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陶瓷识鉴讲义:苏泥勃青及辨别(全彩图版)

古陶瓷识鉴讲义:苏泥勃青及辨别(全彩图版)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1苏泥勃青及其辨别与元青花瓷艺可鼎峙而三者,明代宣、成青花,清代康熙青花而已。明青花向推宣德。宣青所以可贵,最多论及的是青料。随后黄一正《事物绀珠》说同世懋,又高濂《遵生八笺》改“苏麻离青”称“苏勃泥青”。(国产青料有时也出铁质瘢点,孙瀛洲《我对早期青花原料的初步看法》说:“这种铁质斑点与苏泥勃青料不同,他不深入胎骨而浮于釉上,呈黑褐色。”

古陶瓷识鉴讲义:苏泥勃青及辨别(全彩图版)

51 苏泥勃青及其辨别

与元青花瓷艺可鼎峙而三者,明代宣、成青花,清代康熙青花而已。

明青花向推宣德。王世贞《觚不觚录》:“十五年来重宣德,以至永乐、成化,价亦骤增十倍。”宣青所以可贵,最多论及的是青料。王世懋《窥天外乘》首开风气,文已见前(世贞、世懋为兄弟,皆嘉靖进士,世贞又与《清秘藏》著者张应文友善)。随后黄一正《事物绀珠》说同世懋,又高濂《遵生八笺》改“苏麻离青”称“苏勃泥青”。

新《中国陶瓷史》则言苏青:“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由于含锰量低,就可减少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能烧成像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调。但由于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www.daowen.com)

至于元与明初青花的些微差异,孙瀛洲《元明清瓷器的鉴定》又有说:“一般说来,元代青花在黑色浓聚处闪铄如铅,有人把他叫作‘锡光’。而明初(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则有所谓‘铁锈斑’,颜色发黑。如迎光侧视,则觉锡光上浮与周围青色同在一层,铁锈斑下沉较周围青色内陷不平(但有些不使用进口料的青花很少有此等现象)。”

宣青之秾美沉着及钴铁结晶斑及笔路晕散,后世多仿效之,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即言雍正时:“官民窑都有类似宣青的晕散和黑褐斑的效果,但这种色泽大多是人为重笔点染而成,均无沉入胎体的特徵。”又言:“民国一九三七年至一九三八年间,孙瀛洲先生也仿过永宣青花盘碗类而不具年款,其凝重结晶的青花斑点,深入于胎骨之间,效果与真正永宣青花一般无二,极为神似,但釉面略为涩手。”(国产青料有时也出铁质瘢点,孙瀛洲《我对早期青花原料的初步看法》说:“这种铁质斑点与苏泥勃青料不同,他不深入胎骨而浮于釉上,呈黑褐色。”)

下图:明代宣德窑青花缠枝莲盌。右图:用苏青绘製的明代永乐胡人乐舞纹扁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