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唐宋变革研究的缘起与历程及其发展

唐宋变革研究的缘起与历程及其发展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与历程宁欣陈涛我们关注的城市经济与社会,是指在城市范围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城市与乡村的互动中形成的城市发展特点,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形成的关系和由此带来的相关变化。回顾中国古代城市史的研究,唐宋时期无疑是最关键的转型期之一。唐宋时期抑或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曾经发生了重要变革,这是中外史学界比较公认的看法。唐宋城市史的研究同时兼有纵向的宏观性和横向的多面性。

唐宋变革研究的缘起与历程及其发展

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与历程

宁 欣 陈 涛

我们关注的城市经济与社会,是指在城市范围(包括大都市圈内的周边及辐射区)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城市与乡村的互动中形成的城市发展特点,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形成的关系和由此带来的相关变化。这既是一个传统的领域,也被视为历史研究的新方向(1)

20世纪60年代,城市史作为一门新兴的史学分支学科在西方兴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史研究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发展明显加快。甚至有的学者倡言,城市史的研究是21世纪中国历史学的重要使命(2)。总结中国城市史——特别是社会转型期——的已有研究成果,对于开创新的研究格局,十分必要。回顾中国古代城市史的研究,唐宋时期无疑是最关键的转型期之一。

唐宋时期抑或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曾经发生了重要变革,这是中外史学界比较公认的看法。虽然大多数意见认为,唐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中国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转变的标志,但是也有人主张把这种变革放在唐宋之际。尽管个别学者否认唐宋之际变革说,但是又肯定陈寅恪《论韩愈(3)中说的唐代前期结束了南北朝相承的旧局面,唐代后期开启了赵宋以降的新局面的看法。前两种观点虽然有细微的差别,但如果把唐代后期的变化看成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则基本上是一致的(4)。(www.daowen.com)

由唐到宋的重大变革,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呈现出与之前不同的面貌,其中,作为社会重要载体的城市可以说往往起着既引领社会潮流,又设置种种藩篱的双重作用。城市变革是唐宋社会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城市的变革昭示着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从中国城市发展阶段看:以宫殿城池阶段为城市主体的秦汉时期,以坊市制度为标志的隋唐时期,以坊市合一、临街设店为特征的宋以后时期;从中国都城史角度看:中国都城在两宋时期开始由中原型向近海型转移;从城市规模看:以隋唐两宋时期为界限,中国传统城市规模达到顶峰。城市人口达到一两百万;从城市布局、重心分布看:唐宋时期城市重心发生了由北向南的转移;从城市观念看:宋以后,突破墙的观念界限,城市圈扩大,形成大都市的发展模式,南方市镇、草市的兴起,已经冲破围墙的桎梏;从城市人口构成看:从唐朝后期开始,市民阶层逐渐兴起,城市工商业人口比重加大;从城市文化结构看:市民文化成为宋以后城市文化的主流或主导,宋以后新兴的文学艺术——说话、话本、元曲、杂剧、小说曲艺戏剧,更多的是因市民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士大夫也因城居与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需求趋同层面扩大。

唐宋城市史的研究同时兼有纵向的宏观性和横向的多面性。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也是城市历史上人口流动频率较高的时期,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表现,城市的数量、空间分布、职能和类型、人口数量和结构、人口流动、人口文化结构、城市网络体系、城市市场商品流通和商品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变化乃至社会变化的集中反映。

城市变化在唐宋时期社会变革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0世纪初叶以来,城市史研究历经几代学人的不懈探求获得了相当成就(5),尤其自80年代以来,研究成果蔚为大观。综理和思考百年学术发展史,通过对重要学者和重要论题进行简略追溯,在研究中建立自我批判的自觉,是进一步拓展新研究视阈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