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不同艺术门类对创作影响的探讨

不同艺术门类对创作影响的探讨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量的事实表明,前人对后人的影响,不同文化门类、不同学派之间的相互影响无疑是存在的,但是在这种影响的背后,还潜藏着一些更深刻的东西,规定着民族文化以至整个民族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形态特征。如果文化研究只是满足于罗列现象,以为不同门类的文化特质有某些相同点,就断定这一相同点来自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显然是肤浅的。

不同艺术门类对创作影响的探讨

我国古代戏曲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不仅有文学成分——宾白与曲词,而且还有音乐、舞蹈、美术艺术成分。古代戏曲所表现的时空意识与我国古代绘画、诗词、音乐、舞蹈、建筑所表现的时空意识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故有学者认为,戏曲舞台特殊的时空处理根源于姊妹艺术之间的互相影响。

诚如所言,我国古代诗词、绘画、建筑等艺术门类所表现的时空意识与古代戏曲所表现的时空意识是相似的。我国古代画家反对焦点透视,而热衷于以流动的目光,或俯或仰、或远或近、或前或后地去表现与人亲和的天地万物之中。古代绘画作品的空间渗透着流动转折的过程(时间),时间节奏融进天地万物之中,使虚无寂寥的冷漠的空间化为充满活力和情趣的生命境界。国画中的时间与空间是相对的、具体的,而且是相互渗透的。空间结构被表现为一个生生不已、流动不居的生命过程。画家不是站在他所表现的时空之外,作冷眼旁观,而是以心灵接纳整个宇宙,援引无限时空于方寸之中。表现在画中的天地万物与审美主体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包容的,亲近和谐的,作画者和读画者仿佛就在审美主体所创造的时空之中,作意味无穷的画中游。我们在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就会领略到散点透视所蕴涵的生命情趣。

我国古典诗词所表现的时空意识与古典绘画所表现的时空意识也是非常相似的,所以古人常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本一律”。刘勰《文心雕龙》说,诗人状写宇宙万物,不是站在一个固定方位,写目之所见,而是游目骋怀,写心之所感,不是单纯地“观物”,而是以心“感物”;不是单纯地“模山范水”,而是“写气图貌”。[19]用这种方法把握时空,表现时空,必然和绘画一样,是一种流动不居、俯仰自得的心理时空。请看杜甫望岳》诗对时间与空间的表现: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www.daowen.com)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20]

这分明是一幅气韵生动的泰山胜景图。诗人的目光是流动的,视角是不断变换的。其中既有目之所视,亦有心之所感。既有近在眼前的云海,亦有远在天边的归鸟。既有仰视山峰所得的雄伟险峻,亦有俯视平川所得的辽阔无垠。既有山之阳的灿烂明媚,亦有山之阴的幽深神奇。往还游目的时间进程渗入俯仰自得的空间之中,创造了时空统一的生动画面,令人回味无穷。

我国古代建筑不像西方建筑那样,追求空间的突兀高耸和单个建筑物的独立自存,讲究风格的超凡脱俗,而是以群落的相互联系、映衬取胜,不是突兀高耸,指向茫茫上苍,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脚踏实地,平面展开,房舍相连,空间相接,曲曲折折,往复回环,大小不等的空间按照尊卑主次的顺序,组成一个非均衡的流动过程——堂屋居中,侧置厢房,回廊甬道,前院后场,牛栏鸡舍……充满人情味和流动不居的节奏感。

很显然,戏曲所表现的时空意识与我国古代诗词、绘画、建筑所表现的时空意识确实是相同的。那么能否由此得出结论说,是这些艺术门类影响了戏曲才使它所表现的时空意识具有上述特点呢?我以为是不可以的。刘长林先生有一段论述,虽然不是专门针对戏曲所表现的时空意识到底是怎样形成这一问题而发的,但对于我们认识这一问题富有启发意义:

过去我们往往习惯于用前人对后人的影响,哲学对其他文化门类的影响来解释民族文化的统一性,解释不同时代、不同学派、不同文化门类之间的相似性和内在联系。其实,这种解释是远远不够的。它尚未触及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众所公认,《周易》是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典籍,但是中国文化运动的特征、走向和发展规律,无疑不能用“《周易》的影响”来说明。因为我们首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周易》又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周易》能够有如此巨大的影响,而其他著作,如《韩非子》《墨子》却不能?……大量的事实表明,前人对后人的影响,不同文化门类、不同学派之间的相互影响无疑是存在的,但是在这种影响的背后,还潜藏着一些更深刻的东西,规定着民族文化以至整个民族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形态特征。在我看,这种动因和决定因素就可称之为“文化基因”。[21]

这一见解是深刻的。如果文化研究只是满足于罗列现象,以为不同门类的文化特质有某些相同点,就断定这一相同点来自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显然是肤浅的。如果说古代戏曲所表现的时空意识是受古典诗词、绘画、建筑艺术的影响,那么,古典诗词、绘画、建筑等艺术门类所表现的时空意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正如刘长林先生所指出的,戏曲、诗词、国画、建筑、音乐、舞蹈所表现的基本相同的时空意识的背后,一定还潜藏着一些更深刻的东西。至于这些“更深刻的东西”是不是一定叫做“文化基因”,还可以进一步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