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童装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与考虑因素

童装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与考虑因素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婴儿头大、颈短,故婴儿装领子通常采用无领或交叉领等领窝线较低的设计,以方便婴儿颈部活动。在辅料选择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给婴儿造成不适的辅料,如橡筋带、拉链、厚重纽扣等。衣物的重量不宜集中在腰部,以避免对婴儿发育不利;应避免在裤装腰部使用过紧橡筋带,可使用扁平系带或较松的扁平橡筋带。下装设计要以卫生、方便为前提。幼童的服装购买主要依赖父母的决策,因此,这一阶段的童装设计应把父母作为主要考虑因素。

童装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与考虑因素

童装是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段、体型、性格以及服装穿用的不同季节等特点进行设计的。儿童在各个不同发育时期都有其体型特点,性格也各有区别,有的天真活泼,有的沉着文静,这些都是进行童装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

(一)婴儿

婴儿指出生到一周岁的儿童。婴儿的体态特征是:头大、腹大、无腰,处于生长发育最快、体态变化最大的时期。婴儿皮肤娇嫩,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受伤,生理器官处于发育阶段,汗腺发育不完全,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弱,对冷热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需要有合适的服装来帮助其完成体温的调节。

为了保护婴儿娇嫩的皮肤、柔软的骨骼,婴儿装要便于穿脱,其款式设计应尽量简洁、平整、光滑,少用接缝或使缝份外露。可不进行腰节线和育克设计。上下连体、袖子连裁等设计能很好地减少接缝,使服装平整光滑。婴儿装宜用O 型、H 型等宽松舒适的造型。

由于婴儿头大、颈短,故婴儿装领子通常采用无领或交叉领等领窝线较低的设计,以方便婴儿颈部活动。套头装不宜选择,以免穿脱不便引起婴儿烦躁哭闹,所以婴儿装通常采用开门襟设计。

在辅料选择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给婴儿造成不适的辅料,如橡筋带、拉链、厚重纽扣等。成人装或大童装使用的硬质蕾丝花边、珠片等都不适合用于婴儿装,可使用扁平系带、质薄体轻的无爪扣等安全的辅料。

婴儿装的颜色宜浅不宜深,尤其是贴身服装,浅色面料更为安全,其甲醛、染色牢度超标的风险相对会小些。并且,一旦婴儿出现不适而弄脏了衣物,浅色、素色衣服能帮助成人及时发现异常。再者,婴儿视觉神经未发育完全,大红大绿等刺激性强的色彩容易伤害其视觉神经,所以此阶段婴儿装通常采用白色、嫩绿、淡蓝、粉红、奶黄等浅色。针对婴儿对色彩的喜好,可以挑选色谱当中暖色系的色彩进行调和搭配,类型如下。

(1)双性同一,包括同明度、同色相、不同纯度的色彩组合;同明度、同纯度、不同色相的色彩组合;同色相、同纯度、不同明度的色彩组合。

(2)单性同一,包括同色相,不同明度、纯度的色彩组合;同明度,不同纯度、色相的色彩组合;同纯度,不同明度、色相的色彩组合。

细节设计应当尽量简洁,避免过长的衣带,颈部不可使用系带,各种绳带的外露长度不得超过14cm 等。衣物的重量不宜集中在腰部,以避免对婴儿发育不利;应避免在裤装腰部使用过紧橡筋带,可使用扁平系带或较松的扁平橡筋带。金属附件不得有毛刺、锐利边缘和尖端,以免造成划伤;纽扣、珠子等饰物也应尽量避免,以免由于缝缀不牢固而误入婴儿口中,发生危险。

从保暖性能来讲,连体设计更有优势,它可从上到下覆盖婴儿的身体,不会随着婴儿翻身、爬行等活动露出腰腹,也不会出现活动过程中裤子被拖曳掉的情况,非常适合5~10 个月的婴儿练习爬行时穿用。连体裤可在开裆部位使用按扣,既可方便更换尿布,又可保护婴儿的臀部卫生。

(二)幼儿装

幼儿指1~5 周岁的儿童,可分为1~3 周岁的幼童和3~5 周岁的学龄前儿童

1. 1~3周岁的幼童装

1~3 周岁的幼童生长速度较婴儿相对减慢,但身高及体重仍在迅速发展。他们喜欢活动,喜欢学走路、讲话、模仿大人的动作,开始有自己的各种要求。

设计幼童服装应着重于形体造型,少用腰线。轮廓以方型、长方型、A 型为宜,如女童的罩衫、连衣裙等,在肩部或前胸部设计育克、褶裥、碎褶等,使衣服从胸部向下展开,自然覆盖凸出的腹部;同时裙短至膝盖以上,利用视觉误差可造成下肢增长的感觉。另外一种常用造型结构是连衣式的裤、裙,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幼童活动,在玩耍时做任何动作,裙、裤不致滑落。裤装上裆要略深,以便于生长,并保护突出的腹部。

这一时期儿童视觉神经发育到可以认识颜色,善于捕捉和凝视鲜亮的色彩。而他们对图案的喜爱更甚于色彩,许多事物都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在服装设计上,适宜使用鲜明的颜色,最好能够搭配有趣可爱的动物植物字母等造型的图案装饰,能够起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健康情绪的目的。

幼儿装结构设计要宽松、灵巧。下装设计要以卫生、方便为前提。男幼童背带裤前裆要留开口,女幼童以背带裙最为方便。为了幼童力所能及地自己穿脱衣服,门襟开合的位置与尺寸需合理,大多设计在正前方位置。幼童的颈部较短,不宜设计繁琐的领形和装饰复杂的花边,领子应平坦而柔软。幼童对口袋有特别的喜爱,口袋的设计以贴袋为佳,袋口应不易撕裂,形状可以设计为花、草、树叶、动物等形状,最好是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童装制作可采用外翻折边,可对袖口、裤口以条格面料搭配制作,既美观,又留出身高变化尺寸,一举两得。刺绣也是童装的点睛之笔,精美的刺绣能提高童装品位、提高身价。

配件最好采用象形手法设计。帽子、围巾、背包等饰物以玩具的面貌出现,并结合时下流行的卡通形象等,这样会受到幼童的特别喜爱。

幼童的服装购买主要依赖父母的决策,因此,这一阶段的童装设计应把父母作为主要考虑因素。(www.daowen.com)

2. 3~5周岁的学龄前儿童装

3~5 周岁的学龄前儿童胸围、腰围没有太大差异。这时他们开始学唱一些简单的歌曲,学跳一些简单的舞蹈,做一些简单的游戏,并能做一些轻微简便的劳动。他们热爱大自然,并有了很高的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理解力。设计师应通过孩子们的穿着打扮,对他们进行美的启发和引导,逐渐形成儿童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儿童所爱的色彩来源于大自然的景色,他们喜爱水的晶莹透明,迷恋那空旷无际的蔚蓝苍穹,鹅黄、天蓝、湖绿、粉红、纯白……孩子们喜欢这些浅色调。这些色调能给人一种娇嫩、温和、柔润、恬静的感受。儿童服装的色彩组合宜以两种色调为主,可采用镶拼处理,可用色阶的差别使服装变化有致。图案的选择上,要把孩子丰富的想象、稚拙的理解同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物体神秘交织起来,勾勒出一幅又真实、又虚幻、又熟悉、又陌生的画面。

为适应学龄前儿童生长需要,童装腰部不能太紧,款式造型以宽松休闲为主。袖口、裤口尺寸应合适,不影响孩子的游戏与运动,同时还要适当留出余量。外衣面料要易洗易干,尽量轻薄。背包、提包、帽子、围巾等配饰仍是服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点睛之笔,并且应由装饰性逐渐向实用性过渡。学龄前儿童的服装以协调、美观、增强知识性为主。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消费地位的不断提升,学龄前儿童影响父母购物的能力越来越强,因此童装设计要点应该建立在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之上,取得他们的认同。

(三)学龄儿童装

学龄儿童指6~12 周岁的儿童。这一时期儿童凸腹的特征逐渐消失,男童和女童的体型差别开始出现,男女体格的差异也日益明显,女孩子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胸腰差。他们逐渐脱离了幼稚感,有一定的想象力判断力,但尚未形成独立的观点。学龄儿童的生活范围转向学校的集体之中,学习成为生活的中心。他们渴望模仿成人的装束和举止,活动力极强,男童天真顽皮,女童娇柔可爱,并喜欢独立的思维,个性较强。

学龄儿童的服装色彩应贴近成人服装的流行色彩,颜色可偏暗,以适应户外活动,面料要结实、耐磨、易洗、易干。

这一阶段的儿童大部分活动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有的学校还实行了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教学管理,这种情况下,儿童的着装一般都为统一的学生制服。结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也为了不让他们学习的时候被鲜亮的服装色彩分散注意力,学生制服应避免过分华丽的颜色和繁琐的装饰,统一、美观、简洁、大方等都是学生制服的特点。深蓝色、白色配以灰色点缀,整体协调统一。蓝色、浅蓝色、黑色、黑灰色搭配也非常和谐,有点小绅士和小淑女的感觉。而日常装、休闲装、礼服装的用色就比较灵活,可依据具体的个人喜好和场所需要而定。这个阶段的儿童普遍存在模仿成人衣着的心理,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判断力,日常装搭配富有知识性和幻想性的图案,能起到开发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款式设计方面,要强调活泼、健康、大方,不能过于华丽,要符合儿童的年龄和气质。普通腰线及低腰连衣裙腰部采用收褶和收省处理,工艺要简练、牢固,如袖肘、双膝和臀部很容易磨破,可在这些部位增加补布,或进行贴绣装饰,并在边缘部位缉缝明线,起到加固和装饰的作用。设计连帽的运动休闲装、夹克、长裤(短裤)配衬衫、马甲,这种装束更适合他们,设计时还应考虑到服装的配套性,采用协调的颜色与面料很好地搭配。

配饰设计要遵循质朴而不失潮流、实用而不失美观的设计原则。学龄儿童的配饰可以更强调功能性,可以设计与服装配套的书包、围巾、帽子等。

这一阶段的儿童消费能力增强,而且会逐渐成为家庭购买的主要参与者。处于本阶段的儿童愿意模仿成年人的外表和行为,因此,在了解他们心理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爱好设计产品,投其所好。

(四)少年装

少年是指13~15 周岁的儿童。身高突增是这一时期儿童的显著特点,另外,其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体型已逐渐发育完善。尤其是少女,腰线、肩线和臀位线已明显可辨,身材也日渐苗条。少年期儿童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自主性强,加上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出生在物质条件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容易接受新事物,这些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力。

少女服装可设计成梯型、长方型、X 型等近似成人的轮廓造型,中腰X 型的造型能体现娟秀的身姿,上衣适体而略显腰身,下装展开,这类款式具有利索、活泼的特点。为使穿着时行动方便以及整体效果显得端庄,在结构上多采用平装袖、落肩袖、插肩袖等,袖的造型可采用泡泡袖、灯笼袖、衬衫袖、荷叶袖等。

少男服装通常由T 恤衫、衬衫、西式长裤或短裤组合而成。春、秋季可加夹克、毛衣或灯芯绒外套,冬季则改为棉夹克。衬衫和西裤可采用前(门)襟开合,与成人衣裤相同,西裤也可采用腰部橡筋,便于活动。外套以插肩袖、装袖为主,袖窿较宽松自如,以利于日常运动。服装款式应大方、简洁。

面料宜以棉织物为主,要求质轻、结实、耐洗、不褪色,装饰的手法多采用带有较强现代装饰情趣的刺绣等。

由于少年的主观意识比较强烈,他们在追捧时尚的同时,也拥有自己的审美观点及欣赏能力,对自己喜欢或讨厌的服饰能进行分析和判断。但是由于他们还是以校园生活为主,所以他们的着装一般也都是以学生制服为主。在设计时,少男装要体现出阳刚之气和青春活力,少女装则力求文静秀美,使中学校园充满朝气,又不失浓厚的学习氛围。

这一年龄的群体不仅对自己的消费拥有决定权,而且由于他们接受信息快,知识面广,消费也趋向合理,喜欢时尚,故逐渐对家庭消费产生引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