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乙己》:微妙之间见真精神

《孔乙己》:微妙之间见真精神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南濮阳市第三中学董金刚师:艺术分析常常是在最微妙的地方见功夫的。第4段用“大”字是表示孔乙己相对于短衣帮“大”。我们已品出了两处“大钱”的不同意蕴,以及暗含其中的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态度。《孔乙己》就是这样的经典之作,对它的品读、感悟是没有止境的。老师这里还有几篇赏析文章,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并继续细读经典作品《孔乙己》,提高自己鉴赏小说的能力。

《孔乙己》:微妙之间见真精神

河南濮阳市第三中学 董金刚

师:艺术分析常常是在最微妙的地方见功夫的。细读,仔细地读,认真地读,是鉴赏文学作品的一个好方法。文中哪些句子、词语富有表现力,能传达出作品的精神呢?

(学生们多遍朗读和默读后,聚焦文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关键句,还有动词“排”与“摸”的差异,渐渐品出孔乙己贫寒却死要面子的可怜、可笑形象)

师:老师很高兴,你们已经能从小说的字句出发进行思考赏析了。请再安静地阅读课文,看看大家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老师,我还有一个疑问。

师:请说说看。

生:小说第1段中说“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而第4段中说“排出九文大钱”,第11段中说“摸出四文大钱”。为什么后面两处用“大钱”而不用“铜钱”呢?

师:你读得十分细致,发现了一处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也许这是我们继续深入赏析这篇小说的好契机。要解开这个疑问,我们不妨先“还原”历史现场,看看“大钱”是否就比“铜钱”的面值“大”。

(生跳读)

生:不大。

师: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吗?

生:从第4段的叙述看,“九文大钱”能买两碗酒和一碟茴香豆,那么,“四文大钱”其实也就是“四文铜钱”。

师:在购买力上,“四文大钱”与“四文铜钱”是等值的。那么,文中的“大钱”能换成“铜钱”吗?我们不妨试着换一换,联系上下文,读一读看有没有区别。

(生细读课文,重点品读第4段和第11段)

师:好,你有了新发现。

生:我感觉这里的“大钱”与“排”字意蕴相同。孔乙己消费的“九文”铜钱的确比短衣帮的“四文”铜钱“大”。第4段用“大”字是表示孔乙己相对于短衣帮“大”。(www.daowen.com)

生:短衣帮嘲笑孔乙己时,孔乙己“他不回答”,直接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他对短衣帮是很不屑的,自认为比他们有身份,便“排出九文大钱”,这里用“大钱”透露出孔乙己在摆阔,很自傲,“大”字写出了孔乙己不屑、自傲的心态。

师:好。能从情节对比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到作者鲁迅的“眼神”,品析得很精彩。

生: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喝酒时,“脸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被丁举人打断了腿,是用手走过来的。“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里的“四文大钱”是孔乙己珍藏的四文钱,是他最后的四文钱,买了酒喝他便身无分文,文中用“大钱”,也许是因为对于此时穷困潦倒的孔乙己而言,这“四文”钱是他最“大”的财富了。

师:这是孔乙己最“大”的钱了呀!这“大”,还能读出什么?

生:这两处“大钱”还暗含了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态度。既可笑可恨他的好吃懒做、死要面子、穷摆阔,又可怜可叹他的悲惨的境遇、悲剧的命运。

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师:是啊!我们已品出了两处“大钱”的不同意蕴,以及暗含其中的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态度。我想提醒大家,文中还有写钱的文字吗,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

(生细读课文)

生:小说中四次写到酒店掌柜念叨“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师:这“十九个钱”算是“大钱”吗?怎么理解?

生:在掌柜眼里这“十九个钱”,根本称不上是“大钱”,但这是孔乙己无法还清的巨额债务,孔乙己是如此穷困潦倒,可悲可叹!

生:就是这“十九个钱”,掌柜念叨了四次之多,他只记得这“十九个钱”,这是一个对生命尊严麻木冷漠的心灵,他给孔乙己的只有嘲笑罢了。

……

师:同学们,“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孔乙己》就是这样的经典之作,对它的品读、感悟是没有止境的。让我非常高兴的是,我们学习并尝试运用了鉴赏文学作品的一个好方法——细读。“艺术的分析常常是在最微妙的地方见功夫的”,同学们的文本细读能力很强。老师这里还有几篇赏析文章,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并继续细读经典作品《孔乙己》,提高自己鉴赏小说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