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黑河治理:调水方案与实施

黑河治理:调水方案与实施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1年2月,国务院第94次总理办公会议决定实施黑河近期治理;确定用3年时间实现当黑河上游来水15.8亿m3时,向下游下泄9.5亿m3。2002年3月,水利部确定张掖为全国第一个建设试点,2002年12月26日,水利部和甘肃省政府批复了“张掖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方案”,2003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西部生态建设和黑河综合治理的信心和决心。

黑河治理:调水方案与实施

张掖市地处黑河中游,由于有黑河水的灌溉便利,历史上就有“金张掖”的美誉。在这里有水则有绿洲,无水则为荒漠,水是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依靠。回顾建国50多年水利事业的发展历程,张掖水利事业在国家农业、水利、抗旱、防汛等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市委、政府领导班子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及广大水利工作者,奋发图强,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取得了较快发展,加固翻新了一批原有水利设施,兴建了一批新的水利工程,截至2002年底,建成大型灌区8处,万亩以上灌区24个,中小型水库43座,塘坝35座,总蓄水能力2.03亿m3,新建改建干、支渠983条、4415km2,其中高标准衬砌624条、2734km;建成小水电站19座,装机总容量1.48万kW,新建提灌站141处,配套机电井4433眼,建成条田210万亩,田间配套174万亩,灌溉面积达304万亩,保灌面积222万亩。形成了以中小型水库为骨干,井灌、提灌为补充,高效节水工程与田间配套相结合的水利建设格局。同时,从1987年开始,开展节水增产灌溉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每年推广面积达20万亩。由于大力开展了开源节水工作,为“三高农业”即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供水保障条件。在此基地上,开展“三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创建立体栽培农业,川区创建吨粮田,沿山地区创建小麦千斤田。从而使张掖粮食总产量在突破50万t大关后,又连续多年获得丰收,张掖市曾以全省5%的耕地,提供了35%的商品粮生产任务,创造了农业经济的辉煌,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

进入20世纪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的频繁,黑河流域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生态失衡、土地沙化的危机,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1年2月,国务院第94次总理办公会议决定实施黑河近期治理;确定用3年时间实现当黑河上游来水15.8亿m3时,向下游下泄9.5亿m3。其目的是通过黑河调水恢复下游额济纳旗的生态环境,通过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实现上游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目标。2002年3月,水利部确定张掖为全国第一个建设试点,2002年12月26日,水利部和甘肃省政府批复了“张掖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方案”,2003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西部生态建设和黑河综合治理的信心和决心。(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