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海已初步明确了重点发展产业,但仍缺乏对重点产业企业需求以及价值链关键环节的建设,产品规模效应不明显,行业影响力不突出。在这方面深圳探索得比较成功,比如,深圳市围绕体外诊断企业迈瑞,建立了一系列上下游企业,迅速形成了深圳高端体外诊断聚集区。未来,建议上海在创新药物、高端制造与医疗器械、医疗数字化与智能化等方面,通过重点项目发展支持专项,实施集中突破、先行先试,有助于整合政策、技术、资金、人才、平台、孵化器和产业基地等各类资源,发现重大共性问题并针对性解决,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和运行效率,更有助于树立行业创新标杆,系统打通产业价值链。上海还可通过逐步融入国际生命健康研发链和产业链,每年遴选1~2项重点创新项目进行针对性支持。组织重点发展项目工作组,以5~8年为周期,按照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等领域进行重点跟踪,评估项目走完产业链的全过程及存在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实施配套支持政策,形成几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产品。
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中,要对标国际一流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推进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创新要素在张江等区域的高度集聚,营造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未来,要深挖生物医药人才的“蓄水池”,形成人才信息交互系统,确保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实施的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信息供给。要持续打造张江国际人才试验区,大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构建高端人才流动机制,提升配套服务能级。建议以构建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人才流动和集聚枢纽为长远目标,嵌入全球人才网络,搭建世界级的事业增值平台;注重以产业集聚带动人才集聚,在人才集聚区推进科创承载区建设,打通人才供应链,带动创新链和产业链。(https://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