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发生了一场大冤狱,东平王刘云被诬图谋不轨而死,亲属多人惨遭杀戮。正是这些人的鲜血染红了二位佞幸个人的朱缨,他们先后得以封侯,一时荣宠无比,这二个人就是息夫躬、孙宠。
甘露二年(公元前32年)秋七月,汉宣帝封儿子刘宇为东平王。33年后刘宇寿终正寝,子刘云嗣位。建平三年,无盐县中出现两大怪事。一是危山土突然自然崩溃盖了一大块草地,好像人工修筑的大路一般。二是瓠山中间有巨石转侧起立,挪动了位置。
这块巨石,史载高九尺六寸,宽四尺,竟向旁移动一丈左右。当地人视为怪事,到处传说。无盐县在东平国境内,正是东平王刘云所辖区域。东平王刘云闻知此事,大为诧异,就带着王后等人,备办丰盛的祭品,到瓠山及大石旁祭奠,回宫后,在宫中仿造巨石形状筑一假山石,植上黄草,视为神物,按时祭祀祈福。谁知祈福不成反遭奇祸,正是这个神物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灾。
古代官场中有一类人专善投机取巧,总在等待时机往上爬。刘云夫妇拜祭奇石的消息传入京师,一般百姓都当作奇闻轶事来听,并没有多作联想。但有两个梦想升官发财而苦于没有门路的奸邪之徒听后,好像得到了稀世珍宝一样,竟串通一起做起诬告升官的勾当。
这两个人一个叫息夫躬,河内人。他与孔乡侯傅晏籍贯相同,素来相识,又读过《春秋》,略有学识,便进京攀援傅晏。此时傅太后正得势,傅氏满门显贵,傅晏就荐举息夫躬于朝,受诏为待诏。另一人叫孙宠,此人贪婪谄媚素无德行,曾做过汝南太守,坐事免官,流落到长安寻机再起,也曾上书言事,得到待诏的待遇其实待诏并非实职,只是让他们留在都中,发放一定的生活费。等有机会时予以录用。所以待诏之人都盼望早日得官。
两个奸人等了好多日子也无消息,正在百无聊赖之时,偶然听到东平王祭石的新闻,息夫躬略一沉思后好笑着对孙宠说道:“你我封侯的机会来了。”就与孙宠密谋策划起来。(https://www.daowen.com)
息夫躬的文笔略强于孙宠,就由息夫躬执笔,写成一封告密信,诬告刘云有谋位之心,信中说:“无盐有大石自立,闻邪臣附会往事,以为泰山石立,孝宣皇帝遂得宠兴。东平王云,因此生心,与其后日作词祭,咒诅九重,欲求非望。而后舅伍弘,以医术幸进,出入禁门。臣恐霍显之谋,将行于杯杓;荆轲之变,必起于帷幄,大祸临头不堪设想!事关危急,不敢不昧死上闻!”将刘云祭石事小题大作,上纲上线,竟诬为谋反大逆,这本是诬陷之徒一贯伎俩,诬告罪名越大,越会引起领导人的重视,越有可能制敌于死地,也就越容易受到信任,升官发财。
诬告信写完后,二人转托中常侍宋弘转呈。封建皇室中争夺帝位的斗争本来就很激烈,对帝位构成威胁的首先就是宗室内部,尤其是近亲骨肉的篡位,对在位帝王来说是最敏感的问题。哀帝生性多疑,身体又很虚弱,见到奏本后大吃一惊。一般来说,身体弱者往往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必增疑念。何况霍显、荆轲之乱据本朝并不遥远,哀帝疑心顿起,当下饬令有司,马上前去东平调查严办。
前去办案的人员仰承帝意,必欲断成逆案。东平王家的下人熬不住严刑拷打,委屈招供,说王后暗中派巫筮之人祠祭山石神主,祈祷以刘云为天子。又说刘云夫妻料知皇帝的病不能痊愈,都盼望诅咒皇帝早死,让刘云得到天下。
这个结论报告递交上去,哀帝大怒,下诏废刘云为庶人,徙居房陵。王后及伍弘全都处死。此诏一下,廷尉梁相、尚书令鞠谭、仆射宗伯凤都出面谏阻,认为案情未实,缺乏证据,应重新由公卿审理。这三个人皆是重臣,处在要位、劝谏本应奏效,不料哀帝不但不采纳三人的意见,反说三人立场暧昧,意存观望,应该削职为民。如此重威之下,其他朝臣谁还敢开口呢?这样,王后和伍弘竟被斩决,东平王刘云也被这说不清道不明的天外奇祸逼得自尽。
因为揭发逆案有功,哀帝提拔息夫躬当了光禄大夫,孙宠得到了南阳太守的美差,二人喜不自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