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传统工业设计教育的演变:从包豪斯到乌尔姆

传统工业设计教育的演变:从包豪斯到乌尔姆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工业设计职业化教育起源于1919年创立于德国的包豪斯学院。包豪斯关闭后,莫霍里·纳吉、格罗皮乌斯等人将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体系带到美国。纳吉希望继续忠实于包豪斯最初的设计教育哲学,并在包豪斯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定了新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图1-6包豪斯设计课程原型的三种历史演变乌尔姆造型学院,在其20世纪50年代创办初期,原本明确宣称继承包豪斯的传统。

传统工业设计教育的演变:从包豪斯到乌尔姆

现代工业设计职业化教育起源于1919年创立于德国包豪斯学院。包豪斯首任校长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923年在魏玛举行的国际展览上提出了著名的设计教育口号“艺术和技术:一个新的统一”(Art and Technology:A New Unity)。包豪斯提出的设计教学包括创新工作的所有实践和科学领域,提出了“技术、艺术、科学”三位一体课程体系计划(如图1-5所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艺、绘图与绘画、科学理论三个方面。

图1-5 包豪斯提出的设计课程原型

包豪斯兴起于魏玛,然后相继扩展到了德绍和柏林两个不同的地方,并进入了两个不同的阶段。早期的包豪斯,格罗皮乌斯制定的教学大纲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具体教学内容,都体现着传统工艺美术和艺术教育的特点,融合性更多体现在“手工艺与艺术结合”的层面,虽然提出了“技术、艺术、科学”三位一体的教学设想,但这份大纲并未真正实施,在教学中强调的核心仍然是“精湛的艺术”和“手工艺训练”,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永远不是目的。迈耶曾尖锐地指出,包豪斯早期的设想并非真正的工业化大生产的产品,而是大批量生产的艺术品,并为此提出了以“人的需求取代奢侈的需求”的口号。到了包豪斯后期,在莫霍里(Moholy)和格罗皮乌斯的努力下,逐步实现了包豪斯由“艺术与手工艺结合”向“艺术与技术结合”的转变,强调设计的工业化生产和商业竞争中的作用。在德绍时期,包豪斯印制了新的课程体系,涉及的教学领域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作坊式的实践教学、形态训练(制作实践和艺术理论)及相关教学内容的补充。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原来“技术、艺术、科学”三位一体的三重结构转变成“技术、艺术”两极,即作坊中的制作实践和艺术训练,如图1-6(a)所示。

由于战乱原因,包豪斯于1933年结束了14年的办学历程。包豪斯关闭后,莫霍里·纳吉、格罗皮乌斯等人将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体系带到美国。作为包豪斯的延续,纳吉于1937年在美国芝加哥建立了新包豪斯(New Bauhaus)。纳吉希望继续忠实于包豪斯最初的设计教育哲学,并在包豪斯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定了新包豪斯的教学体系。新的教学体系注重对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强调设计教育对科学理论和工业技术的进一步接受,并改革了包豪斯以作坊技术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提出以专业方向为标准划分系所,将分散的手工式的制作作坊(如木工、金工、编织、黏土、玻璃等)整合为设计系。实际上,纳吉深受美国哲学家符号学家莫里斯的影响。莫里斯当时主要研究一般符号学原理,在新包豪斯教授课程“知识整合”(intellectual integration),他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设计中的艺术、科学和技术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莫里斯认为,设计是一种符号现象,他将符号学中的语构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个维度对应于设计中的艺术、科学和技术三个方面。由于种种原因,莫里斯这个雄心勃勃的,高度原型化和哲学化的设计教育计划从未圆满实现。得益于芝加哥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条件,新包豪斯强调了设计教育中的科学知识和人文教育,对科学课程的讲授比包豪斯系统得多,但课程设置上很少涉及生产实践方法和制作过程的内容,减少了作坊式的手工实践,原来“技术、艺术、科学”三位一体的三重结构转变成“艺术、科学”两极,如图1-6(b)所示。纳吉在新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目标过于关注培养“完整的人”,由于过于强调设计的文化理想而缺乏产业和商业职业的实际意义,外界对新包豪斯的疑虑和批评也从未停止。(www.daowen.com)

图1-6 包豪斯设计课程原型的三种历史演变

乌尔姆造型学院,在其20世纪50年代创办初期,原本明确宣称继承包豪斯的传统。然而,到了1958年,托马斯·马尔多纳多(Tomas Maldonado)宣称,“这些想法现在面临着最激烈、最客观的反驳”。他宣布,“一个新的教育哲学已经在准备,它的基础是科学的操作主义”。接下来,原始的艺术维度课程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科学内容得到了增加和强调,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乌尔姆的新口号是“科学和技术:一个新的统一”(Science and technology:A new unity)。自工艺美术运动以来,一直坚持的设计是应用美学(Applied Esthetics)的思想被乌尔姆新的理论模型所替代,设计应该作为应用科学(Applied Science)而不是应用美学,这里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乌尔姆彻底摆脱了传统艺术观念下过分依赖个人经验和艺术感受的设计认识,强调工业设计师不是脱离生产实际的艺术家,主张由技术和科学支撑的工业设计模式,如图1-6(c)所示。马尔多纳多1958年提出,工业设计师应该作为“平等参与复杂工业生产的调解者”,应该与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强调在现代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更加系统的设计方法;教学应该注重科学方法和技术知识,如了解生产过程,掌握生产、材料知识和结构规则等。在课程设置上,乌尔姆的科学理论课涉及数学性方法论(如集合论统计学概率论线性规划、评估理论、博弈论等)、科学方法论(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工艺技术理论(如生产过程研究、力学、工艺设计、材料技术等)、心理学社会学、符号学等综合理论课程。

从包豪斯理念进化体系中可以看出,包豪斯传统的最优的理想设计课程结构原型应该是“艺术、科学、技术”三位一体的模式(如图1-6所示),而在现实历史进化的各个阶段,没有一个成功地实现理想模型。无论是魏玛/德绍、新包豪斯还是乌尔姆时期,实行的都只是二元认识论结构,艺术、科学、技术三个维度之间都难以达到相对平衡的权重和足够的清晰度,各自的重要性和功能在设计教育体系中很难达到均衡。这种追求“艺术、科学、技术”融合的“一致性”的设计教育与实践目标,很难在理论课程、研讨课程(Workshops)、工作室制作课程(Studio Work)和专题设计实践课程中保持一致的连贯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