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水与水相关的活动优化

水与水相关的活动优化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别的含义。此外,水的清洁功能,使得它在各种仪式中具有神圣的象征力量。干旱缺水的地方会举行求雨仪式以期风调雨顺。现代龙舟竞渡活动多受到官方支持,成为规模浩大的体育竞技活动。这是主动采取行动强身健体,预防季节变化有可能带来不适。此外,这样的活动还充当着文化使者的角色。至于娱乐,对参与者和观看者来说都是一种愉悦身心的活动。

水与水相关的活动优化

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别的含义。《老子》中称“上善若水”。从阴阳来说,水属阴。由于端午节阳气过剩,由水进行中和以达成理想状态就显得异常重要。此外,水的清洁功能,使得它在各种仪式中具有神圣的象征力量。对于一个村落生态而言,水为村落灵性之载体,在村落生态链中至高无上[5]。因而无论对个人还是集体而言,对很多地方而言,水都在端午节扮演着重要角色。

1.午时水

端午日午时的水即午时水。它被认为具有神秘的治病延寿、解热消毒的奇效,且装于容器内永不会变质。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谈论节气水时道:“一年二十四节气,一节主半月,水之气味,随之变迁,此乃天地之气候相感,又非疆域之限也。……重午日午时水,宜造疟痢疮疡金疮百虫蛊毒诸丹剂丸。”[6]这段话点名了午时水之所以具有药效,得益于它适应季节变化并与天地气候相感应。民间认为午时水带天地之正气,饮用效果胜于补品。

2.采草药煎汤沐浴

这是端午节期间古老的个体或家庭卫生习俗。中国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中记端午节:“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汉代《大戴礼记》云:“五月蓄兰,为沐浴也。”百姓俗信“端阳百草都是药”,但以具有祛毒辟邪功能的草药为主。例如选用菖蒲、艾蒿、兰花、柳树和桃树枝等煮午时水沐浴,加强预防各种皮肤病、辟邪驱疫的效果。

3.重要的水上活动——龙舟竞渡

凡是近水的地方,端午节多有龙舟竞渡,流传甚广。《荆楚岁时记》:“是日,竞渡,竞采杂药。”[7]至于划龙舟的起源,则众说纷纭。(www.daowen.com)

一是民间节气说。中国是传统的农耕大国,就农事而言,五月是收麦与种稻的农忙时节,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即因此而得名。干旱缺水的地方会举行求雨仪式以期风调雨顺。例如,贵州黔东南苗族的端午节至今保存这一原点基因,自豪地宣称他们的龙船节是祖先祈雨灌溉农田遗留下来的劳动文化记忆[8]

二是追悼先贤说。一些具有高尚人格或对地方有特殊贡献或感人事迹的历史人物,包括勾践屈原伍子胥介子推、曹娥、延娟、陈临、秋瑾等,都被纳入端午节龙舟竞渡纪念的范畴,其中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仔细考量便会发现这不过是后人的附会,将纯属回应自然时节变化的节日,增添上历史教育道德伦理的色彩。这也解释了为何这些说法出现较晚且各地纪念的杰出人物不同的原因。当然,祭祀先贤并颂扬他们的凌然正气,也与希冀他们的英灵帮助化解五月的不吉因素有关。

三是龙图腾祭祀说。闻一多在《端午考》中详细论证了端午节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崇拜的节日。端午日以“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为吴越百姓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遗风[9]

四是公共卫生说。近代著名民俗学家江绍原先生通过详细考证,别出心裁地提出:“竞渡实与屈原无涉,它本是古时人群用法术处理的一种公共卫生事业——每年在五月中把疵疠夭札烧死,并且用船送走。”[10]笔者认为江氏颇具新意的论断一语中的,准确还原了龙舟竞渡的本来面目。

五是天人相应说。龙舟竞渡本是两分的,但两者均植根于中国农耕文明的文化土壤,它们具有同一的时间意识与信仰理念[11]

六是竞技娱乐说。现代龙舟竞渡活动多受到官方支持,成为规模浩大的体育竞技活动。这是主动采取行动强身健体,预防季节变化有可能带来不适。此外,这样的活动还充当着文化使者的角色。例如,近年笔者在厦门参加的“集美龙舟文化节”就肩负着海峡两岸端午龙舟文化交流的使命。至于娱乐,对参与者和观看者来说都是一种愉悦身心的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