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不同影响因子对研究结果的贡献不同

不同影响因子对研究结果的贡献不同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模型模拟和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且同一影响因子在不同时期的贡献作用也不同。1984年,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仍然为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本等三个因子,其中资本因子的贡献作用增至19%,劳动力的贡献作用降至62%,人力资本的贡献作用增至9%。

不同影响因子对研究结果的贡献不同

从模型模拟和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且同一影响因子在不同时期的贡献作用也不同。总体来看,资本、劳动、人力资本等因子的影响作用一直比较大,直接利用外资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影响作用比较大,交通便利程度的作用呈增大的趋势,区域发展战略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1978年,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本等三个因子,它们的贡献作用达到91%,其中资本因子的贡献作用为17%,劳动因子的贡献作用为66%,人力资本因子的贡献作用为8%。剩下因子的贡献作用较小,只有9%,其中交通便利程度和空间自相关关系等因子的作用分别为6%和3%左右。当年的资本相对缺乏而劳动力相对较丰富,所以劳动的贡献作用最大而资本的贡献作用相对较小。当年正值经济生产恢复正常轨道的时期,生产力低下,教育落后,受教育的人较少且受教育程度较低,故人力资本的贡献作用较小。当年行政单元之间的经济联系相对较少,故交通便利程度和空间自相关关系等两个因子的贡献作用还没有凸显出来。该年江苏省直接利用外资额几乎为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衡发展战略,因此,直接利用外资额和区域发展战略对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极化没有影响。

1984年,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仍然为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本等三个因子,其中资本因子的贡献作用增至19%,劳动力的贡献作用降至62%,人力资本的贡献作用增至9%。在这一年中,资本因子的贡献作用有所增加,那是因为资本数量增加形成规模经营使得生产成本下降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教育条件的提高,受教育人数和受教育程度都明显增加,这部分人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明显高于普通劳动者,因此,人力资本因子的贡献作用逐渐增强,而简单劳动因子的贡献作用却相对下降。

1988年,区域发展战略因子新增为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它的贡献作用为8%,成为继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本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江苏省于1984年提出苏南地区优先发展的非均衡战略,使得苏南地区的行政单元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苏北和苏中地区的行政单元。资本因子的贡献作用进一步增为21%,人力资本因子的贡献作用仍然是9%,劳动力因子的贡献作用降至52%。(www.daowen.com)

1995年,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区域发展战略等四个因子为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资本、人力资本、区域发展战略等三个影响因子的贡献作用进一步增为23%、10%和9%,劳动力因子的贡献作用进一步降至45%。

2002年,直接利用外资额、交通便利度和空间自相关关系等三个因子新增为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区域发展战略退出主要影响因子行列。直接利用外资额、交通便利度和空间自相关关系等三个因子的贡献作用分别为8%、9%和4%,区域发展战略因子的贡献作用降至3%。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苏南地区直接利用外资额较多,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使得苏南地区的行政单元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江苏省其他地区的行政单元,成为经济集聚的地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行政单元内部、行政单元之间及其与其他省、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交通运输对经济空间极化的作用越来越大。空间自相关因子通过空间近邻效应和极化-涓滴效应影响区域经济活动的成本与收益,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空间极化过程。江苏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并赋予实施,使得各行政单元得到较为均衡的发展机会,因此,区域发展战略对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影响作用减小。资本、人力资本等两个因子的贡献作用进一步增为26%和10%,劳动力因子的贡献作用降至40%。

2010年,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的主要因子有资本、直接利用外资额、劳动、人力资本、交通便利程度和空间自相关关系等六个因子,其中,资本、直接利用外资、人力资本、交通便利程度和空间自相关关系等因子的贡献作用增至27%、11%、13%、11%和5%,而劳动、区域发展战略等因子的贡献作用降至31%和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