影响力都受到了很大局限,他们反过来从这些穿着自制衣服的“马路女性”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于是,整个四十年代的女装式样就都成了“V”字形:宽肩(因为男装有垫肩)、细腰、窄裙。

作为传播战时乐观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有力武器,电影的作用日益明显。影星们标致秀丽的脸蛋和丰乳肥臀的身材把女性美升华到极致,让处于性饥渴的士兵们得以一饱眼福。好莱坞的服装设计师勾画出的舞台和都市服装忽而突出现代服装的舒适实用,忽而回归美好年代的装饰风格,引得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而由他们打扮出来的明星却着实成为男人、女人都羡慕和崇拜的对象。女人羡慕她们是为了模仿她们的姿态、拥有她们的体形;男人崇拜她们则是想着把她们的肉体据为己有。“追随时尚最大的好处就是保证自己、当然也保证别人具备追随的手段。”此言极是。然而,凡妇俗女们却懂得扬长避短,她们以自己的方式证明,在没有追随时尚的手段、特别是不向高级定制设计师和其他服装制造商的权威低头的情况下,她们一样可以穿上“符合时尚要求”的衣服。

《Vogue》杂志1942年提前使用了“新风貌”(New Look)一词来形容法国女性出于爱国主义精神、因陋就简创造出来的这种时尚。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她们不得不以这种方式来保持最起码的体面和尊严。很奇怪,战争又一次让妇女们在获得解放的道路上前进了几米,但那是因为时尚还没有使出它的撒手锏——它随后就把女人们又逼退了好几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