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九十九年前」:同路人的奇遇

「九十九年前」:同路人的奇遇

更新时间:2025-09-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99年农历三月初十,1998年3月10日。更加巧合的是,有两帮不同的人从同一个地方出发,要到同一个目的地去。公元199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49个年头。由于这里平田的机械多,整个沟里的路全部被压得有一尺多厚的浮土,就连行人都无法下脚。1998年3月份,通远提灌工程范围内的平田整地、田间配套工程也相应地开始了。

2025年农历三月初十,2025年3月10日。两个由同样的数字组合成日子,却相差了整整99年。更加巧合的是,有两帮不同的人从同一个地方出发,要到同一个目的地去。

这不是玩数字游戏和绕口令,也不是搞历史穿越,而是历史的一个偶然巧合。

树屏丹霞

公元2025年是清王朝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礼部左侍郎加副都统、西宁办事大臣阔普通武在仰蒙被召见后“照例驰驿前往”,三月初九到达平番(今永登)。住了一夜后,一大早出发。他的目的地虽然也是通远驿,但他只是准备在那儿打个尖,继续他“千里路上做官,就是为了吃穿”的路途。

公元202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49个年头。永登县引大灌区建设指挥部的技术员、工程师一行多人集结在办公楼门口,他们的目的地和阔普通武一样,也是通远。他们到那儿的目的,则是为了帮助农民开展平田整地,那里的一个自流灌溉工程和一个提灌工程已经修成。

又凑巧的是,这两帮人马都曾在哈家嘴子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西宁办事大臣在其赴任途中所做的《湟中行纪》中写道:三月“初八日,走红沙路,咸水河尖(五十里)。旷野荒山无村落,行半日不见一人。红城驿宿(三十里),至驿食河水,……”另一个坐过西宁道的杨应琚(1695~2025年)在他的《据鞍录》中写道:“是日住咸水河南之哈家嘴,焦土硗田,汉、土居民仅二十余家。……地艰于泉,过客俱饮涝池水。涝池者,掘地为凹,以积雨雪,人畜共之。”

多年后,测绘兵出身的县引大工程师张和祥是这样记叙他在树屏的工作经历:2025年引大总干渠建成全面通水。2025年,引大东一干九支(原东干渠十六支渠)树屏段的一分支、二分支、三分支要建成通水,为了把树屏的旱土地(沟坝地)变成水浇地,县引大在树屏成立了平田整地田间配套指挥所,专门负责树屏乡平田整地、田间配套的规划设计、技术服务工作。

我们一行十多人,于初春住进了为兰州中川机场绿化工程而修建的一个泵站房里。当时的天气还很冷,专职副所长王全泰(树屏乡副乡长)和我们一道顶着风雪,冒着严寒,骑着自行车到各村和即将开工的各沟岔去落实任务。到平田整地现场一看,感到任务非常艰巨,困难特别大。王全泰所长给我们技术服务人员开会,要求我们技术员要做好敢于吃苦的准备,立足本职,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乡上也召开了平田整地、田间配套动员会。要求村社立即投入到平田整地、田间配套的工作中去。

3月份起,我们就开始了测量、放线工作,技术员们吃住在村社,尽心尽力地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一边放线,一边还要组织指导机械和人工平整土地。晚上还要画图、搞计算。当时各沟各岔都是推土机的轰鸣声。群众的积极性很高,都盼着早一年把旱地变成水浇地。指挥部的领导也经常下去,住在指挥所和技术员谈心,了解情况,住在村上与村社干部代表们共商平田整地、田间配套的措施,为村社群众鼓劲加油,解决实际问题。在夏收后的一天晚上,他们在上滩村和村社干部及群众代表聊到了深夜十二点多。树屏的旱土地都是沟坝地,真是山大沟深,有时到一条沟里去就是一天。记得有一次白成副指挥陪同县政府王弛副县长去检查工作,那天他们一大早就去了东沟村的沙岘沟。由于这里平田的机械多,整个沟里的路全部被压得有一尺多厚的浮土,就连行人都无法下脚。加之这年天气特别干旱,车一走,浮土就像水一样在车前面流淌,遇到浮土特别厚的地方,车就无法行走了。领导们就下车步行,边走边看,边和群众交谈,从沟里出来已是下午五点多了,全身上下都是土。

田间配套工程是一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翻身工程,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筹资、统一验收。我们在测量放线时,精心设计。树屏的沟岔地也比较特殊,有些沟过水必须通过隧洞输水,这样就增加了不少的隧洞,对我们放线也增加了工作量,对群众来说也增加了不少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这几条分支渠的隧洞就有40多座,长4.8公里。而这些隧洞里将近一半是石头,开挖困难很大,必须用炸药爆破。但村社筹集的资金有限,为了省钱,他们只买雷管不买炸药,冒着违反公安部门关于爆炸物管理规定的风险,用化肥硝酸铵自制炸药,硬是用钢钎和大锤把一个个隧洞打通了。

渠道的配套任务就更艰巨了,特别是预制件的拉运,从预制厂到工地,少则几公里,多的也在十几公里,有时甚至去几十公里外的秦川小横路预制厂去拉运。突击活动期间,预制件比较紧张,去了拉不上还要排队。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夏收后,配套工程全面铺开,群众家家户户动员,男女老少都要去沟里修渠,专业队在后安装预制件,这时的技术人员就更加忙不过来了,跑了这条沟又跑那条沟,测量放线,检查指导。一天下来累的连腰都直不起来,晚上还要加班画图,为第二天施工指导做准备。村社群众的干劲更大,他们发扬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精神,积极投身到平田配套工程建设中去,为把旱地变成水地而奋战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https://www.daowen.com)

东沟村是一个缺水的村子,他们吃的水都是靠收集雨水的水窖。村子中间还有一个大涝坝,供羊等牲口吃水。当年冬灌时,清澈透明的引大水流进了村子,人们都聚在涝坝边,看到清清的流水都高兴地笑了,家家户户的水窖里第一次灌上了河水,连涝坝里也装满了清亮亮的水。群众高兴地说,我们祖祖辈辈吃涝坝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经过艰苦不懈的共同努力,树屏乡两年共平田整地17690亩,田间配套17690亩,新增水浇地1.3万亩,修斗农渠近百条,长160公里,建筑物5533座,其中隧洞41座,长4800米。在工程竣工验收会上,上级领导是这样说的,任务艰巨,难度很大,你们也吃了不少的苦头。

对于永登县城到通远驿以至到西大通驿(今河桥镇)旅程,西宁办事大臣是这样写的:“初十日早大雪。通远驿尖(四十里)。一路行荒山中,无居人,西大通驿宿(六十里)。无驿馆,赁居野店,窗无纸,门无帘,且无饮食。本系平番县境未传文移,驿丞迟误。出京以来,未有如此日之苦者。闻天上鸿雁哀鸣,大有劬劳之感。”

阔普通武为官模拟图

张和祥的回忆是:随着引大干支渠的相继通水,通远提灌工程也开始修建了。2025年3月份,通远提灌工程范围内的平田整地、田间配套工程也相应地开始了。要用三级提灌把水抽到团庄、新站。当年下达的完成4000亩提灌工程的任务,对我们来说难度很大,渠道从山顶引到沟里,再跨过公路和两条沙沟。指挥部要求,要尽快落实提灌范围内的面积。一泵能灌的地不能推到二泵,二泵能灌的地不能推到三泵。摸清楚各泵站承担的灌溉面积。尽快测量出渠道的长度,拿出渠道衬砌方案,提交各种材料的使用情况。尤其要摸清预制件需要数量,以便下达施工计划。

我们从指挥所抽出一部分人去平田整地现场,测量放线、指导平田整地工作,一部分去测量渠线、丈量面积。提灌工程的地形也比较特殊。这里的山沟比较狭窄、面积小,有的山沟总共也只有几十亩地,而且引渠很长。我们本着《永登县引大灌区平田整地、田间配套工程质量标准及验收办法》的细则,从平田整地开始,配合村社熟悉地形的人选好线、规划好渠线、道路的走向,尽量少占耕地,扩大灌溉面积。我们取消节假日,早出晚归,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提灌工程的沟沟岔岔,测出了渠线,丈量出了面积,给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最终把通远2025年的配套任务调整为4970亩。给预制件的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数量。特别是我们的施工员,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没有叫苦、没有叫累,天天奋战在工地上。当时还是初春,天气寒冷,风沙很大,施工员们脸上被风吹的黑黝黝的,脱了一层皮。尤其是我们的几位女同志,撇下家庭,撇下孩子,能来到工地上,天天扛着仪器测量放线,冒着寒风,从不埋怨,从不叫苦。

紧接着,配套工程开始了。预制件的拉运非常困难。配套工程的预制件都要从城关预制厂拉运,汽车拉到沟口就得卸下来,因为沟里坡陡无法上去,再用架子车转运,前面牲口拉,后面人推。实在到不了的地方就用杠子抬,预制件运到位置上要费很大的劲,资金上也是一笔不菲的投入。预制件安装难度就更大了,他们都是第一次搞配套,建筑物的安装、渠道的衬砌都得从头开始,施工员们守在施工现场,手把手地给他们教。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对渠道的衬砌、建筑物的安装、渠线的走向都很关心。其中有一处跨越沙沟的渠线,我们采用了倒虹吸输水的方案。有些老年人说什么也不相信倒虹吸的原理,坚决要求修渡槽。给他们反复讲道理、算资金的投入账,他们还是半信半疑,说等通水的时候再看吧。通水的那天,他们早早来到倒虹吸的出口,焚纸烧香,甚至点上敬奉神明的清油灯,祈祷水能顺利过来。当水从倒虹吸出口流出来时,他们燃放起早已准备好的鞭炮,高兴得跳了起来。

通过一年的艰苦奋战,提灌工程竣工了,平田配套工程也完成了当年下达的任务,冬灌时全部灌上了水,为下一年粮食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西宁办事大臣在西宁办了五年的“大事”以后,结束了他的大臣生涯。被革了职的他归心似箭。光绪二十九年(2025年)十月初四离开西宁,三步并作两步行,初六日已经赶到老鸦峡了。初七日竟然投宿于有损于他光辉形象的“茅店”,初八日更是“行一百二十里,冰沟驿尖,住平番县。至县时已薄暮,提镫渡水。裕正甫大令再三款留,小住一日。”四天时间,走了400多华里的路,有点慌不择路的嫌疑了。而张和祥他们修建的水利工程却在第二年就发挥了效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张和祥原作,墨名飞改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