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的优化

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的优化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货币政策透明度则在形成和引导公众预期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Bean认为央行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尤其是公布了货币决策模型,将有利于锚定货币政策未来走向的预期。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能够使货币政策在短期或者中期可预测,这将有助于降低经济波动的风险,实现市场的稳定。因此,政策公布对于市场的冲击将会大大降低,这将有助于维持市场的稳定,避免造成市场的剧烈波动。

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的优化

预期是指市场主体依据已有的信息做出的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和预测。公众在进行经济决策前会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对经济形势或经济变量进行预测,这种预测行为就是所谓的预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预期因素在货币政策中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中央银行进行政策调控影响的是短期利率,而对宏观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和作用的是长期利率、资产价格和汇率水平,货币政策发挥效果需要经历短期利率向长期利率、资产价格、汇率水平等的传导,预期因素就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linder等(2001)的研究表明,预期会显著地影响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走势,并且通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影响着经济的平稳运行。预期的形成一方面会提升政策传导的效果,另一方面会提升政策传导的速度。因此,预期因素与货币政策效果具有密切的关系。而货币政策透明度则在形成和引导公众预期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Bean(1998)认为央行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尤其是公布了货币决策模型,将有利于锚定货币政策未来走向的预期。因为一旦公布了货币决策的模型,公众就会明白货币政策的决策是如何实现的,货币政策的路径就会变得非常清晰,他们就能如自己决策一样,预期货币政策未来将会采取哪些措施去实现政策目标。虽然经济形势会发生变化,但是央行应对变化的中间目标的调整和变化则都在人们的预期之内。Woodford(2001)认为央行就宏观经济目标与公众进行沟通,实际上是央行的一种承诺,虽然这种承诺不一定是央行完全能控制和实现的,但是这一方面反映了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公众对于未来政策的走向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和判断,能够锚定公众预期,对公众预期产生引导作用。

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可以通过引导公众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和市场产生很多有益的影响。

第一,提升货币透明度可以通过预期减少不确定性。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能够使货币政策在短期或者中期可预测,这将有助于降低经济波动的风险,实现市场的稳定。当央行向公众更加透明的展示他们对于经济的展望,以及这种展望如何影响政策立场时,货币政策的决定对于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就会变得非常的小。因为前期的不断沟通和交流,已经形成了政策预期,当政策真正公布时,已经基本被市场所消化。因此,政策公布对于市场的冲击将会大大降低,这将有助于维持市场的稳定,避免造成市场的剧烈波动。Goodfriend(1986)反对货币当局采取隐秘性的货币政策,他认为发布或者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将会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因为金融市场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并形成理性预期。透明度水平越高,预测误差也越小。货币政策运行的实际也证实了这一点。如Kia,A.和H.Patron(2004)基于动态分析方法对美国1982年10月到2003年12月的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水平越高,货币市场的波动和风险性就会越小。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由于不断提升政策透明度,美国货币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出现了显著的下降。(www.daowen.com)

第二,提升政策透明度可以通过预期实现政策目标。Kohn和Sack(2003)认为央行的工作成效应该由其是否维持了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来判定,货币政策行为对于实现这些目标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对于经济环境和政策行为的预期同样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实际的政策操作一样,央行通过公告和发布会等与公众进行的沟通在塑造公众预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也是货币政策决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公告在展示货币政策倾向方面的效果就和及时意识到货币政策行为出现了调整的效果是类似的,直接听取央行的公告或者观察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都能发现货币政策的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告和货币政策行为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央行通过实际的货币政策行为或者在下次会议上承诺要实现该行动几乎都可以实现同样的结果。Blinder(1998)也认为更加开放和透明的货币政策会提高政策的效果,因为更加开放和透明的政策可以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助于公众对未来政策走向形成预期,使得市场对于央行政策的反应更容易预测。央行通过开放和透明的政策,实现了对于市场预期的管理,反过来,央行又可以利用这种预期实现政策目标,由此产生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可以使央行更好地管理经济。

第三,提升政策透明度可以通过预期降低通胀水平。Nolan和Schaling(1996)最早分析了货币政策中政治(目标)透明的问题,他们的研究表明,货币当局提供的信息确定性程度越高,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就越低,就越能降低通货膨胀的倾向。Dillén和Nilsson(1998)认为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能够改变公众预期,消除潜在的通胀倾向,并使得货币政策更加有效。Eijffinger和Hoeberichts(2000)研究表明,央行提高政策透明度能够很好地引导公众预期,降低通胀预期,减少产出波动。Geraats等(2001)认为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可以提高央行决策的可信度,有助于降低通胀预期,减少金融市场的不利冲击。并且实证研究也表明欧洲央行、新西兰联邦储备银行、英格兰银行、瑞典央行等都采取了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做法,在降低通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Chortareas等(2002)以FJMRS调查数据[1]为基础,选取了中央银行对于宏观经济预测和解释等有关于政策透明度的指标,实证检验了82个样本国家和地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有效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不论是在通货膨胀目标制和货币供应目标制的国家,货币政策透明度都能实现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