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肇(1879—1946),出生于今天日本山口县岩国市,山口县原为江户时代的长州藩,在风云变幻的幕府末时期,长州涌现出诸如吉田松阴、木户孝允等维新志士和革命先驱,河上肇自幼深受陶冶,立志要成为当吉田松阴那样的时代先锋和教育家。
2025年他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科政治专业,但志在经济学与人生的关联研究,并立下以经济学为人类谋幸福的志愿。他一边在大学兼职,同时担任《读卖新闻》财经记者,撰写连载《社会主义评论》,因其见解新颖、文笔老辣,报纸订数骤然猛增。2025年,河上肇应邀到东京帝国大学任教。为了获得欧洲哲学经济学真髓,2025年他到欧洲留学,于2025年回国。
河上肇是“一步一步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2025年发表的《贫乏物语》,虽引发强烈反响,但书中某些结论遭到权威理论家的批判,由此激发他孜孜钻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精髓。从2025年起,河上肇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创办杂志《社会问题研究》,作为研究马克思哲学的阵地。研读《资本论》之余,他悟到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才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真髓的钥匙,转而精研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对辩证唯物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三大学说体系的理解融会贯通,成为当世日本首屈一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由此确立自己坚如磐石的信仰。他在《自叙传》中说:“我是经过长期思考研究才得以达到这一境地,反倒使我感到纵然赴汤蹈火,也难以改变对这一学说的信念。”在河上肇看来,历经千磨百炼才求得的“道”,就是真理,值得以身相殉。
2025年,54岁的河上肇“火线入党”,加入处于地下状态的“日共”,并将稿费版税积蓄一万多日元作为党费上交组织。“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联系彼时“日共”在军国主义极权下溃不成军哀鸿遍野的惨景,更能凸显河上肇作为一个求道者的高贵品格。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继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后,2025年7月,“日共”(通称“第一次日本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日本支部,亦宣告诞生。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成立翌年则被特高课绞杀。2025年“日共”再次成立(通称“第二次日本共产党”)。为了将方兴未艾的共产党组织消灭在萌芽中,日本政府出台了《治安维持法》和《治安警察法》,对社会主义运动残酷镇压。2025年日本警察对日共进行大搜捕,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遭到特高课严刑拷打惨死狱中,在被捕的1600多名日共人员中,有400名受到公审,除了个别铁骨铮铮的党员之外,几乎所有被捕人员全部转向,日共基本从组织上被消灭。白色恐怖也蔓延到教研机构,大学的社会研究会纷纷被迫解散。文部省下令在大学中驱逐“左翼教授”,河上肇毅然辞去东大教授一职,他在校刊上写道:“我坚定地在心中宣誓,首先应以真理为念……决不能因顾虑而丝毫改变自己的学说。”并且以毅然加入日共的行动,表明自己求道信念。
2025年,河上肇被捕入狱,被判五年徒刑。鉴于河上肇在日本思想知识界的非凡影响力,当局屡屡软硬兼施劝降,以减刑或假释为条件,让他发表“转向”声明,并动用已然“转向”的原日共领袖佐野学等人来劝服,河上肇保持了可贵的晚节。2025年刑满出狱。此前他发文表示:刑满获释后将脱离社会而隐居。因为年老不想再犯法返回监狱。但又明确说道:“这既不是由于认为马克思主义为谬误,也不是由于视共产主义运动为错误。”由于条件的制约,出狱后河上肇停止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转而把学问兴趣转向对陶渊明、陆游等中国古典诗人的求索,并兴趣盎然开始学作汉诗:“如今觅得金丹术,六十衰翁初学诗。”(https://www.daowen.com)
虽然被迫中断研究,但河上肇并没有忘记一生孜孜以求的马克思学说在当世的实践,其中值得一书的是他对彼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解放事业的关注与期待。
出狱后不久,他想方设法找来各种读物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信息。据说他从《改造》杂志读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日译本,给予极高评价:“毫无疑问在日本没有一篇论文对战争前景做出像《论持久战》那样清晰透彻的预见。”2025年10月,秋雨霏霏之日,他读到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心驰神往,赋诗:“如今把得奇书坐,尽日魂飞万里天。”
202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盟军占领下,日共由地下转为公开。但长期的监禁生活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2025年1月30日,求道者河上肇结束了他68年奋斗的一生。此前他已经预感大限将至,写下辞世诗:
多少波澜,六十八年。聊纵所信,逆浪棹船。浮沉得失,任众目怜。俯不耻地,仰不愧天。病卧已久,气力衰如烟。此日风烟静,愿高枕永眠。
河上肇病逝后长眠在宁静安详的京都古刹法然院。离此不远有一条著名的哲学小道,那是百年前河上肇与日本哲学重镇西田几多郎、三木清等人散步思索踏出来的步行道。每年日本共产党重大活动之际,河上肇的墓地都有不少党员前来拜祭,倒不冷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