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诺·施泰因德贝尔格(Enno Steindlberger)
随着石质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展开,石材修补材料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
石材修补砂浆的用途包括加固松动的、脆弱的岩石区域,恢复及改善排水;出于美学原因,也可以用其进行表面修复。根据不同的病害种类,使用不同的修补剂,例如用嵌边砂浆固定开裂的边,用修补砂浆填补小块的或大块的残缺,或是裂隙灌浆和空腔注浆。
从视觉效果来看,修补剂的颜色应该与石材保持一致,物理特性应与原始材料相适应,或者服从于原始材料;在斯内特拉格(Snethlage, 2005)或萨瑟(Sasse, 1999)的文章里列举了对此的准则和临界值。
石材种类不同、病害的种类和范围不同,以及文物保护或手工业的规定不同,投入使用的修补产品种类也是不同的。无机石材修补砂浆有别于合成树脂砂浆系统(参见3.3节),无机石材修补砂浆可作为预混的成品,亦可根据不同的文物类型在现场添加胶凝剂(如石灰-水泥或硅溶胶)到基本配方中。(https://www.daowen.com)
由于风化或修补剂自身的特性,随着时间的流逝,病害会在修补砂浆内部、岩石和砂浆的接触面,或是在相邻的岩石里形成。为了判断最新病害的成因,并将未来的间接病害最小化,岩石和修补砂浆之间物理参数的匹配很重要。
在本节中,只讨论无机修补砂浆,呈现课题对其特性、结合和风化状况的研究。本书中介绍的研究方法都可以作为评价标准被采用。
在比较过大量的文物数据之后发现,虽然在绝大多数文物里都使用了修补砂浆,但修补砂浆的使用范围极不相同,使用分量也不相同。由此,后期检查的重点也各不相同(例如固化、憎水、丙烯酸树脂透固、石材修补砂浆)。就这点而言,将不同修补砂浆的特性、其修复后的风化程度或效果的持久性进行对比是有点困难的,因为使用的材料多种多样,气候条件和污染情况(如水溶盐和潮气进入)千变万化,且从修补到后期研究的时间间隔(大约5~25年)亦长短不一。
因此,接下来只选取一些将石材修补砂浆作为一个重点主题的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在大量文物保护工程中,小范围的修补和嵌边常常结合裂隙注浆或回填进行;而在后期检查中,裂隙注浆和回填只起到次要作用。因此,只简单介绍下这些文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