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学方法与学生成果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学生成果的关系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教学方法与内容、目标的关系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就是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发展成果的过程,这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过程,是不会自动完成的,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方法。一切教育现象、教学过程得以形成的基点就是目标,所以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不是内容的范畴,而是目标的范畴。

教学方法与学生成果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学方法也逐渐从“重教”向“重学”的转变,也渗透到了教学方法的发展之中,表现出进步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一)教学方法观的演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也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我国教育工作者为了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问题,积极从学习理论多元的角度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提倡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

长期以来,我国在体育教学方面都是采用接受式教学的方式,学生长期被动接受大量的知识、原理,这一方法也一度被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认为是一种科学的教育工作方法。不过,随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教育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多元式教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以人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的研究为主线,使“如何教”的合规律性、合理性等教学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认真探讨。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确立了教学过程和阶段、手段、方法,把学习看成信息的加工过程。这样虽有利于教学内容与计划的完成,但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其他各种学习方式的存在,把生动活泼的体育学习囿于认知领域,难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抑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在其著作中指出:“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获取大量的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学习方法都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理论,杜威经过大量的教学实验,重新提出了对教育意义、价值的定位,以新的学习目标为过程多元的基础条件,产生了“做中学”的概念。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奥苏伯尔、布鲁纳布卢姆等人的新思想促进了多元式教学更多元的角度研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开始逐步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变,美国先后出台了从科学教育角度强调符合科学本身多元特点的国家级科学教育标准,这一教育标准将多元作为学习科学的重要核心方法,其不仅强调了多元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多元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例如,通过对多元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以多种形式下的应用教学模式为导向,强调多元作为学习科学的核心方法。对于美国教育界的重量级学习方法,多元性学习从更为深远的影响与意义角度推动整体教育改革,很多国家相继将多元学习广泛开展的基础教育阶段。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扩展,多元式教学也引起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对体育学科、政治学科、数学等开展针对性的试点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教学方法与内容、目标的关系

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就是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发展成果的过程,这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过程,是不会自动完成的,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是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为依据的,大中小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学习内容。既然选择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为依据,那么以学生学习规律为依据选择的教学内容就自然成了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因此,一般而言,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反之,教学方法一旦选定之后,却并不完全是被动的,它会对教学内容产生重大的反作用。

我们还必须看到,教学方法并非仅仅与内容具有线性关系,仅仅考虑内容(学科)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教学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广阔关系中去考虑教学方法,其中“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学方法必须在构成一切教育学现象的基本目标、内容、方法的关系之中加以研究。一切教育现象、教学过程得以形成的基点就是目标,所以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不是内容的范畴,而是目标的范畴。内容仅仅是实现目标的“素材”而已,内容是受目标制约的,方法是受“目标—内容”关系所制约的,教育教学过程是由以目标为基点的“目标—内容—方法”的教育学范畴体系构成的。方法、内容与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多向和多样的网络结构,同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来实现,而同一种内容和同一种方法可以实现不同的目标。

所以,在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之间,目标和内容分别制约着方法,而“目标—内容”关系则决定着方法;而方法则只是传递内容和实现目标的可供选择的工具而已。

(三)教学方法的分类

所谓对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将千百年来在教学中创造出来的众多教学方法,按照某些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属到一起;又按照某些不同的特点,把它们区分开来,以便更好地分析、认识它们,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它们起作用的范围和条件以及它们发展运动的规律。不同的分类原则就会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本书主要介绍传统的教学分类方法。传统分类标准是以往关于教学方法常用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www.daowen.com)

1.根据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分类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分类,按这种分类,教学方法可以分为讲授法和学习法。教的方法包括讲授、谈话、演示等;学的方法包括练习、实习、独立作业等。很显然,这种分类有较大的片面性,而且把教与学的活动截然分开了,不利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2.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类

根据我国比较教育专家商继宗先生对国外教学方法分类的研究,有一种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划分教学方法类型的方法,即教学方法可分为三种程度:第一种程度是能使学生掌握信息的方法;第二种程度是能使学生具有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技巧的方法;第三种程度是使学生善于探究创造性活动的方法。这种分类方法以各种教学方法追求的目标为依据,解决了教学方法分类过程中对现代教学方法分类时基础不够分明的问题,同时也比较清楚地表明了现代教学方法追求的目标和发展趋势,对于学习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精髓有一定帮助。

3.根据外部形态与学生认识活动特点相结合进行分类

我国部分教育学专家学者根据教学活动的外部形态与学生认识的特点,将教学方法分为五种,这五种分类方法分别是以言语信息为主的方法(谈话法、读书法、讲授法等等)、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方法(实验法、练习法、作业法等等)、以情感感知为主的方法(参观法、演示法等等)、以探究为主的方法(探究法等)和以欣赏为主的方法(欣赏法等)。这种分类方法兼顾了教与学的协同发展。

4.根据教学活动的过程分类

苏联著名教育学专家巴班斯基认为,根据教学活动的过程,可以把教学方法分为三个大类:第一类是以逻辑方法、控制学习方法、认识方法、知觉方法为一类的组织认识活动的方法;第二类是以刺激学习责任感和兴趣的方法为主的刺激与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第三类是以书面检查、口头检查和实践操作检查法为主的检查方法。

5.当代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新的综合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发现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暗示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探究—研讨教学法、“先行组织者”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和“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创立都基于相应的教学思想,有些方法本身已经包含了特定的教学原则、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环节,甚至构成了一种方法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