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油纸伞:中华文化精髓的传承者

油纸伞:中华文化精髓的传承者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油纸伞,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主要雨具,新中国成立前及初期一直沿用。泸州油纸伞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目前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油纸伞不仅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画卷,而且被定格成极具辨识度的中国符号。

油纸伞:中华文化精髓的传承者

“撑着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首诗出自20世纪中国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雨巷》。自此,油纸伞、丁香、雨巷便成了烟雨江南的特定符号,油纸伞也被赋予了复古、怀旧又神秘的特点,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而喜欢朦胧诗《雨巷》,也只缘于那一把如诗若梦的油纸伞。

油纸伞,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主要雨具,新中国成立前及初期一直沿用。它是鲁班的妻子云氏从建于园林中、风景胜地,供游人避雨休憩的凉亭中受到启发而设计制造出来的。当初是用竹子和丝绸做成的,用的时候撑开,不用的时候可以合起来,又轻巧,又漂亮。后来,纸张出现后,就用更廉价的棉纸代替了昂贵的丝绸。为了防水,人们把桐油刷在棉纸上,形成油纸,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油纸伞。宋代丞相马廷鸾(甲路张氏女婿)移居甲路时,从京城带了一把油纸伞。从此,甲路人便不断改进工艺,世代相传制伞,且做出名气,1936年曾获得国际产品博览会金奖。

油纸伞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油纸伞因伞面是用涂过桐油的纸张做成,故而有这样的名字。在唐朝,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多,油纸伞传到日本越南、泰国、老挝等周边亚洲国家和地区,结合当地的习俗及文化,又有了各自的风格和名称。比如,日本就将油纸伞称为“唐伞”,现在依然是舞伎、艺伎的标志性配饰,和茶道表演一样,是必不可少的道具。

中国制伞历史悠久,如今,国内也仅有几个地方还在生产油纸伞。四川泸州具有400多年的油纸伞生产制作历史,是目前国内唯一手工生产油纸伞的基地。泸州油纸伞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目前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性文化遗产”。近10年,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人们逐渐认识到油纸伞特殊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喜欢油纸伞的人们逐渐增多,泸州油纸伞开始走向复苏。

泸州油纸伞主要以“大红伞”为主,伞骨选用蜀南竹海等地海拔800米以上的深山老楠竹,韧性大、弹力强,并经防霉、防蛀等工序处理;伞面选用韧性特强的纯手工棉纸,伞面手工精绘彩图,如花鸟、人物、山水、风景等,并在伞面刷上绿色环保原生态熟桐油,这样制作的桐油伞具有极强的紫外线过滤功能,不论日晒雨淋,都不破裂、不褪色、不变形,反复撑收3000次不损坏,清水浸泡24小时不脱骨,经久耐用,而且还有极强的紫外线过滤功能,生态环保。

泸州油纸伞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如今的油纸伞生产厂家在几百年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融入当代审美元素,以“古典、美观、耐用、原生态”为主要特色,创新开发了一系列油纸伞,既可收藏纪念、装饰装修,又可馈赠亲友,还可长期在户外做雨具使用。为适应现代消费特点,泸州油纸伞厂在保持传统桐油纸伞的工艺基础上,在全国油纸伞行业中首家开发成功了加香型油纸伞,克服了传统桐油纸伞刺鼻的味道,深受客户喜欢。(www.daowen.com)

泸州油纸伞的主要品种有:传统大红油纸伞、加香型个性化油纸伞、原生态油纸伞、原生态装修伞、舞蹈油纸伞、原生态户外油纸(布)伞、原生态礼品伞、原生态旅游伞、原生态风景伞、原生态装饰伞、原生态太阳伞、礼仪伞、牡丹花伞、个性时尚伞、满穿收藏伞、竹制太阳伞等。可根据客户要求绘制各种图案(如京剧脸谱、奥运“福娃”、花卉虫鸟、山水风光)、企业logo等。集古典与时尚于一体,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畅销全国各地。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油纸伞不仅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画卷,而且被定格成极具辨识度的中国符号。

油纸伞早已漂洋过海

油纸伞被定格成极具辨识度的中国符号

油纸与“有子”音近,繁体“伞”字由多个“人”字组成,也有多子多福的意思,而伞面张开后形成圆形,代表了美满圆满的意思。因此,在民间,结婚时女方的陪嫁中就会有一把油纸伞,代表了未来的婚姻生活圆满幸福。这一习俗,现今在台湾及东南亚等地的客家族群中仍然广被采用。另外,油纸伞还代表了浪漫、坚贞的爱情,是一种订婚的信物。

在中国古代还有一个习俗,学子们赴京赶考或做官上任时,会在包袱里放一把红油纸伞,称为“包袱伞”——“保福伞”,这样预祝路途平安、高中状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