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夏王管治下的邑土国家的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夏王管治下的邑土国家的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征伐,夏王朝拥有一支直接由君王指挥的军队,掠夺土地、谷物和奴隶,是其发兵征伐的重要原因。夏的重要都城斟寻和夏人聚居地区,后世称为夏邑。一般认为,夏王朝建立的“邑土国家”,是带有酋邦制残余的早期国家形态[4]。一些相对独立的酋邦,一旦被夏后氏征服,其区域遂构成夏王朝的组成部分。

夏王管治下的邑土国家的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一、夏王管治下的邑土国家

古史传说中,黄帝的后裔夏后氏是夏酋邦联盟的创始者,夏酋邦联盟发展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相传禹在治水过程中“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1]孔颖达注曰“禹治九州之水,水害既除,定山川次秩与诸州”。“九州”之说出于后世[2],并非夏王朝所达到的统治疆域,但所谓“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3],可以说明夏王朝以自然形成的地域来划分其管治范围。

夏王沿袭酋邦首领“后”的称号,在古文献里都称其“夏后”或“夏后氏”。夏后共有十六位(除禹外),其中只有两位是兄终弟及,其余都是父死子继,即实行王位世袭制,从继承制度来看,夏王朝已经是“家天下”了。在世袭制下,酋邦的首领转化为最早的君王,其权力要大得多。夏王常借“天命”去讨伐不臣服者,如启对有扈氏(今陕西户县)以“恭天之罚”大战于“甘”(今陕西户县西南)。为了征伐,夏王朝拥有一支直接由君王指挥的军队,掠夺土地、谷物和奴隶,是其发兵征伐的重要原因。除军事行动外,夏王还主持祭祀收获庄稼,以及诰、誓、训、典等法令的制订和颁布。(www.daowen.com)

夏的重要都城斟寻和夏人聚居地区,后世称为夏邑。一般认为,夏王朝建立的“邑土国家”,是带有酋邦制残余的早期国家形态[4]。在夏王朝中心区域以外,还存在着不少同姓的或异姓的酋邦,他们的社会结构各不相同。《史记·夏本纪》所载的同姓酋邦,如有扈氏、有南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等,有的接受夏王朝的统治,有的则相对独立。一些相对独立的酋邦,一旦被夏后氏征服,其区域遂构成夏王朝的组成部分。他们与夏王朝之间不存在后来西周与诸侯国的分封关系,更不是秦统一后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