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宣统时期甘肃地理调查表背后的人口调查原因

宣统时期甘肃地理调查表背后的人口调查原因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这次人口调查工作在宣统朝进行,后世称之为宣统人口调查。“地理调查表”就是这次人口调查的原始底稿。“地理调查表”可能就是该奏所称的五种表式之一。图1-2宣统《皋兰县地理调查表》首页与尾页“地理调查表”最小的调查单位是自然村落。由此可见,“地理调查表”当为预先制备的格式文本,钤印后交由具体操办者填写。从甘肃“地理调查表”来看,甘肃的人口调查工作进展比较快,清亡以前已经完成户数和口数的调查和填报。

宣统时期甘肃地理调查表背后的人口调查原因

清末推行宪政。为筹备立宪各项事宜,在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区域内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户口调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初十日的《民政部奏调查户口章程折》对此做了详细说明:“立宪政体以建设议院为成效,而采用两院制度之国其议员必有半数以上出于民间之公选,额数分配不可不以人口之多寡为衡,而选举权及被选举权之限制不可不以年龄、职业、籍贯、住址等资格为准。”[1]基于此种现实需要,清政府于当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户口调查。具体调查分前后两次办理,第一次先调查户数,第二次调查口数。调查后的户口数据应按照所定年限一律报齐,分期汇报民政部,田部奏明立案。其中“人户总数应自本年起于第二年十月前汇报一次,至第三年十月前一律报齐;人口总数应自本年起于第三年及第四年十月前各汇报一次,至第五年十月前一径报齐。其人户总数业已查明地方,应将调查人口事宜提前办理”。宣统二年(1910年)十月,因清政府宣布提前立宪,原定九年立宪筹备期缩短为六年,户口调查工作亦随之由原定宣统五年十月报齐改为宣统三年办理完结。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爆发,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清帝退位,清朝随之灭亡,调查工作亦随之草草了结。因为这次人口调查工作在宣统朝进行,后世称之为宣统人口调查。“地理调查表”就是这次人口调查的原始底稿。

《民政部奏调查户口章程折》载:“臣部……又于三十三年三月奏请清查各省户口,颁发表式,各在案,试办年余尚无阻碍。嗣复钦奉谕旨饬订专章,谨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并依据叠次奏办之成案,督饬员司详细编订,计章程十一章四十条,表式五件。”“地理调查表”可能就是该奏所称的五种表式之一。宣统人口调查中上报的调查数据,除了户、口两个总数外,应该还有男、女、学童、壮丁等各类人口统计,但“地理调查表”所载仅有户数与口数,因此,现在看到的“地理调查表”很可能仅是宣统人口调查中地方调查信息汇总的一个简表。更详细的人口调查信息应该记录于“册”中,也就是“户数册”和“口数册”。

图1-1 宣统《秦州地理调查表》与《皋兰县地理调查表》封面

(数据来源:本图根据笔者在甘肃省图书馆所拍照片合并而成)

“地理调查表”亦称“地舆调查表”或“地理户口调查表”,目前全国多地均有发现,但以甘肃省图书馆所藏清甘肃省辖区“地理调查表”保存最为完整。调查表以州县为基本调查单元,每个调查单元一册,各自单独装订。外有硬皮包裹,为图书馆人员所后加,起保护作用。调查表的基本形制为册页体式,为四眼或多眼线装。开本大小不一,但基本以16开本为主。亦有开本较大者,比如庄浪茶马厅调查表开本即明显大于其他州县。所用纸张,大多为较劣质的棉连纸,也有用较劣质的白麻纸,比如《凉州府永昌县地理调查表》所用即为此纸,白色硬纸,切割、装订整齐。仅从调查表所用纸张来看,具有明显的晚清民国过渡色彩。书衣多采用着色的硬纸,书签则多为长方竖形双丝或单丝宣纸条,亦有部分为纯白纸条者。调查表一般多书以某某省府州厅县地理(或地舆)调查表,如皋兰县的格式为《甘肃省兰州府皋兰县地理调查表》、陇西县的格式为《甘肃省巩昌府陇西县地舆调查表》,亦有书以某某府州县厅造赍者,然后另起一行书写本年调查各村镇户口数目总表等。书签下一般都钤有本州县官方朱印。除此之外,在封面的右上部,有不少表册还钤有红色繁体单字“对”字章,或又有毛笔手写黑色繁体“已留”两字。这些印迹和文字估计是调查结束后,数据核对的标记,应该为调查者原始记录的一部分。封面右上角注有手写阿拉伯数字的甘肃省图的图书编号,下方有图书馆条码,显系后世不同年代收藏者甘肃图书馆的索书标记。调查表外包牛皮纸书衣和硬壳,当为图书馆人员所后加,起保护作用。

图1-2 宣统《皋兰县地理调查表》首页与尾页(www.daowen.com)

(数据来源:本图根据笔者在甘肃省图书馆所拍照片合并而成)

“地理调查表”最小的调查单位是自然村落。调查表式以城市村镇为经,方向、里数、户数、口数、附记以及调查绅董姓名六项为纬。每村一行,挨次排列。记录顺序,先从城内开始,次则关厢、附城,最后为四乡聚落。每页齐中封钤有地方官府朱印,首页之上又钤有甘肃图书馆方形和圆形红色藏书章两枚。另外,册末页有中封钤官方朱印但内容留白者,册底亦有标注调查时间和提交者,其形式多为页底中间竖行注明“宣统某年某元某日某某知县同知”。一般中钤官方朱印,其中时间中的月日两项,多有留白者。不少调查单元的表册末一页正文部分亦有留表的情况存在,如图1-2左侧部分。由此可见,“地理调查表”当为预先制备的格式文本,钤印后交由具体操办者填写。

表1-1 宣统《陇西县丞地理调查表》局部

[资料来源:(清)周裕杭编:《陇西县丞地理调查表》,甘肃省图书馆藏,索书号:671.65/131.792]

表1-1是整理后的《陇西县调查表》局部内容。“地理调查表”第一页第一行“地理调查表”等字之上,一般会填注某厅及某州县等字,其下录承办官职名如表式。表册面“地理调查表”等字之上,一般都填注某省及府厅州县等字。“地理调查表”内容虽然包括各城乡聚落的方位、学校、庙堂、祠寺、井泉、沟渠等诸多信息,但对户数、人口两项要求最严,必须确查实报。由于宣统人口调查工作尚未完成清朝就已经灭亡,很多省份最终上报数据中仅有户数,而无口数。从甘肃“地理调查表”来看,甘肃的人口调查工作进展比较快,清亡以前已经完成户数和口数的调查和填报。

实际调查过程中,地方上总共上报了三批调查数据,即宣统元年底、宣统二年底和宣统三年中。“甘肃地方辽阔,山岭崎岖,穷乡僻壤,烟户零星,或岩栖穴处,或古戍荒村,畸零小户,远近不齐;加以循化、洮州、贵德、巴燕戎革、丹噶尔等厅,皆与番族错居,好则人,怒则兽,剽掠时闻;且有撒拉回子介处其间;其性犷猂……又如河州、狄道、清水、固原、海城、灵州、平凉、泾州、化平、宁灵、平番、碾伯、大通多厅,皆回民居多,宗教不同,风俗各异,而庆阳所属各县又有川陕游民,时来时去,迁徙靡定。是区域有所难分,而选举亦属不易,兼因边鄙各厅州县距省笃远,文报往返需经旬累月,其造报合格者固已属难望迅速,其不能合格者一经驳查,尤易致迟延。”[2]因此,在实际的调查奏报过程中,各地进度并不一致,有些地区可能已经上报了第二批数据,但另一些地区第一批的数据才开始上报。现存的“地理调查表”上报时间主要集中在宣统元年底和宣统二年初,估计这批“地理调查表”极有可能是多次上报的“地理调查表”累计叠加之后残留的部分,这其中包括第一次、第二次上报的数据,甚至有可能包括部分第三次上报的数据。至于残存“地理调查表”中的数据到底属于哪一批上报的数据,目前已经无法搞清楚了。

从“地理调查表”的表式及内容来看,宣统人口调查中,以户为单位的人口调查数据,首先是以城乡聚落为单位汇总的,在城乡聚落汇总的基础之上,调查数据又以州县为单位进行再汇总,并逐层上报。所谓城乡聚落实际上是城市、关厢和自然村等实际的人口聚居点。甘肃省更大范围内的“地理调查表”汇总数据显示,那些仅有十几户、几户,甚至无户的自然村落与城市、关厢、市镇及区域行政中心或中心村镇是并行排列的。这一点说明,至少从调查的范围上来讲,甘肃省的这次人口调查还是比较全面细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