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影视剪辑的尝试与探索

影视剪辑的尝试与探索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埃德温·鲍特创造了电影剪辑的两条原则,即时间和空间的选择性。1928年,美国影片《爵士歌王》开创了有声电影的先河,这第一部有声影片的诞生,对电影艺术以及剪辑艺术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时期,有不少电影人进行了多种声画实验。

影视剪辑的尝试与探索

1.美国爱迪生发明人类第一台获得专利摄影

188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制作了一种摄影机。这种摄影机用一个尖形齿牙轮来带动19毫米宽的未打孔胶带,在棘轮的控制下,带动胶带间歇式移动,同时打孔。这种摄影机由电机驱动,遮光器轴与一台留声机连动,摄影机运转时留声机便将声音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活动摄影机。摄影机中有一个十字轮机构控制胶片做间歇运动,另有一个齿轮带动胶片向前移动。摄影机使用带片孔的35毫米胶片。1891年,爱迪生获得了这种活动摄影机的专利。作为第一台获得专利的摄影机,可拍摄大约一分钟的活动影像(600余幅画面),而且只能在仅供一个人观看的活动电影箱中进行反复放映。

2.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摄制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尝试将摄影机和放映机合为一体,用单镜头记录现实生活影像。在巴黎卡布辛大街一个地下室,放映了他们拍摄制作的第一部影片《工厂大门》,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从此,这一天被世界公认为现代电影诞生的日子。

由于受到当时科学技术的限制,这部影片只能以一个固定的视角、固定的景别、固定的机位,记录约一分钟的画面内容,表现的是一些日常生活片断:工人走出工厂、火车进站、园丁浇水。之后,发展为拍摄制作一些异国风光、故事片断、滑稽表演、官场记录等,制作人集导演、摄影、后期剪辑于一身。这种新奇的活动影像震撼了当时的观众,迅速风靡欧美。

3.法国乔治·梅里爱是第一个进行影视艺术创造的先驱

法国乔治·梅里爱发现电影是一种可以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来观察、解释甚至扭曲现实的新方法,于是,他创造了叠印、溶入、溶出等技巧,并尝试把摄影机的拍摄速度调慢或加快。由于他曾经当过画家和魔术师,所以在他制作的电影里就出现了“魔术般的手段”。在影片《魔术箱》中,他就换了五次镜头,这在当时算是展现出了相当惊人的效果。此前,人们认为决定电影质量的是被拍摄对象,而不是电影的创作者。而乔治·梅里爱最先指出摄影机和肉眼看世界的方式有所不同。梅里爱运用想象力来创作并影响故事片,他是在影片中表现出明显风格的第一位电影创作者,成为电影史上第一个有意识进行艺术创作的先驱。

4.美国埃德温·鲍特第一个对电影的时空进行选择和重构

美国埃德温·鲍特在1902年摄制了《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电影放映时间约10分钟。影片中使用了平行和交叉手法,将许多描写消防队员生活的片断组接起来,然后又补拍了被烈火围困的房主和孩子活动的镜头。将两者分别叙述并交叉组接,最后消防队员冒着大火进入房间,把被烈火围困的房主和孩子救了出去。这种平行的运动,充分展现了从一个动作切入到另一个动作的过程,使观众可以连续观看到在不同空间、相同时间内所发生的事件以及彼此相关联的结果,从而产生叙事联想。如在1903年拍摄《火车大劫案》时,则将对照的线索和镜头在叙述上进一步发展,影片中展示了三种运动中的冲突:行驶中的火车上的格斗;平行的动作;骑警对匪徒的追逐。埃德温·鲍特创造了电影剪辑的两条原则,即时间和空间的选择性。他突破了传统叙事艺术中常见的按时叙述的做法,以事件的若干部分表现整个故事,从而创造了独特的电影叙事的可能。(www.daowen.com)

5.美国格里菲斯成为“电影艺术之父”

电影史上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艺术家是美国的格里菲斯,他对电影艺术的重大贡献是将戏剧性空间加以分解,再以思维和情感的参与方式加以组合。电影语言的基本单位不是场面,而是镜头(一个个连续拍摄的画面)。他把镜头变成了电影的基本单位,体现了现代经典剪辑的观念。为此,他被称为“电影艺术之父”。格里菲斯从1908年开始做电影导演,一生拍摄了四百多部影片,其中1915年完成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成为其艺术生涯的一个转折。影片有1000多个镜头,剪辑精湛,在技巧上有许多创新,被公认为是电影界的第一部伟大艺术作品,但是却由于影片所表现的种族主义倾向而受到批评。随后,格里菲斯拍摄了影片《党同伐异》,是第一部以镜头为基本单位的长故事片,在电影技巧上开创性地使用了许多表现手法,增强了电影构图与剪辑效果,使之成为电影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力作。影片在四个故事交替、转换位置时,都插入一个母亲摇晃摇篮的镜头,这是第一个在银幕上运用隐喻蒙太奇的尝试。此外,还通过平行蒙太奇造成紧张效果的“最后一分钟营救”,这种结构方式后来成为美国西部片最为人们熟知的叙事手段。格里菲斯从镜头入手,用若干个镜头构成场景,由若干场景构成一部影片。他寻求在最有效的叙事过程中,发展电影的形态。在观念上,他有效把握影片叙事节奏与时空感,他是第一个用特写镜头的导演。他通过自己作品,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创造了一种使思想观念成为既能看得见又有戏剧性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剪辑在影视艺术中的地位。

6.美国影片《爵士歌王》开创有声电影的先河

电影艺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了飞速发展和巨大成就。作为新兴的艺术,它从戏剧、文学美术等艺术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采用了全新的视觉艺术形式打动着观众。1928年,美国影片《爵士歌王》开创了有声电影的先河,这第一部有声影片的诞生,对电影艺术以及剪辑艺术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时期,有不少电影人进行了多种声画实验。美国的奥逊·威尔斯(公认的剪辑大师),在《公民凯恩》《安倍逊大族》《上海小姐》等影片中,在声音、画面技巧和形式上,作了许多大胆革新,最大限度地增强了电影的现实感。此外,后来的雷诺阿、安东尼奥尼、布努埃尔、科波拉、库贝利克等许多电影大师,也都对电影的声画结合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电影声画剪辑的种种可能。

7.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名利场》问世

人类对电影色彩的实验几乎是在有电影之时就开始了。早在默片时期,梅里爱就尝试以手工方式在正片画面上染色。爱森斯坦也曾经在《战舰波将金号》中将起义战舰上的旗帜染成红色。人们很快就意识到,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绝不仅仅限于物理意义上的准确还原,还可以用它来作为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产生美学意义。一些极具才华的导演和剪辑大师,都会通过多种手段让色彩在影片中产生良好的情绪影响力和相关象征意义。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问世。好莱坞导演摩里安在他执导的影片《名利场》(又称《浮华世界》,是英国小说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的讽刺小说,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与电视剧。早年被译为《名利场》,后来港台译为《浮华世界》)中,首次使用了彩色技术,意味着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的问世。彩色电影问世后,色彩的象征意义,使得银幕上的彩色不单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复制、模拟,更是艺术家们运用色彩烘托人物、创造气氛、揭示心理的一种有效语言。随之,对电影色调的设计、控制,成了摄影、美术、导演极其重要的工作,色彩成为现代电影导演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在电影《红色沙漠》中,让一切色彩都服从于主人公的心情。法国新浪潮导演阿仑·雷乃于1955年拍摄的著名纪录片《夜与雾》,首创用黑白和彩色代表两个不同的时代,隐喻不同的情绪,取得了非常强烈的效果。色彩在现代导演那里最终成为高度个人化、独创精神的象征。

作为影视剪辑师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掘并运用声音、色彩等影视元素,充分展现当代人的生存状态,揭示当代人心理方面的种种可能性。因为色彩和声音的介入,为影视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和创作空间,成为影视艺术中极富魅力的语言。曾有人把有声电影称为电影的第一次技术革命,把彩色电影称为电影的第二次技术革命。[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