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德化青花瓷:胎质糯米,釉质肥厚,釉面青白纯白

德化青花瓷:胎质糯米,釉质肥厚,釉面青白纯白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化窑以白瓷而闻名天下,进入清代,德化窑白釉瓷退居次位,而青花瓷却跃居主导地位。但是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受破坏,青花瓷走向衰落。只是相对于景德镇窑官窑风格,德化窑民窑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德化窑青花瓷的胎质与景德镇窑青花瓷胎质的细腻不同,其胎质糯米质感较强,胎体润滑致密,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呈青白色或纯白色,釉质肥厚莹润。

德化青花瓷:胎质糯米,釉质肥厚,釉面青白纯白

德化窑以白瓷而闻名天下,进入清代,德化窑白釉瓷退居次位,而青花瓷却跃居主导地位。其制作的装饰具有明显的地方风格和艺术特色,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德化青花瓷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明中期以后至清初是德化青花瓷的创始阶段,胎温润,质坚,釉厚莹润;康雍乾三代步入繁荣期,胎白质坚,釉面白中带灰或泛青;清末呈现衰弱,胎白中带灰,釉面明亮略带灰色。

在器物造型上,青花瓷以日常用具居多,如碗、盘、蝶、壶、罐等,瓶、炉等陈设瓷次之。在产品设计上,青花瓷多趋于传统规范,实用性强,缺乏多样化。在装饰图案上,青花瓷大多采用手绘法,自然洒脱,笔触粗犷,富有民间生活气息。

近年来考古发现,明代时,德化已有釉下青花瓷器的生产。

青花锦地开光花卉纹大盘(清)

青花牡丹穿凤盘(清)

清朝早期,德化窑的青花瓷采用的发色为国产青,含土钴(即石墨)比例较大,发色带有灰暗感;配料时添加的泥浆浓度高,或青花浓缩,绘画在器物的坯胎上常出现积料现象,上釉烧成后出现积料不规则纹状,俗称“蚯蚓走泥纹”,是德化窑青花的典型特征。

清朝中期,由于烧成工艺和瓷土配方的改进,德化窑瓷器多数采用还原焰烧成,质地坚硬,微泛灰;釉面白,明亮,略泛青,积釉处泛青尤为明显。特别康乾时期,采用国产青,瓷器在民间贸易中数量倍增,同时又随着江浙钴料和金门青的进入,改变了单纯利用土产钴料的状况,德化窑的青花瓷发色青亮,积料现象消失或浅淡,晕散自然。

清朝晚期,德化窑青花瓷的色料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珠明料,珠明料发色青蓝,色泽鲜艳,绘画时不易出现晕散;光亮搭配淡稀,青花色泽浅青光亮。但是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受破坏,青花瓷走向衰落。

德化瓷青花碗(清)

德化窑青花瓷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景德镇窑青花瓷深刻影响,承袭了景德镇窑的一些特点,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图案题材较为雷同,造型上德化窑也多模仿景德镇窑产品,表现出共同的时代风格。只是相对于景德镇窑官窑风格,德化窑民窑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由于德化窑青花瓷钴料采用金门料与江浙料混合使用,钴料中含铁量较多,往往在聚釉多处造成崩裂现象,俗称“蚯蚓走泥纹”呈现于图画之中,成为德化窑显著的特征。

德化窑青花瓷的胎质与景德镇窑青花瓷胎质的细腻不同,其胎质糯米质感较强,胎体润滑致密,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呈青白色或纯白色,釉质肥厚莹润。

青花瓷的装饰技法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绘青花”,即用毛笔彩绘工具,在器物的坯胎上以写意的笔调直接描绘图案,干后施釉入窑烧成。图案的主题大多是枝繁叶茂的花卉,着笔重的地方,色料多,颜色黑,轻处则浅淡。

一种是“印青花”,即用印章为工具,将所需图案刻成图章,用粘有色料的图章在器物的坯胎上印出各种图案,干后施釉入窑烧成。

还有一种是绘画与模印相结合。第一种用法较普遍,第二、三种用法较少见。

德化瓷青花镂空尊(清)

德化窑青花山水田村炉(清)

德化窑的窑工熟练掌握了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所绘纹饰有云龙纹、缠枝纹、花卉纹等,题材涉及人物、动物、花卉等,内容丰富多彩。画面遍布器物全身,繁缛美丽,但各层次纹饰往往用弦纹分隔,同时以弦纹分隔突出纹饰。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主次分明,构图严谨,布局合理,线条流畅。

绘画装饰是德化青花瓷艺术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它通过民间匠师灵巧的手笔,在白瓷素坯上描绘多姿多彩的图案,上釉烧成后溶合于釉质中,在光润的瓷面透出明快的花纹,表达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生活气息,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

清代德化青花瓷的装饰内容丰富,民俗性强,从表现社会活动的渔樵耕读,到描写大自然风貌的山水木石;从充满神奇浪漫色彩的祥龙瑞凤,到司空见惯的花果鱼鸟,不一而足。工匠们熟练地应用浓淡不同的青料,有意识地造成深浅不同的层次色调,形成了色彩上不同的感受,把远山近水风景宜人的面貌淋漓尽致地展现。笔法朴实粗犷,构图简洁舒展,充满情趣盎然、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它突破了官窑那种繁琐拘谨的羁绊,也没有宫廷瓷器的富丽工致意味,以自然洒脱、活泼朴素见长,形成了构图简洁舒展、笔法自由豪放、画风朴实粗犷的典型特点。

出水的德化青花瓷

德化窑纹饰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纹饰遍布器身。其构图严谨,繁而不乱,采用弦纹将图案分隔成多层,层次丰富,主次分明,即主题纹饰突出在显眼的位置,让人一眼就能看出。碗、盘类的主题纹饰主要在内底心,有的也在外壁,主要是花卉纹,而辅助纹饰则主要在口沿内外侧、内壁等,充满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

釉下青花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一是历史故事、人物仕女、神话传说、游仙图、高士图、福禄寿三星图、婴戏图、牧耕、渔猎、耕读功名等。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中常见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历史人物和戏曲故事的图案,德化窑也学习和借鉴了这种装饰手法,题材主要是琴棋书画仕女图和高士图,用在盘心作为主题纹饰,分别描绘仕女弹琴、下棋、读书、赏画等内容;高士图则是描绘文人雅士情趣生活的题材,如读书、对弈、赏画作诗等。人物五官绘制精妙,衣着服饰层次丰富,体现了娴熟细腻的绘画技巧。

二是自然景物、小品山水。如山水风光、风景附名诗句、婴戏图、城楼图、湖中垂钓、水乡人家、异石花草、神话传说、仙游图、高士图、三星图、晨读图、对弈图等。

三是动物纹饰。主要有展翅团凤、云中飞凤、林中飞凤、火龙、戏龙、云中飞龙、林中飞雀、梅中鸣雀、雄狮飞云、麒麟回头、团凤祝寿、松鹤图、草中蝴蝶、云中蝙蝠、草中游鱼、水中追鱼等。(www.daowen.com)

龙纹是德化窑中最常见的纹饰之一,分布在碗、盘等器全身,有的延伸到器外壁,叫过墙龙。龙纹图案生动,极富动态,体现了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仙鹤纹在德化窑中发现较少,画面是一只仙鹤昂首站在美丽的花丛中,精神抖擞,线条流畅,神形兼备,主要用在盘心作为主题纹饰。

四是植物题材主要有石榴花木、水草、菊花兰花梅花、牡丹、葵花、芭蕉葡萄牵牛花、缠枝花、灵芝草、松枝竹、缠枝藤草、杨柳、佛手蔬菜瓜果等。

牡丹纹是德化窑中最常见的纹饰之一。寓意幸福美满,富贵昌盛,被喻为富贵花。主要用于碗、盘的内心,表现的是正面开放的牡丹。花蕊简化为圆圈内加一圆点,众多花瓣围住花蕊,象征富贵吉祥。

菊花纹也是德化窑中最常见的纹饰之一。主要为缠枝菊,多用在碗、盘的内、外壁,采用青花绘画的菊花纹往往大花大叶。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被古代文人赋予高雅洁净的内涵,因此成为各地窑口喜欢采用的纹饰,也是德化窑的主要纹饰之一。德化窑的莲纹主要有仰叶纹、覆叶纹、莲瓣纹等。莲瓣纹是德化窑中最普遍的辅助纹饰,莲瓣之间往往紧密排列,形成共用边,装饰于器物的底部。

德化窑中的灵芝纹多用在碗、盘的内外壁。

五是其他装饰。如边饰的卷草、卷线、梵文、八卦、雷云纹、树叶纹、缠枝纹、回纹、船纹等,又如点线图案的点圈纹、卷浪纹、点纹、斜线交叉纹、网格纹、水波纹、竖线纹、曲线纹、飘带纹等。

德化窑中的文字装饰主要有元利、永盛、福、寿、贞兴、全盛、和兴、兴胜、瑞珍、合兴、顺兴、和盛、大兴、合兴、玉兴、宝合、日成、心在书中、羊、兴胜、成金、美胜等字样,或诗句“志在书中”“晨兴半炷香”“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此中有真意”“心在书中”等,采用青花书写在盘心,或在碗、盘等的圈足底部,有的是墨书,有的压印上去,书写简单,随意。

青花滨海秋日图筒炉(清)

辅助纹饰主要是回纹,常出现在碗、盘的口沿作辅助纹饰。用短横竖线环绕成回字形呈二方连续展开,分布在盘、碗的口沿内外侧,往往简化变形。此外还有云纹、杂宝纹、几何纹等辅助纹饰。

德化窑青花瓷的构图布局,善于通过笔墨意境有机结合,构成协调统一、完美的整体。德化民窑的瓷工们对来自生活的题材,而是以现实为依据,在自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选择自然形象中最真实、简洁、精美、生动的部分,把握其特征,加以概括、提炼、变化和夸张,突出其各自的个性,使纹样比自然形象更美、更典型。

德化窑民间青花装饰善于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寥寥数笔,出神入化,把形神、情景、意趣这三个艺术的基本要素融为一体,表现了民间青花重生活、重情趣、简练朴实、处理大胆的作风。

如瓶罐等琢器的纹样布局,为表现其挺拔的气势,多于器物的胸腹施绘,与主体高大的器形相配合。盘碗等圆器的纹样布局,则根据器形圆平的特点,纹饰多配置在器内中心,施绘团菊、团荷、团牡丹等圆形花卉纹饰。

大器外壁则绘以纵横勾连缠枝纹,以团花充填其间,构成圆的中心画面。即使绘花果图,也在画面周围加绘几道弦纹,使画面更为完美集中。有些盘碗,则在其内壁或外壁模印二至四层不等的变体寿字纹,在内底中心绘团形寿字。

我们在德化发现了三处青花瓷窑址,其中一处又有四处分窑址,且在同一山坡上。

一是瓷窑坪窑。此窑位于德化县上涌镇曾坂村曾坂角落上厝田,该窑生产清代瓷器,器形主要有碗、碟、折沿盘等,釉色主要有酱釉、白瓷、青花等,纹饰以植物图案为主,线条比较流畅,构图精美。

二是虎垅头窑。该窑位于德化县上涌镇下涌村虎头山上,南北长500米,东西宽400米。窑址堆积层有宋代白瓷、小碗及大量清代青花器物残片。在这个窑里,又分为四个窑址:清后寮垵窑,该窑主要产品青花大碗、大盘(折沿)等,底款有“长兴”等字;清虎垅头窑,该窑主要器形有(折沿)盘、杯、碗等,纹饰有山水、人物、花卉等,底款有“和美、玉珍、元兴、谨兴、全美、元珍、化玉、双金、和长、双鲤”等字样及鱼纹、几何图案等;清虎垅窑,该窑器形以碗、盘为主,底款“美玉、和美、玉珍”等;清潭仔边窑,该窑器形以碗、盘为主,纹饰有山水、龙纹、花草等,底款“美玉、如金、求我”等字。

屈斗宫古窑

还有一处是花树格窑。位于德化县上涌镇下涌村花树格,是一处清代窑址。该窑址南北长90米,东西宽80米。从堆积层采集标本分析,该窑生产器形主要有(折沿)盘、酱口碗等,纹饰有龙凤纹、花草纹、圈点纹、几何图案等,底款有“金兴、大兴、合吉”等,碗壁有“万”字等以及垫饼、碗模等窑具。

这几处窑址为研究德化窑青花瓷器的造型、纹饰、制法等,以及为研究宋至清德化窑生产工艺、装饰艺术、外销瓷等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德化青花瓷大量销往全国各地与东南亚以及非洲各国。清嘉庆德化诗人郑兼才《窑工》诗描绘了当时外销瓷的盛况:“骈肩集市门,堆积群峰起。一朝海舶来,顺流价倍蓰。不怕生计穷,但愿通潮水。”

在“泰兴号”沉船上发现的35万件的德化青花瓷器,进一步印证了德化瓷的生产和外销在清代已达到全盛时期。

青花麒麟盘(清)

青花寿桃纹盘(清)

2001年11月,这些瓷器在德国斯图加特公开拍卖,总成交额高达2240万德国马克,在世界拍卖史上创下了空前的记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