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近东危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基督教农民起义及其引发的欧洲关注

近东危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基督教农民起义及其引发的欧洲关注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75年7月~8月,奥斯曼帝国西北边陲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省爆发了基督教农民反抗土耳其专制统治的起义。“东方问题”再度引起欧洲强国的关注。这符合俄罗斯在近东控制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的主要目标。6月30日,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正式向土耳其宣战。面对这种局势,俄奥两国不但没有阻止战争的爆发,反而就战争的结果提前达成了满足俄奥利益的秘密协定。俄土战争由此爆发。

近东危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基督教农民起义及其引发的欧洲关注

1875年7月~8月,奥斯曼帝国西北边陲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省爆发了基督教农民反抗土耳其专制统治的起义。“东方问题”再度引起欧洲强国的关注。波黑两省的起义立刻得到巴尔干半岛斯拉夫人的热烈响应。半岛南部的斯拉夫人早就盼望摆脱土耳其宗主国的统治,建立斯拉夫人自己的民族国家,他们纷纷捐钱捐物,组织志愿军参加起义。其中具有自治地位的两个小国: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已经准备军事干预波黑的起义。面对这种局面,土耳其政府一方面严厉镇压起义,一方面也在塞门两国边界集结了大批军队,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起义的蔓延。巴尔干的严峻形势引起了欧洲大国的不安,特别是有特殊利害关系的俄奥两国更是积极进行了干预。

俄奥两国在巴尔干的利益诉求显然是不同的。俄罗斯赞成斯拉夫人从土耳其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并且在巴尔干取得优势。这符合俄罗斯在近东控制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的主要目标。而奥地利当然不想在自己的边境上出现一个由俄罗斯支持的大斯拉夫国家,这样就切断了奥匈帝国向东扩张的唯一道路。奥地利更愿意土耳其维持对巴尔干的统治,通过三皇联盟下的俄奥合作来掌握巴尔干事务的主导权,扩大奥匈帝国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势力。尽管俄奥两国在巴尔干的利益不同,两国都没有能力单独控制巴尔干的局势,所以它们在《兴勃隆协定》的基础上一起充当了调停者的角色。从1875年12月到1876年5月,俄奥先后提出过三个调停方案,但都没有获得成功。

1876年夏,土耳其局势进一步恶化。先是苏丹在5月底的一次政变中被废黜,接着保加利亚发生了土耳其雇佣军血腥镇压当地人民起义的恐怖暴行。6月30日,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正式向土耳其宣战。面对这种局势,俄奥两国不但没有阻止战争的爆发,反而就战争的结果提前达成了满足俄奥利益的秘密协定。双方商定,如果土耳其战胜,应当维持塞门两国战前的领土边界并在波黑两省推行改革;如果塞门两国战胜,不能建立大斯拉夫国家。这样就阻止了交战双方任何一方的强大。而且作为补偿,俄奥两国还将分别获得比萨拉比亚和波斯尼亚。(www.daowen.com)

然而还没等到战争结束,俄罗斯就决定采取行动了。1876年秋,塞尔维亚出师不利,俄罗斯在巴尔干的利益受到威胁,沙皇政府准备参战。在武装干涉土耳其之前,俄罗斯先做了充分的外交铺垫。1877年1月和3月,俄罗斯与奥匈帝国先后缔结军事和政治协定,这两个协定统称为《布达佩斯条约》。俄罗斯为了换取奥匈帝国的中立,被迫做出妥协:承认奥匈帝国有权在其认为适当的时候军事占领波黑两省,保证俄罗斯把军事行动的范围限制在巴尔干东部,并且不会建立大斯拉夫国家。

1877年3月31日,俄罗斯又与英、法、德、奥、土五国共同签订了《伦敦议定书》,要求土耳其在和平的基础上重新组织军队,并且在波黑两省实施改革。但是议定书生效的前提条件是俄罗斯和土耳其都必须解除备战状态。议定书一方面安抚了欧洲诸强,消除了它们对俄罗斯有侵略企图的怀疑,另一方面也给了俄罗斯发动战争的合理借口。在战场上占据优势的土耳其根本不可能接受这个解决方案。4月9日,土耳其明确拒绝解除备战,4月24日,俄罗斯就宣布:欧洲各国为改善土耳其基督教徒命运所做的和平努力已经失败,现在必须由俄罗斯出面用战争手段解放斯拉夫人民。俄土战争由此爆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