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看待政策透明度的重要性及其辩证作用

看待政策透明度的重要性及其辩证作用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利弊分析我们发现,货币政策透明度提升既有好处也会带来很多弊端,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货币政策透明度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过高的货币政策透明度不但会引发动态不一致性的问题,同时也会使央行的信誉受到很大的影响。

看待政策透明度的重要性及其辩证作用

通过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利弊分析我们发现,货币政策透明度提升既有好处也会带来很多弊端,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货币政策透明度的作用。

第一,货币政策透明度在稳定预期、减少波动方面的确具有积极的作用,很多样本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提升政策透明度是有成本的,无论是信息披露中耗费的人力资本,还是物质资本都是为了提升政策透明度付出的代价。因此,在提升政策透明度时应该把握好度,一味无限制的要求提升透明度水平不但不符合货币当局工作的实际,也违反了成本收益的基本原则。

第二,在沟通内容方面,中央银行应及时、广泛地对外披露准确度高的信息,而对于披露准确度低的信息,中央银行则应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中央银行所掌握信息的相对准确度以及经济主体的从众动机强弱,是决定中央银行应该采取透明性货币政策还是隐秘性货币政策的关键因素之一。当中央银行信息的相对准确度较高时,中央银行应该加大沟通力度,提升沟通的效率,采取较为透明的货币政策,确保经济主体及时准确接收政策信息,减少信息上的不对称;而当中央银行掌握的信息精确度不高,同时市场参与主体又存在较高的“羊群效应”(即从众现象)时,央行此时的最佳策略是保持适度的隐秘,以免造成市场主体的过度反应。(www.daowen.com)

第三,当货币当局的目标偏好不明确时,应该采用适度隐秘性的政策。以我国央行为例,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实际上,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不仅限于此,通常还会肩负维持金融市场稳定、维持进出口平衡、维持汇率市场稳定等目标。除此之外,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偏好是非常不明确的。在这种情况下,过高的货币政策透明度不但会引发动态不一致性的问题,同时也会使央行的信誉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当央行的政策目标偏好不明确时,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提倡的“模糊不清”,保持适度隐秘性的政策风格就是最佳的决策,这可以将信息披露可能引致的损失降至最低。

综上所述,本书的研究丰富了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加深了对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的认识,在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和货币政策透明度提升成为国际趋势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