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夏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宁夏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4-2银川市首批市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本书选取自治区级特色小镇中的镇北堡镇、闽宁镇、陶乐镇、石空镇及银川市级特色小镇中的部分小镇进行研究,研究对象涵盖宁夏不同市域及不同的产业类型小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综合现状,截至目前,镇北堡镇主要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影视产业和葡萄酒产业为特色,一、二、三产业相结合,带动城镇整体经济发展。

宁夏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宁夏全区22个县(市、区)现有193个乡镇(含建制镇101个、乡92个),其中县城所在地和划入城市规划区的有33个乡镇。基本形成了以乡镇镇区为行政商贸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到2015年末,小城镇建成区面积218.38平方公里,聚集人口94.99万人,成为推动农村产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其中:镇区人口20000人以上的8个,10000人以上的20个,5000人以上24个,1000人以下的25个[3]。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特别是2013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沿黄特色小城镇和美丽小城镇建设,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12亿元,撬动社会资金200多亿元,重点对产业基础较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92个小城镇进行了建设改造,集中实施了特色街区改造工程,高标准建设了绿化、亮化、给排水、道路、垃圾污水处理、天然气入户等基础设施,新建了一批教育医疗商业养老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小城镇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吸纳村庄向小城镇转移居住的人口达到50余万人。同时,注重小城镇特色发展,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旅游、商贸、工业等产业特色名镇、强镇。

全区有28个镇被命名为全国重点镇,有7个镇被确定为全国景观旅游名镇,原州区三营镇列入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镇,有42个镇列入自治区重点镇,宁夏西夏区镇北堡镇、泾源县泾河源镇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2020年又申报5个小城镇争取列入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形成了全国重点镇、区级重点镇、特色镇等分层分类、梯度培育、特色发展的小城镇发展格局。

2017年4月经自治区党委、政府批准印发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从2017年开始,宁夏全区启动了首批10个自治区级特色小镇(见表4-1)培育建设,分别是西夏区镇北堡镇、灵武市宁东镇、永宁县闽宁镇、平罗县陶乐镇、惠农区红果子镇、盐池县大水坑镇、同心县韦州镇、泾源县泾河源镇、中宁县石空镇、海兴开发区三河镇,示范带动全区特色小镇建设发展。鼓励各市、县(区)按照成熟一批、培育一批的原则,结合实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

表4-1 宁夏回族自治区首批区级特色小镇名单

银川市也于2017年开始,按照“成熟一批、培育一批”的原则,突出重点、突出产业、突出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打造一批生态农业、东西合作、影视红酒等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银川特色小镇,首批启动了10个银川市级特色小镇(见表4-2)。

表4-2 银川市首批市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

本书选取自治区级特色小镇中的镇北堡镇、闽宁镇、陶乐镇、石空镇及银川市级特色小镇中的部分小镇进行研究,研究对象涵盖宁夏不同市域及不同的产业类型小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

地理交通区位。镇北堡镇地处银川市区西北郊,是银川西线旅游长廊的中心,也是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长廊的核心地段、贺兰山黄金旅游带的腹地;镇北堡镇位于半小时交通圈内,有110国道穿镇而过,连接石嘴山和银川,东部与银川西环高速公路相邻,通过镇芦路和环城高速公路直达银川市中心城区。

行政区划。镇域总面积212平方千米。其中:西区镇北堡区域面积173.8平方千米,东区芦花台区域面积38.2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底,总人口32 535人(镇区13 665人,各村庄总人口18 870人)。

发展历程。镇北堡镇因镇区东南部建造的市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镇北堡而得名。现存的镇北堡始建于明清,是当时屯兵之地,南堡先建,后因地震毁坏,又在原址东北部新建城堡,现在开辟为镇北堡西部影城。镇北堡镇成立之前,该地为自治区农建委下属单位林草试验场,1995年在此建设华西村,2001年12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原林草试验场和华西村以及西部与之相连的贺兰山部分地区合并成立镇北堡镇,辖区有宁夏镇北堡林草试验场和镇北堡村等5个行政村,属银川市郊区政府管辖。2002年,银川市行政区划调整,划归西夏区管辖。

镇北堡镇集合了影视文化、葡萄酒文化移民文化、西夏文化、边塞文化、夯土建筑文化等,形成了多元化文化。文化是城镇不断发展的持久动力,为小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镇北堡镇独具特色,在特色小镇中脱颖而出。

影视文化中镇北堡西部影城保持并利用了古堡原有的奇特、雄浑、苍凉、悲壮、残旧、衰而不败的景象,突出了它的荒凉感、黄土味及原始化、民间化的审美内涵,尽可能地保留了它特殊的审美价值。“借影视艺术之体,还民俗文化之魂”,再现了祖先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现已逐步成为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缩影,形成了从“出卖荒凉”向“出卖文化及历史”的跨越,衍生了从影视旅游业发展为“影视特色小镇”的独特发展模式。

镇北堡西部影城实景照片(张绍慧/摄)

镇北堡西部影城实景照片(张绍慧/摄)

镇北堡镇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旅游长廊,周边有贺兰山自然风景名胜区、西夏陵、滚钟口、苏峪口、贺兰山岩画、镇北堡西部影城等景区景点,是宁夏独具特色和富有优势的旅游发展带。而且,近几年新引进了瑞信温泉小镇、兰一山庄、万一生态园、贺兰山国防园、贺兰山山泉浴场、兰泉度假村等生态旅游项目,使当地的旅游项目不断增加、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虽然镇北堡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开发条件优越,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大,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旅游管理相关人才稀缺,缺乏全面专业的宣传及自我营销,影响力范围小,旅游的管理和经营方式跟不上旅游产业的发展,导致旅游兴镇效果不显著,大部分游客仍来自宁夏周边地区,使得镇北堡镇影响力范围远不及全国其他知名小镇。

综合现状,截至目前,镇北堡镇主要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影视产业和葡萄酒产业为特色,一、二、三产业相结合,带动城镇整体经济发展。其中主导旅游产业主要依托镇北堡镇汇聚的众多旅游资源为支撑。

镇北堡镇第一产业主要种植葡萄、枸杞等,葡萄产业发展迅速,葡萄酒年产量达到1.4万吨,加贝兰、迦南美地、留世1246等品牌干红葡萄酒多次荣获国际国内葡萄酒大赛金奖。葡萄种植总面积达到3.32万亩,其中酿酒葡萄3.08万亩,鲜食葡萄0.24万亩,酿酒葡萄以赤霞珠、梅鹿辄、品丽珠为主,葡萄种植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葡萄酒产业带加速形成。近几年实施了万亩有机枸杞园区建设项目,截至2016年,经过不断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高标准的有机枸杞种植示范基地已经达到5000亩,两年累计节约成本113.4万元,园区年产量达到800吨,产值5000余万元。累计架设温棚约4000亩40 000间,种植率为85%,预计温棚产值达到6696万元。万头养猪场二期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已上报有关部门,待批准立项后实施。生猪存栏3200头,出栏10 000头,产值约660万元,带动养殖户50户,其中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4户。

随着万亩有机枸杞园区建设,已建成第二产业的枸杞芽茶厂、枸杞加工厂,年产值1600万元,促进周边1000余名农民增收,目前还没有很好的依托影视产业和葡萄酒产业大规模的开发,以剪纸、绘画、工艺品制作等为主的手工艺品及与葡萄酒产业相关的包装产品,只有部分村民从事手工艺制造业。

镇北堡镇第三产业主要以小规模的旅游综合服务、餐饮服务、商贸服务、住宿服务及休闲娱乐服务,还不完全具备旅游服务功能,整体条件较差,与镇北堡西部影城5A级景区标准不相匹配,只有镇区沿110国道西侧布置商业设施,个体经营户730家,从业人员2517人,商业服务不成体系。

(二)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

地理交通区位。永宁县闽宁镇位于宁夏首府银川南部、贺兰山东麓、永宁县西部。东与玉泉营农场、黄羊滩农场、李俊镇相邻,南接青铜峡市邵岗镇,西至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北与西夏区兴泾镇毗邻,土地总面积201.6平方千米(包括闽宁镇现行政区划范围、原隆村规划用地范围、中粮集团和德龙集团用地范围)。银巴高速公路、201省道(沿山公路)、闽甘公路、永黄公路、许黄公路、闽许公路、包兰铁路从镇域穿过,对外交通比较方便。

自然资源。闽宁镇所在用地属于山前洪积平原,黄河一级阶地,地形较平坦开阔,大部分地域海拔在1130~1190米之间。城镇主要建设区域位于银川平原,该平原系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构造活跃的贺兰山褶皱带与鄂尔多斯台地相对上升形成的“银川地堑”。因银川地堑相对下降,在第三纪时形成一个广布的湖盆,接受了大量的碎屑沉积物,成为白垩系,第三系为基底的银川平原,辖区内土壤类型主要为淡灰钙土、山地灰钙土、山地灰褐土等。(www.daowen.com)

发展历程。1990年10月,自治区党委、政府以易地搬迁方式,先后在永宁县辖区内建立西吉县玉泉营和海原县玉海经济开发区两处吊庄;1997年7月,福建、宁夏两省区第二次联席会议,提出建设成立闽宁村;2001年12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研究批准,成立闽宁镇;2009—201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闽宁地区的发展,分别于2009年10月19日、2010年11月9日连续两年在闽宁镇召开现场办公会议;2013年5月、9月,自治区领导两次专程到闽宁镇调研,提出闽宁镇要发展“种葡萄、养黄牛、育菌草、抓劳务、建园区”五大支柱产业和将闽宁镇打造成全区生态移民示范镇的目标;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闽宁镇视察,看到闽宁镇发展变化后,总书记表示很欣慰,他说,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目前,闽宁镇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其中主导产业有新型光伏产业、肉牛与蛋种鸡养殖业、红树莓种植业、葡萄种植业及劳务输出业等五大产业。

永宁县闽宁镇现代光伏产业

棚湖湾树莓生态景区

第一产业主要由葡萄种植产业、红树莓种植产业、传统农作物产业、畜牧养殖产业和菌草产业构成,各产业发展较缓慢。已建成武河、原隆2个生态移民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村;引进建成德龙、中粮长城云漠、立兰等酒庄13座,全镇葡萄种植面积6.2万亩,葡萄酒年产量2.6万吨,移民种植葡萄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引进2700亩红树莓种植示范园、500亩黑枸杞种植基地等特色产业项目,持续带动群众就业增收。闽宁镇畜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养殖肉牛、羊、猪和家禽,以集中养殖和散养相结合。养殖业健康发展,无重大疫情发生,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第二产业主要由闽宁扶贫协作产业园和闽宁产业城构成,目前“两园”已建设完善,但是发展不均衡,闽宁产业城因毗邻银川市区,基础设施条件、地理优势、企业氛围较好,入园企业相对较多。闽宁扶贫产业园目前只有7家企业入驻,缺乏带动力强、税收贡献大的好项目。

第三产业主要由旅游服务业、餐饮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组成,201省道西侧已投入建设闽南风情新镇,目前10万平方米闽南风情商业街区商户还未入驻,无法激活福建和台湾小商品购物旅游业态。201省道两侧商业氛围不浓,服务业态匮乏。

(三)石嘴山市平罗县陶乐镇

地理交通区位。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陶乐康养特色小镇,位于银川市北82千米、黄河湿地与毛乌素沙漠之间,距平罗县城13千米,北侧有大面积的黄河湿地,西侧紧邻黄河,景色壮阔。东部与毛乌素沙漠接壤,沙生植物大漠风光独具特色。全镇区域总面积164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底,陶乐镇辖5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17 600人,其中农业人口13 071人。

发展历程。陶乐镇GDP持续快速增长,2010—2016年镇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约为10%;经济增长稳定,起伏较小。第一产业年平均增长率8%,第二产业年平均增长率12%,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长率13%;三类产业结构比从2010年的23.5∶38.7∶37.8调整为18.4∶41.5∶40.1,二、三产业结构比重逐年提升。

针对各产业发展特征,总结发现第一产业发展处于稳步增速状态,但经济作物相对较少,产业发展模式较单一,缺少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联动发展。由于小镇严格控制污染的生态要求,小镇内第二产业主要以无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产业为主,重点发展绿色农副产品及牛羊肉深加工为主。第三产业的发展虽处于增长势头,但产业资源缺少融合,未能形成有别于周边区域的特色。

(四)中宁县石空镇

地理交通区位。石空镇地处中宁县城以北,镇域面积525平方千米,辖区15个村、一个居委会,镇区常住人口31 334人,就业人口24 793人,耕地面积30 862亩。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工业发展强劲、农牧业兴旺,是中宁县工业重镇、自治区交通枢纽小城镇,是1958年包兰铁路通车以后发展起来的新集镇,镇上建设项目主要沿109国道两侧分布。

自然资源。石空镇地质构造复杂,在镇域内连绵不断的中、低山岭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灰岩水泥石灰岩、陶瓷黏土、水泥黏土、石膏砂岩芒硝、硫铁矿重晶石等;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铜矿、锰矿、多金属矿、金矿及其他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名胜古迹及旅游资源。石空镇及周边主要名胜古迹有双龙石窟、石空大佛寺、宁舟宝塔、胜金关等旅游景点。这些古迹始建年代多为唐代,历史悠久。旅游资源还有中宁县黄河文化城旅游景区、中宁县黄河水上乐园。

发展历程。隋唐两代曾在镇内设雄州、丰安县等建制,开凿于唐代的石空石窟,名闻遐迩,镇名因此而来。石空镇原名关帝乡,因曾有关帝庙而得名,民国初期属三区管辖,1955年撤区并乡后改为关帝乡,1958年将关帝、石空、倪丁3个乡合并成石空人民公社,1961年社队体制调整后,成立关帝公社,1983年改为关帝乡,1985年成立石空镇。

(五)良田镇

地理交通区位。良田镇位于银川市金凤区南部,东临永宁县望远镇、西靠西夏区兴泾镇、北与魏家桥村毗邻、南与永宁县金沙乡接壤。辖7个行政村和银川林场居委会,总面积93.3平方千米,耕地2.6万亩。现以设施农业、特色养殖、劳务输出为主。

资源优势。目前建成植物园、园林、和顺、光明等设施温棚园区,促进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初见成效,是中心城区重要的“菜篮子”供应区;建成了翔达、金星等特色养殖园区;劳务输出初具规模,累计培训农民5万人次、产业工人3200名,创建金凤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1个,建成劳务输出基地4个;旅游产业已形成了以森淼生态园、颐和生态园等生态产业园,同时以良好的农业基础为休闲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支撑。

发展历程。特色小镇发展的总体定位是以设施农业建设为主,“生态观光农业+”和“文化旅游+”为产业发展战略,构建以现代农业产业链为支柱,以特色旅游产业链为先导的产业结构体系,以服务中心城“菜篮子”为主,提供市民的周末度假休闲及农事体验和以特色文化展示、风情体验等为项目,形成银川市近郊农产品供给基地、周末旅游度假目的地。

为更好地落实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良田观光农业小镇制定了详细的产业发展策略。

一是依托泾龙村打造银川市半小时生态农业圈的现代科技农业示范种植基地,以“农业+电商+冷鲜物流+精深加工”为特色,依托兴源村八队现有资源发展光合农业并打造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力争使良田镇成为银川的近郊有机蔬菜供应基地和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基地,着力发展光合农业示范基地。

二是引入“现代农业、休闲农业+自然生态型旅游+原生村落”的田园综合体理念,打造银川城南生态农业小镇,发展短期农业旅游。依托金星村、光明村、园子村打造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等现代农业,发展消费购物、农事体验、儿童牧场等多种服务的现代农业旅游区。依托兴源村发展乡村生态游,包含农家餐饮业以及农耕体验、采摘、种植等农趣家园项目。

三是建设镇区区域综合服务中心、特色风情展示窗口和特色小镇宜居示范。主要建设包括农作物贸易区、农用机具贸易区等的农贸大集市以及中央商业广场。镇区北部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以镇域范围内蔬菜、肉类为主要物流对象,包括冷库仓储区、冷链配送车辆集散区、物流调度中心。

四是借鉴宁夏森淼生态旅游区的发展模式。以植物资源收集保存、园林景观建设、现代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为依托,集“假日酒店、会议培训、生态美食、拓展训练、科普教育、有机采摘、篝火晚会、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旅游区,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