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传统村落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关系

传统村落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关系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传统村落丰富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传统村落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来说,传统村落较一般村落更具历史、传统、民俗、民宿、餐饮、建筑、农耕等方面的优势特征,是乡村旅游吸引外来游客的重要文化体现。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自治区把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作为宁夏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传统村落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关系

(一)传统村落丰富了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传统村落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千百年的农业劳动实践中,宁夏各族群众依黄河之利,创立了包括工程类、特产类、物种类、聚落类和民俗类等在内的各项传统农耕文化遗产,这些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在有效节约水土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粮食安全、改良土壤环境、修复生态环境和塑造乡风文明、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独特的动态保护思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譬如,分布在宁夏各个村落的院落式四合院窑洞、古堡子、平顶房等别具一格的传统民居,都是勾起旅游者浓浓乡愁的文化元素。相对来说,传统村落较一般村落更具历史、传统、民俗、民宿、餐饮建筑、农耕等方面的优势特征,是乡村旅游吸引外来游客的重要文化体现。沉积在传统村落中的古钟、古桥、古墓、青砖、青瓦、石雕砖雕、羊皮筏子、黄渠桥羊羔肉、中宁蒿子面、口弦六盘山抟土瓦塑等传统农耕文化遗产,都是从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中演变和形成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艺术品格、完善的知识体系和较高美学价值,在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和濒危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特征,已经深深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紧紧融为一体,显示出了浓郁的地域特色。传统村落是农耕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传承着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乡土文化、传统技艺、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礼仪制度等。在宁夏各地还绵延着祭河神、放河灯、祭山、青苗水会、游九曲等传统民俗活动,反映了人们“趋吉避祸、祈求平安”的情感表达。在祭祀活动中,人们怀着敬畏的心情有序参与到每一项既定程序,折射出了乡土社会人们法天敬祖的思想。当然,这些民间观念与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又发挥了超乎想象之外的诸多价值,对于人们世界观塑造、乡村社会秩序建设的再构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自治区把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作为宁夏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乡村旅游为传统村落注入了新鲜血液(www.daowen.com)

在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最直接的效益就是可以为传统村落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第一,当地政府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对传统村落进行统筹规划,加强村落道路、民宿、环境绿化、厕所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对村内古建筑、老房子等给予适当维修或修缮,使传统村落在不改变原有生态样式的情况下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第二,通过乡村旅游建设,促使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其中,在接待、住宿、餐饮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旅游收入。第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开始对乡村旅游中的非遗等民俗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传统村落可以以此为抓手,大力提升当地极具特色的民俗项目,一方面可以使游客在参与互动中享受到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使非遗等民俗项目在互动中得到传承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使当地具有一技之长的非遗传承人获得旅游收益的同时,还可以产生因旅游人气而带来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自豪,从而使他们能够安下心来,传承弘扬当地数百年的传统技艺,如草编、柳编、麻编、纸织画、砖雕、糖画、枸杞种植、红枣栽培、擀毡、二毛皮、羊皮筏、手工地毯、贺兰砚、羊皮筏子、金积大缸醋、中宁蒿子面等。当然,很多传统技艺,给人们更多的还是倾向于经济价值的呈现,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传承已久的包括贺兰砚、擀毡、手工地毯、中宁蒿子面、大武口酿皮、麻编等在内的传统技艺,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在当下的商品社会,这些生产民俗必然要走向市场,接受商品经济的检验。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积极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发展产业经济可以为当地传统技艺带来新的生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