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石羊河流域沙井文化遗址:旷野牧歌成果

石羊河流域沙井文化遗址:旷野牧歌成果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黄蒿井遗址文化内涵较为复杂,既有沙井文化的遗存,亦有汉代的墓葬。鸮首权杖头这是迄今为止永昌县境内发现沙井文化遗存的唯一记载,有待于今后新的发现来进一步确认。1994年出土小石磨和玉璧,经初步鉴定,属沙井文化遗存。

石羊河流域沙井文化遗址:旷野牧歌成果

一、石羊河流域沙井文化遗存

除金川三角城遗址之外,石羊河流域还包括民勤、永昌、古浪等地的沙井文化遗存。

1.民勤县境内沙井文化遗存

民勤县境内有沙井文化遗存三处:柳湖墩遗址、

柳湖墩遗址出土的彩陶罐

柳湖墩遗址出土的单耳红陶罐

火石滩遗址、小井子滩遗址。此外,黄蒿井遗址文化内涵较为复杂,既有沙井文化的遗存,亦有汉代的墓葬。该遗址还捡拾到马家窑类型的陶片,采集石器文化归属难以厘清,故此处从略。

柳湖墩遗址位于民勤县薛百乡长城村西,沙井子林场南2.5公里处的沙漠中。是一个直径为50米的圆形聚落遗址,四周有用泥土堆筑的围墙,今遗址已多被沙丘埋没。自1924年安特生发掘以来,陆续出土有石斧、带孔石刀、夹砂粗红陶器等生产和生活用具。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柳湖墩遗址(以上3幅图片由民勤县博物馆提供)

火石滩遗址位于民勤县西渠镇大坝村东,其中心在今大坝渠北岸紧靠白茨湾沙漠的地方。北距西渠镇政府驻地约4.5公里。遗址地面暴露有夹砂粗红陶片、石斧、石刀以及铜簇等物。

小井子滩遗址位于民勤县泉山镇团结村西北约2.5公里的沙漠中,暴露于地面的遗物有夹砂粗红陶片和部分石器残片、双孔石刀等,遗址多为流沙覆盖。

2.永昌县境内沙井文化遗存(www.daowen.com)

1948年夏,裴文中先生西北考古调查期间,在永昌县城东北的矮山上发现一处沙井文化遗址。他在《中国西北甘肃走廊和青海地区的考古调查》中记载道:

“高庙附近有一条小河向北流去,穿过小山切成垂直的深谷。在小山的庙傍有孤立的灰堆,杂有大的砾石和碎陶器。虽然作了小规模的发掘,但没有发现任何有趣的东西。所采集的陶器,全部是黄色到红色的粗陶,通常敷有紫色或黄褐色的陶衣。陶器中可以辨别的一般器形,是带矮圆锥足尖的鬲。从采集的陶器观察,这个遗址无疑属于沙井时期,遗憾的是在附近我们没有能够发现葬地。”

鸮首权杖头(永昌县博物馆提供)

这是迄今为止永昌县境内发现沙井文化遗存的唯一记载,有待于今后新的发现来进一步确认。

1994年,永昌县文物工作者从该县水源镇乱墩子滩墓群获得青铜器两枚。高4.5厘米,长3.8厘米。青铜铸,色泽青绿。鸮(xiāo,即猫头鹰)昂首远视,双目圆瞪,口含一物,腹椭圆形,尾扁平状上翘,造型简捷,神态生动。现藏于永昌县博物馆。这两件青铜器属考古出土文物,还是捡拾、征集,无从查考。鉴于该器物北方草原文化风格浓郁,笔者将其暂命名为“鸮首权杖头”。是否与沙井文化遗存有关,有待考证。

3.古浪县境内沙井文化遗存

蓆芨沟遗址位于古浪县泗水乡。1994年出土小石磨和玉璧,经初步鉴定,属沙井文化遗存。

卧犬纹铜牌饰(甘肃永登县榆树沟墓群出土)

此外,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天祝县董家台遗址、永登县树屏乡榆树沟墓群等先后出土陶器、铜器等,曾长期被认为属沙井文化的“标准器”。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大学考古系李水城先生研究证实,上述二处与沙井文化差异较大,应属于董家台类型遗存。这一观点目前已得到考古学界的广泛认同。

同时,据李水城研究,裴文中20世纪40年代末在张掖黑水国城址附近发现的遗物,后来归属四坝文化,也不属于沙井文化。因此,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分析,沙井文化的分布范围仅限于民勤、金川、永昌三县区,民勤沙井子至金川三角城一线为核心区域,沙井文化并未到达山丹、张掖、天祝、永登、兰州这些地区。是否东扩至武威、古浪一带,还有待于新的发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