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升知识——探索周瑜的故事

提升知识——探索周瑜的故事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我们先一起走进课文第1~3自然段,也就是故事的起因部分,找找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想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但诸葛亮早就识破了周瑜的诡计,为了抗敌大计,他顾全大局,不仅没有戳穿周瑜的阴谋,还顺着他的意思主动立下军令状。

提升知识——探索周瑜的故事

1.同学们,在这个故事中,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谁?(诸葛亮)

2.交流:读课文前,你对诸葛亮有什么了解?(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3.课文中有一句直接评价诸葛亮的句子,请你找找。

交流出示: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课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呢?让我们先一起走进课文第1~3自然段,也就是故事的起因部分,找找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

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想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可以标记关键词句,也可以进行简单批注。

5.交流反馈句子: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理解“军令状”:军令状在这里是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2)交流:联系上下文说说诸葛亮会在军令状里写些什么内容。

(3)引导质疑:

问题①: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还要主动立军令状?

问题②: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就要来细细地读第2自然段。

6.解决问题①:(www.daowen.com)

(1)朗读对话,说说你的感受。

(2)反馈交流:周瑜在步步紧逼诸葛亮,言语中充满杀机;诸葛亮主动立下军令状。

(3)出示资料补充: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来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而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智勇双全。

(4)再次交流感受:诸葛亮为了联吴抵抗曹军因而答应了周瑜的要求,他顾全了大局。

(5)小结:在对话中我们发现周瑜一步步设下圈套,自以为诸葛亮上当了。但诸葛亮早就识破了周瑜的诡计,为了抗敌大计,他顾全大局,不仅没有戳穿周瑜的阴谋,还顺着他的意思主动立下军令状。其实在立下军令状之前,他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这就是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

7.解决问题②:

(1)交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一山不容二虎,他想借机除去诸葛亮)

(2)同桌讨论:周瑜可能在想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3)反馈交流:周瑜可能在想:诸葛亮,这是你自己立的军令状,我可没逼你。人人都说你聪明过人,我看未必。看你怎么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这次你肯定得落在我手里了!从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心胸狭窄、用心险恶的人。

8.识周瑜:你还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周瑜心胸狭窄、用心险恶?(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句子,圈关键词)

(1)交流出示: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2)交流反馈:周瑜表面上是和诸葛亮共商军事,实际上却是设下圈套要害诸葛亮。他叫军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也不给诸葛亮准备齐全。

9.分角色朗读:周瑜一步步试探并设下圈套,言语中充满杀机;诸葛亮气定神闲、胸有成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