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武威西夏碑碑文内容与记述顺序的差异

武威西夏碑碑文内容与记述顺序的差异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情况下,碑文的核心内容应该是碑文。汉文碑文则全面记述了感通塔兴建的起因、经历和多次出现的神奇“灵应”,整修后的金碧辉煌及对西夏二主的赞颂。

武威西夏碑碑文内容与记述顺序的差异

第一,在碑文开头写法上,两者不同。西夏文碑文开头引述两位西夏官员的话语:“喻者,仁师典礼司正功德司副圣赞提举学士所言过,足信。王杜基。喻者,仁师内宿神策承旨监军司正行学军珂贝等所言过,语儒倾谛。葛长宁则”,来说明与此塔曾出现“灵应”及修葺之事是真实可信的。而汉文碑文却没有这样的引文,直接述说佛教法义,只在后文中提到“然听闻详熟,质之不谬者云”,这与西夏文碑文开头类似。

第二,在阐述宣扬佛教法义上,两者有所不同。接着,西夏文碑文用一段较为整齐的骈句,“虽然说水性高久不动,风起击动波浪滔滔常不息;虽然说正体于本不变,随缘染著恼祸沉重永未休。……尊神日站毕,变化涅槃于将入;俗民福未灭,现实舍利真已留。”运用比喻和类比手法,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佛教深广的法义、人生的因果报应、祸福苦乐的相依转换等因果关系。而汉文碑文却用,“……根,智慧因缘,种种比喻,化(玄妙法),大抵与五常之教多有相似,其实人人深厚,令智愚心服归向,信重汪洋广博……”,简单地阐述了佛教同儒家礼教,五常之教相似,能教化愚迷,让智者忠孝,懂得感恩报德。

第三,在叙述感通塔寺建造的缘由时,两者记述重点不同。西夏文碑文重点阐述了两点建造缘由:一是此塔为阿育王建造的收藏佛祖八万四千舍利中杏眼舍利的舍利塔;二是此塔后由西夏人重修。“凉州塔寺者,阿育王所分舍利,天上天下八万四千舍利所藏处,与中杏眼舍利藏处。真塔寺虽然说已毁坏,张轨为天子时,其上所建宫殿,此名凉州武威郡也。张轨孙张天锡接受王位,则舍弃宫殿。速请匠人巧匠,乃造七级塔寺,其后塔寺番人所造。修造中间,求福供养,乃现瑞像。”汉文碑文简要地叙述了建造的缘由、变迁。“阿育王起八万四千宝塔,奉安舍利,报佛恩重……时有人谓天锡曰:‘昔阿育王奉佛舍利,起塔遍世界中,今之宫乃塔之故基之一也。’天锡遂舍其宫为寺,就其地建塔。”但汉文碑文重点描述了建塔的工匠、建塔所用的材质及独特的建塔构思。“适会有技□技类班输者,来治其事,心计神妙,准绳特异,材用质简,斤踪斧迹,极甚踈略,视之如容易可及,然历代工巧,营心役思,终不能度其规矩。”

第四,两篇碑文在叙述感通塔出现“灵应”现象时,对西夏与周边国家战争的记述也有一些不同。西夏文碑文叙述了两次战争。一次为北宋与西羌对西夏发动的战争,“又大安八年,东汉心与体朽,准大军已发,□羌军包围,将来凉州。其时,黑风沉沉,手互相持莫辨,灯光辉煌围绕塔寺,二军自然败走,从此莫敢如前看”。一次为西夏对北宋发动的战争,“天安礼定二年中,……令入汉中二遍,皇太后亲自已出头阵,尔时,夜间两双灯光一出一灭,明艳如过午日,看所入汉之地大败,已为吉”。汉文碑文只概述了西夏与周边地区的战争,略去了战事具体时间与参战双方,只说“先后之朝,西羌梗边,寇乎凉土。是夕亦大雷电,于冥晦中,上现瑞灯。羌人睹之,骇异而退”。

第五,在记述重新修整感通塔原因时,两者有很大的差别。西夏文碑文简略记其重新修整原因有二:一是“凉州金塔寺者,时光流失,风击雨著,颜色已退。”二是发生地震塔已倾斜。汉文碑文陈述重新修整感通塔原因也有二:一是因地震而塔斜。“前年冬,凉州地大震,因又欹仄。守臣露章,具列厥事。诏命营治。鸠工未集,还复自正。”二是用大量的篇幅铺陈、渲染以表明重修此塔的主要原因,即西夏二主治国有方,宽厚仁慈,崇奉佛教,大兴佛教,诚德诚感所致。“今二圣临御,述继先烈,文昭武肃,内外大治。天地禋祀,必庄心敬。宗庙祭享,以时以思。……故将是塔,旌乎前后灵应,遂命增饰。……况武威当四衢地,车辙马迹,辐凑交会,日有千数。故憧憧之人,无不瞻礼随喜,无不信也。兹我二圣,发菩提心,大作佛事,兴无边胜利,接引聋瞽,日有饶益,巍巍堂堂,真所谓慈航巨照者矣,异哉。……然灵应昭然,如兹之特异者,未之闻也。岂佛之威力独厚于此耶?岂神灵拥祐有所偏耶?不然,则我大夏,植福深厚,二圣诚德诚感之所致也。”(www.daowen.com)

第六,对重新修整感通塔的时间和修后的庆典及对寺院、各种监匠的赏赐情况的记述中,两者在详略上也有不同。西夏文碑文详细地记述了重修的时间,重修后塔寺的巍峨庄严、绚丽辉煌。“妙塔七级七等觉,彩壁四面四河治。树干穿瓦如禽鸟,金头玉柱善设置。七珍美丽如照耀,诸色装饰甚调和。绕觉美宝光赫奕,壁画菩萨壮威严。一院殿堂有青雾,七级宝塔爱铁人。细线悬幡花茂盛,银白香炉明闪亮。各种法物俱所置,逐一供具全且足。佛之常住。”同时简述了庆典的内容:“其年十五日,正中书梁社折宁,所遣皇城司正卧屈皆等,乃令作赞诗,作大斋会,说法忏悔,设置道场,诵读藏经典。剃度应死三十八人,赦命五十四人,准备各种香花明灯,饮食净水逐一不无。”还简述了对寺院、各种监匠的赏赐。汉文碑文只记述了重修的年月及对寺院、各种监匠的赏赐,并简单描述了修整后的寺院情况。“众将率职,百工效技,杇者缋者,是墁是饰,丹雘具设,金碧相间,辉耀日月,焕然如新,丽矣壮矣,莫能名状。”

第七,从碑文的内容和形式上,两者也有不同。一般情况下,碑文的核心内容应该是碑文。西夏文碑文中的铭文主要宣扬佛教的救苦救难、普渡众生之无量功德及法义深广。“五色瑞云,朝朝穿梭金光飞;三世诸佛,夜夜将绕圣灯现。一节已毕,业始得道心欢喜;七级悉察,智福俱得佛到宫。天下黑头,苦乐二对可求福;地上赤面,势败二对是根基。十八地狱,受罪众生得解脱;四十九重,安乐轻慈往爱至。三界昏暗,智灯一举皆显见;众生爱海,慧桥更安皆度运。圣宫造毕,功德广大比前无;宝塔修毕,善因圆满才艺高。人身不珍,潮湿浮泡如芭蕉;人命无常,如看秋露同夏花。施舍特殊,三轮体空义悉解;忠心坚固,二边不执彼岸证。愿王座坚密,如东方修竹永当立;御意盛广,如白高金海常乃涨。所作有赢,实意实力利同得;测卜因熟,供佛供法求当得。风雨时降,宝谷永成。地境安定,庶民安乐。法义深广,意性不大,词堪传实。智人无德正行邪行。石前立写志业碑,善名善名,后人瞻仰永传说。”汉文碑文则全面记述了感通塔兴建的起因、经历和多次出现的神奇“灵应”,整修后的金碧辉煌及对西夏二主的赞颂。“其词曰:巍巍宝塔,肇基阿育。以因缘故,兴无量福。奉安舍利,妆严具足。历载逾千,废置莫录。西凉称制,王曰张轨。营治宫室,适当遗址。天锡嗣世,灵瑞数起。应感既彰,塔复宫毁。大夏开国,奄有凉土。塔之祥异,不可悉数。尝闻欹仄,神助风雨。每自正焉,得未曾睹。先后临朝,羌犯凉境。亦有雷电,暴作昏瞑。灯现煌煌,炳灵彰圣。寇戎骇异,收迹潜屏。南服不庭,乘舆再讨。前命星使,恭有祈祷。我武既扬,果闻捷报。盖资冥祐,助乎有道。况属前冬,壬申岁直。武威地震,塔又震仄。凌云势挠,欲治工亿。龙天护持,何假人力。二圣钦崇,再诏营治。杇者缋者,罔有不备。五彩复焕,金碧增丽。旧物惟新,所谓胜利。我后我皇,累叶重光。虔奉竺典,必恭必庄。诚因内积,胜果外彰。觉皇妙荫,万寿无疆。”

最后,两篇碑文都记录了整修过程中各级官吏及各种监匠的名字,但西夏文碑文记述的比较详细,汉文碑文记述的比较简略,且两者在顺序上也不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