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夏民间音乐:劳动号子和咪咪子

宁夏民间音乐:劳动号子和咪咪子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民间音乐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宁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直接创造出来的一种民歌形式,又分为夯歌、场歌、黄河船工号子、牛佬佬调等。咪咪子 咪咪子是一种用细竹管制成的广泛流传在宁夏民间的一种自娱性乐器,属簧管类气鸣乐器。自娱性 宁夏民间音乐大部分是带有自娱自乐性质的。

宁夏民间音乐:劳动号子和咪咪子

(一)民间音乐

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宁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直接创造出来的一种民歌形式,又分为夯歌、场歌、黄河船工号子、牛佬佬调等。如夯歌《一夯一夯往上涨》,打场歌《麦子打得净又干》,黄河船工号子《大家团结力量大》,牛佬佬调《苦坏了我的牛哥呀》等。

小调 小调也称“小曲”“俗曲”。在宁夏地区流传较广,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独唱、对唱、小合唱等。内容广泛地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的涉及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有的则只反映日常生活中的习俗、风情等。

山花儿 山花儿又称“少年”或“野曲”。花儿所表述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民俗等诸多方面,但很大一部分与婚姻、爱情生活有关。花儿的演唱形式可分为漫(独唱)、对(对唱)、合(一领众合)、联(多首曲调连接)等。在宁夏南部山区及同心地区,主要流传山花儿。山花儿不同于甘肃、青海周边地区的赛歌等表演唱法,主要是人们在山间地头劳作时,自娱为主、即兴而作。它除具有一般花儿特点外,还吸收了其他民间歌曲体裁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民间器乐

宁夏民间乐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乐器品种繁多,最受群众欢迎和喜爱的有:口弦口琴子)、埙(泥哇呜)、羌笛(咪咪子)、角笛(牛角号)、羊头弦子、果核、咪喇秆子、芦管等。

口弦 口弦又名“口琴子”,也被称为“口口”或“口噙子”。是一种含在口中弹奏的簧类乐器。

泥哇呜 泥哇呜又名“泥箫”“泥娃娃”。是我国古代土制乐器“埙”在宁夏民间的流变。宁夏有秤锤形、牛头形、蝴蝶形和直管形等多种形制的泥哇呜,均用黄胶泥捏成,直径约9厘米,腹径约8厘米,一般顶端有一个吹孔,正面开4个音孔,牛头形的上宽下尖,吹孔在上方。泥哇呜是牧童最喜爱吹奏玩耍的自娱性乐器,他们在放牧时,用泥捏成各种形状的埙,吹奏自娱。音色幽婉含蓄、古朴深沉。其中以牛头形和鹅蛋形的流传最为广泛。

口弦琴(展帆/摄)

泥哇呜现已作为宁夏民间乐器展现在多彩的舞台上。曲目有《小乔哭周瑜》《雪花飘》《凤凰台上忆吹箫》《九连环》《拉纤》《牛佬佬调》《花儿》《干花儿》等。(www.daowen.com)

咪咪子 咪咪子是一种用细竹管制成的广泛流传在宁夏民间的一种自娱性乐器,属簧管类气鸣乐器。形制多样,一般用芦苇、柳枝、燕麦秆制成。吹奏时,用双手捂住管口,靠喉部控制发出尖细微颤的独特声音。竹管制成的分单管、双管两种,管身长15~24厘米,一般开4~6个音孔,顶部插细竹做成簧哨。演奏时将哨含在口中,竖吹,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按上下3个音孔即可吹奏。还有一种用山区野生咪喇秆制成的,管身较长,开6个孔,在管顶开1吹孔,能吹出轻柔委婉、延绵悠长的箫音。

无论在山野还是室内,咪咪子可随时吹奏自娱,也可以用它为“花儿”及“小调”伴奏。曲目有《山里的野鸡娃》《山里的麻雀山里飞》《蓝桥相会》《葫芦花开树搭架》《哭丧调》等。

(三)民间音乐的表现特征

宁夏地区的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与我国其他民族音乐相互交流、吸收、融合、兼容并蓄,形成了既具有中华民族音乐特征,又具有地域性特征的音乐。宁夏民间音乐具有类型多样的特征,其比较独特的音乐形式包括宴席曲、山花儿、隋唐秧歌、宁夏民间说唱等。

咪咪及制作工具

模仿性 早在2000年前,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尤其是对动物的模仿。《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有记载:皇帝命伶伦制定音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例如:口弦曲《廊檐滴水》就是在模仿从房檐上往下滴水的声音,节奏缓慢;《骆驼铃》是模仿骆驼在沙漠中行走,铃铛发出的声音,这些曲调大都平淡。根据古书中的记载,古代的簧从形式上和现代的口弦十分相似,已经流传了上千年的时间,到现在也没有多大的变化,它还是属于一种原始乐器,处于一种蒙昧的状态、所以大部分口弦都在模仿。对自然、对动物的模仿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里倾向,显然,模仿也是大部分原始活动的基本创作手法,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借以用音乐来展望未来,想象着美好的生活,说是用音乐来模仿,其实也是通过音乐想象,去表达某种感情。

即兴性 模仿和即兴是民间音乐的基础,是音乐表演的“本能”,也只有在这种本能的作用下,才能体现人们最真、最善、最美的情感。音乐是情感性很强的艺术,模仿和即兴都是音乐表现的原动力,人们通过模仿来表现某种感情,通过即兴来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那根琴弦。形象思维这个术语始自俄罗斯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他说:“哲学家用三段体来说话………诗人用形象来思考。它不证明真理,却显示真理。”艺术创作是一种形象思维,是“寓于形象的思维”,它表明艺术创作始终和具体可感的形象连在一起。从艺术体验中,艺术家获得的是生动鲜活的生活材料。经过艺术构思提炼聚合为艺术形象,然后通过物化阶段完成艺术作品。

自娱性 宁夏民间音乐大部分是带有自娱自乐性质的。音乐的主要功能首先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人们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正如我们所听到“花儿”,我们所听到的“口弦”,都像是在诉说,在倾诉,在告诉自己,而不是别人。花儿是表达感情比较外在的一种音乐形式,在花儿流行的地区,对花儿的诠释都有不同的意义,但主题都是表达人内心的感情。人们对爱的向往不易外露,人们就把这样的感情放在了能被大众所接受的“花儿”这样的艺术表演方式之上,不论是出于对爱的表达,还是人们田间劳动时所唱,都是“由心之起”。口弦,常用来自弹或两人对弹,也有一人领奏其他几人合奏的,口弦的发音较小,但是口弦声中却充满了真挚的内在感情,人们用口弦去低语,诉说着她们的不幸、忧伤、快乐和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