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唐代容色相术相书:法国敦煌学精粹

唐代容色相术相书:法国敦煌学精粹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敦煌写本中的唐代容色相术相书侯锦郎相面在中国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其中有一些带有插图,但这些相书均未被保留下来。今天,保存在刊本中的最古老相术著作是《太清神鉴》。《神相全编》中很大的一部分篇幅,是有关容色相面术的,共有73个双面页。研究唐代这种相术的最重要的史料,则见诸敦煌写本中。我们作为本论文基础的根据容色进行相面的一部相书的写本,同样也出现在伯希和特藏中。其中的颜色明显可以被认为是“气”。

唐代容色相术相书:法国敦煌学精粹

敦煌写本中的唐代容色相术相书

侯锦郎

相面在中国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艺术(1)。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源远流长,本论文的目的也不是全面地叙述它。然而,我将于此提及其中最著名的某些事实。从公元前7世纪起,就已经存在一些以这种方法预言人之未来的相师(2)。这种艺术在战国末期传播得极其广泛,以至于荀况在《荀子》一书中,为此而写了整整的一篇《非相篇》。他写道:“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古者有姑布子卿(3)。今之世,梁有唐举(4),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5)

公元前204年,著名的说士蒯通,为了说服齐王和当时最有权势的人物韩信,宣布齐国独立于汉王朝,于是便用下面这些话致信予他:

“仆尝受相人之术。”韩信问他:“先生相人如何?”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6)。”

所以,我们知道了容色和骨法相术,在战国时代和汉初就已经是相面术的基础了。

在前汉时代,一部叫作《相人》的24卷书,就被列入到《汉书·艺文志》的书目中了。它连同其余3部书被列在《形法》一栏中(7),这一切便形成了“形法六家”。

在后汉时代,王充(27—约100年)于其名著《论衡》中,就写了一篇《骨相篇》(8)。此外,我们在这部著作的其他各篇中,都会发现一些简短又使我们颇感兴趣的段落:“人面色部七十有余,颊肌明净,五色分别,隐微忧喜,皆可得察。占射之者,十不失一(9)。”他还说:“且凶吉蜚色见于面,人不能为,色自发也。天地犹人身,气变犹蜚色。人不能为蜚色,天地安能为气变”(10)

另外一名文人王符(约为76—157年),也于其《潜夫论》中写了有同这一内容的一篇《相列篇》。它为我们理解这种艺术在汉代的状态而提供了一些颇为重要的解释:

夫骨法为禄相表,气色为吉凶候,部位为年时,德行为三者。招天授,性命决然。表有显微,色有浓淡,行有薄厚,命有去就。是以吉凶期会,禄位成败,有不必非。聪明慧智,用心精密,执能以中……然其大要,骨法为主,气色为候,五色之见,王废有时。智者见祥,修善迎之;其有忧色,循化改忧;愚者反戾,不自省思。虽休征见相,福转为灾(11)

六朝时代、隋朝和唐代,《隋书·艺文志》和《新唐书·艺文志》(12)中,共提到了10多部有关该项内容的著作。其中有一些带有插图,但这些相书均未被保留下来。

今天,保存在刊本中的最古老相术著作是《太清神鉴》。该书被归于了王朴(约为548年),但它很可能是在宋代编修的(13);此外还有袁忠彻于14世纪编修的《神相全编》(14)。这后一部著作以及不同时代和不同内容的某些其他史料,都被转载于大型类书著作《古今图书集成》中了。《神相全编》中很大的一部分篇幅,是有关容色相面术的(卷642第11—卷646第15页),共有73个双面页。

研究唐代这种相术的最重要的史料,则见诸敦煌写本中。其中一部叫作《相书》的著作的6卷写本,现分别收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伯希和特藏P. 2572、2797和3589号),伦敦大英博物馆(斯坦因特藏S. 3395、5969号)和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藏文写本第IO.511号)。这部著作被归于了许负(15)和其他12位著名相士(16)。根据黑子相面的一部著作的3种写本,现保存在同一批特藏中(P.2829、3492背1和S. 5976号)。我们作为本论文基础的根据容色进行相面的一部相书的写本,同样也出现在伯希和特藏中(P.3390)。

P.3390号写本是由10页组成的一长卷,在正面和背面共包括5篇不同的文献。整个卷子具有一种供日常使用的文集之特征。我于此研究的文书,写在正面的第1—7页。这些抄页的背面仍留作空白,但第7页之末,又由两张纸的残片所加固,上面出现了两封私人的来往书信。一篇可以断代为950年的纪念性文书,叫作《孟受上祖庄上浮图功德记》,抄于第9页的正面(17)(第8页仅仅是第7和第9页之间的一种加固残片,宽6.6cm并留作空白)。第9页的背面是纪念完成一幅画像的一篇不完整的草稿文本。由孔明亮(18)撰写的《张安信邈真赞》占据了第10页的正面和背面的开头处。第10页背面的下文,载有一篇《西方净土功德记》,既未曾完成,又没有标明时间。

相当清楚,该文集是于950年,或者是在此后的年代中写成的。由于前7页的纸张比其他各页更为陈旧和磨损得更为严重,开头部分残缺,第1—3页的下部被撕毁,上半部和下半部都有缺口。沿卷子的长度方向有许多破洞和裂缝,第2页末和沿第3页的边上都有很深的油迹等。所以我们知道这卷写本在被粘贴到其他页上之前,曾被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该写本可以被断代为10世纪上半叶,完全与同一世纪纸张的特征相吻合;纸浆不匀,粗大的网纹具有不同程度的规则性。此外,其行体字那漫不经心的风格,也是10世纪时代所特有的。

文书的开头部分已残损,我不知道其标题。它究竟完全是一部根据容色而相面的著作呢?还是有关全面论述相面的一部重要著作的组成部分呢?无论如何,这里是指一种为了供平民日常参阅的简单和具体的相面手册。就其现状而言,我可以将它分为明显不同的两部分:相图(第1—5页)和文书(第6—7页)。

其中的颜色明显可以被认为是“气”。色与气的这种相对性,至今仍存于台湾的语言中。

一、相图

其图中有11幅人面相,由同一个人用粗大和强有力的线条描绘成,保持了以圆面庞为特征的盛唐时代的绘画风格。在同一幅图中,还配有某些解说,或者是与用朱砂色线条勾勒的相图有关的某些解释。第1、2和3幅相图(约为27×23cm)并列平行。

第1幅相图:其第1幅线条仅残存有左上部四分之一处了,写有“未”和“申”两个字。这里无疑是指一幅面相与12地支之间的对应表。

第2幅相图,其中写有12个月的名表,占1行,从人像的头顶到img192部。这幅相图的前面,附有一条共分残缺不全的4行文字的题记:

(1)“……部图面用看吉凶……”

(2)“……色,若月部分有……”

(3)“……有喜庆之事……”

(4)“……有凶祸之事发……”

第3幅相图。在面部由两条横红线和两条同样颜色的竖线分开的九部中,写有古代九个州的名称:阳州(颅顶)、徐州(颅顶的左角)、青州(左颧颊)、衮州(圆脸庞)、冀州img193部)、雍州(右圆脸庞)、凉州(右颧颊)、荆州(前额右角)和中间的豫州(鼻子)。这九州属于《书经·禹贡篇》中载的中国古代地理的组成部分。在仪轨著作(特别是在道教中)中,经常提到这九州。这幅相图的前面有共分成5行的3段注记:

(1)“九州图:面部用看色效应何地部分”。

(2)“当此部分处。若有好色,黄气光泽滋润,流行在部分中,即宜往彼;若有恶色处,拟往不吉,必有祸害,宜令不行”。

(3)“亦言食禄之处”。

其余8幅相图规格较小(约为13×10cm),两两上下成对。我称之为第4—11幅相图(从上至下和自左至右)。它们的前面有一个总标题,其开头部分已残损:《……色发面图看吉凶厄法》。这一标题之后附有一行解释文字:“……色引注定部分,知凶吉色发之处,必有其应。”

包括有朱红色、青色和黑色标记处的相图,由一条朱红色线,与分布在左右的说明文字联系起来了。从这些说明文字来看,最早可能还有黄色和白色,它们可能是在岁月的流逝中被磨损了。我将译出每幅相图的说明文字,从右向左进行。

第4幅相图:

(1)“天中,发黄色至印堂,必迁官,百事了喜;如丝发,百日得官”。

(2)“天中及两正角,黄色如悬钟鼓,必为三公”。

(3)“得财三日内”。

(4)“赤色从天中下入阙庭,五日内有官事;若入左阙,有私事”。

第5幅相图:

(1)“天中发黑色,至年上,横至颧上,至死”。

(2)“黑色命门,亦死”。

(3)“得田地,吉……”。

(4)“庭中黄色,所求得……”。

(5)“中正发白色,家大吉”。

(6)“赤气青色,从奸门发入目,必病”。

第6幅相图:

(1)“赤气青色交于庭中,主卒死”。

(2)“权上黑色入命门,必死”。

(3)“年上发白色,不伤刀斧,必溺死”。

(4)“高广黄色如两人提鼓,二千石;若如树形,百日内为卿相”。

(5)“交友发黄色,妻爱他人”。

(6)“目下有青黑色,男妨妻,妻妨夫,必见哭泣”。

(7)“鼻准常有赤气,不风病则夫妻好斗”。

第7幅相图:

(1)“精舍发黄,必善受惑”。

(2)“淮头白色青色,忧父母弟丧”。

(3)“人中青黑色,必有……”。

(4)“得宝□喜”。

(5)“黑色发天中,连两阳尺,必具死”。

(6)“山林发黑色,不可入山,必为狼虎食”。

第8幅相图:

(1)“衡上发黄色入中正,必为县官(19);黑色者死,黑色入庭中亦死”。

(2)“目中发赤色,年上又白色,不被兵终,即溺死,三日内”。

(3)“准上发青及白色,忧父母兄弟丧”。

(4)“人中青黑色,必病至重,不死”。

(5)“天仓黄色,必得官人留”。

(6)“赤色发颜中如豆,必刀兵所伤”。

(7)“目下旁隐中有黄色,男得贤妻生贵子,女得贤夫”。

(8)“右左发黄色入公吉,在私喜。若青黑白皆厄,赤即□□”。

第9幅相图:

(1)“黄色在衍上,具得酒食,白色……”。

(2)“青色发少阳入目,皆卅日内死”。

(3)“目中五色光溢者,十日……”。

(4)“天中发黑色,如云下到年上及额上,皆将死象”。

(5)“牢中黑色黄心,狱厄,白色笞,黄色得出……”。

第10幅相图:

(1)“奸门赤色,不失财则被捉奸”。

(2)“额上黄色,如龟、鱼、龙、蛇,必迁官二千石”。

(3)“鼻两边连中价,有黄色入金,遗富得财”。

(4)“青色发印堂,文书吉,黄色辞颂喜”。

(5)“山林黄色,二千石”。

(6)“天中常发黄色得官及时,发青色及垢符官运难免”。

(7)“命门有黑气必死,黄色长命”。

(8)“赤色入两狱,必见流血;若连两堂上,必诛九族”。

第11幅相图:

(1)“白色从天中下至庭中,主大惊、怕事”。

(2)“夫部青气,忧夫疾病”。

(3)“黑色入鼻……”。

(4)“白色透□”。

(5)“妻部青色,妻……”

(6)“白色夹阙庭,必哭泣”。

(7)“赤色在两阙,出入不利,左私右公”。

(8)“天中黄色下至庭,白衣(20)召为□相”。(www.daowen.com)

二、文书

继相图之后的文献部分,抄于第6和第7页。其中包括31节写成34行的文字。从语法上来讲,这些段落是以与相图有关资料同样的方式写成的。

(1)“天中有黄色如钱,必得官大喜”。

(2)“两眉脊有黄色,有喜庆事”。

(3)“天中发青黑色,累累如宝珠,必凶,官失爵”。

(4)“两目皆黑色,男丧妇,妇丧夫”。

(5)“准两旁发黑色至堂上者,必丧父母,左父右母”。

(6)“年上发黄色如金环,必新闻喜事”。

(7)“中正发赤色,必有官事在三日内”。

(8)“颧上发赤色,必有斗打流血”。

(9)“鼻准发赤色,点点如小豆,男必失妻,妻必与夫新斗,争取离散”。

(10)“赤气绕面迎者,必离妻;若连项焰焰火色不绝者,亦主身不得其死”。

(11)“白色绕面迎者,必有丧祸。看左右堂上及上墓有恶黑色,即是父母服;若左右颧上有恶色,应即是兄弟服及姊妹也;若妻子有应,即言妻子”。

(12)“凡有凶死色,有发黄色,挟之佳也。纵有病,不至死”。

(13)“道上发黄色及白色,行往吉;加之鱼尾黄气,即一千里之外。若鱼头有黄气,有早回之象;若道上色赤黑青,勿往,往不吉”。

(14“)相女人产,知男女。左目下发黄气生男,右目下发黄气生女”。

(15)“女人两颧上常黄色,得贵夫”。

(16)“黄色发额上如衣带,必迁官”。

(17)“黄色出阙门,迎天中如龙形,三日内受封”,

(18)“耳门发黄色,必有喜事至,不三日闻,即五日闻”。

(19)“黄色出天中如偻阙,不出三年大富贵。白气上天中,则失官禄”。

(20)“阙庭发黄色如悬钟,三公相”。

(21)“黄白色出天中,焕焕如镜,光毕贵不久”。

(22)“黑色发天中,下至年上如云,必失官身死”。

(23)“阙庭发赤色,身必被”。

(24)“玄中有色如桃花,不久必封侯”。

(25)“黄气从两罕连连入阙门,必为卿相”。

(26)“中正发黄气如□□,下至阙庭,改入九卿”。

(27)“阙庭黄气与年上相连,必欲有喜事至”。

(28)“人面无故赤变或发辱气、寒气、赤气、东□创气。有此状见者,若无大忧,必有灾祸动,即宜慎身请福”。

(29)“凡人面有本色忽变,木金色白忽赤色,则客色来。木色青忽白,客色来;水色黑忽黄,客色也;火色赤忽黑,客色也;土色黄忽青色,客色至。此皆是五藏有疾,府有绝气。不重病亡,即非意死”。

(30)“候病人法,病人肾病面唇俱肿,脾白,戊己日死;肝病皮与白脾白,庚辛日死;肺病颊赤、目肿、心赤,丙丁日死;脾病唇青、肝色青,甲乙日死;心病目黑,肾色黑,壬癸日死”。

(31)“凡人不病,面色苍黑,远视眉目不分明,如鬼魂影,及面带干脯色,及陷水花色,并死;马肝色者,名为行尸,不出三年必死”。

在该卷写本的两部分(相图和文书)中,共记载有83种征兆—迹象,其中有3类特别引起我注意的名词,这就是对人面各部分的称呼、征兆颜色和与此有关联的吉凶后果或现象。我将根据这3种内容,而重新研究写本。

文中共包括48个决定人面不同部位的名词。其中13个名词是基本特点,诸如面迎、项、目等,我们暂且对此置之不顾。35个名词属于相面术语,其中30个已经由于该写本中的相图4—11和《神相全编》(21)中的相图,特别是《神相全编》中的说明图而得以具体定位了。请参阅图10,图中的数字(1—23)指已根据相图而确定的术语,括号中的数字(24—30)系指根据《神相全编》而确定的部位术语。还剩下5个术语,在任何地方均未出现,我无法确定其位置。这就是“衍上阙”、“颜中”、“鱼头”、“玄中”和“耳门”。

在根据相图解释的23个术语中,第3、11、12、13、17和22条目未出现在《神相全编》中。“庭中”很可能就相当于前引第1本书中的“天庭”。第1、4、5、6、8、15、16、19和21条目,都以同样的方式,在写本和《神相全编》中被确定位置了。但第2、7、10和14号名词,则在两种史料中不相吻合。

通过这种对名词术语的比较,我发现在写本中所记载的名词术语中,只有很少一部分(35种中的10种),一直保留到了《神相全编》的编纂时代(14世纪)。其余者则属于唐代的相面名词。

指面部各部位的名词,属于相面和诸如针炙那样的某些科学名词术语的组成部分。这卷写本的特点,是我于下文将要研究的容色征兆术语。

在面部,唯有各种容色的持久斑点(其成因不为人所知),才具有征兆的价值。其成因已为人所知的斑点,可能经受了一种因颜色的变化而变得具有意义了。

为了确定斑点的颜色,所使用的色调是黄色、赤色、白色、黑色、青色、桃花色、青黑色、干脯色、陷水花色、死马肝色和五光色。

所有这些颜色(唯有最后一种由于阙文而除外)都根据其作用而分成了两类:

(1)好色。这就是吉兆的颜色,包括黄色和桃花色。

(2)恶色(在某些情况下也叫作“凶死色”):赤色、白色、黑色、青色、黑青色、干脯色、陷水花色和死马肝色。我将相继研究一下它们的征兆作用。

黄色。这是土色和中间色,它在传统上被认为是最尊贵的颜色。在敦煌写本中,它预示着一种荣耀的未来或一种吉祥的事件。一般来说,它与被任命或迁升官职有关,中国人都将此视为能变得富裕和尊贵的唯一手段。它在面庞上的一个特殊部位的出现,使我们能预见这里是指什么事件。它还可以涉及获得理想的丈夫(或妻子)、财富长寿、生子以及一次愉快的旅行或参加一次盛宴。此外,它也是唯一一种能抵销不吉利影响的颜色:无论由凶恶颜色预示出了什么样的灾难,只要它伴随黄色就变得没有多少危险了。但这种黄色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不吉利的。例如,它若在交友部位上出现,就会有妻爱他人;如果它出现在精舍中,那就必善受惑等。

桃花色。它与现在的民间观念相反。如果桃花色出现在玄中之位,那就预示着不久必被封侯。现在,人们都认为女子脸上的同样容色,则暗示着一种放荡行为。

赤色。这是南方之色和火色,它在传统上与血相联系。它于此预示着将出现不吉利事件:暴卒、重伤、官司、遭禁、疾病、旅行事故、斗打、离婚等。完全如同在黄色的问题上一样,人们可以通过它出现在面部的某一特定部位,而说明是指什么样的事件。在近半数的情况下,这种颜色都预示暴卒或受伤,一般均与血有关。

黑色。这是一种北方和水的颜色。它与死亡、重病和遭囚禁有关。

白色。这是西方和金色,它在传统上与丧事有关。它实际上于此是指父母、兄弟或当事者本人,因刀兵而死亡。在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它也是丧失任何官职和遭鞭打惩罚的颜色。唯一的吉祥例证是当它与黄色同时出现在“道上”时,则预示着行往吉。

青色。这是东方和木色,它在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颜色。因为这是春天、生命和生育的颜色。在长寿的修持中,当事人应面向东方,这是青色的方向。青色在本处是死亡、疾病、危急和不吉旅行的预兆。

青黑色。它与死亡、重病、家庭不和与丢失官职有联系。

干脯色、陷水花色和死马肝色,似乎都与一种近期死亡有关。

这种把颜色几乎划分为吉和凶的做法,也出现在《神相全编》和晚于14世纪的其他著作中了。在这后一类文献中,每种颜色都可以根据不同的色调变化,而预兆吉或凶。此外,它们都要组成十二宫。这是近代相面术的特征。

对于颜色征兆,我尚需要针对“本色”或“客色”讲几句话。

“本色”是中国最基本的五色(红、黄、青、白和黑)之一。它没有预兆的作用。“客色”也是五色,但它们战胜了本色。它们都被认为是凶恶的。更具体一些说,当一个人的容色本为白色而突然变成了赤色,这就要被解释为一种灾难的征兆。我于此将列一幅本色与客色的对照表:

img194

主宰该表的原则是五行的传统理论。我需要指出的是,客色系自中国星相学中的“客星”一词派生而来。一颗客星(新星、超新星、彗星等)(22)的出现,尤其是当它接近御座的象征星座时,都被认为是凶兆。

通过由在面部的某一特定部位出现的一种颜色,而预示吉凶后果和事件,我们对于生活在唐代的人的抱负、希望、欢乐,畏惧、焦虑和痛苦,便有了一种基本看法。

通过这些敦煌写本,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时代的人就如同所有时代的中国人一样,都希望富有和高贵、缔结美姻缘、拥有许多男性子嗣和长寿。他们的奢望仅仅由一种占有重要职位的愿望表现出来,这很久以来就始终是变得富贵的唯一办法。

在最害怕的事件中,记载有株连直至九族的亲属被斩首、暴卒(被斩、淹死、被野兽吞噬等)和家庭服丧。丧失官位和陷入一场官司、丢钱或患病(身体上或思想上的)、纠纷、离婚和家庭不和,也是不安的重大原因。

除了我刚刚阐述的3种内容之外,还有一系列的不太重要却很有意义的术语,与颜色—征兆的形式有关。悬钟和鼓形的黄色,预兆着将获得一种“公”的地位;带有执鼓的两个人之形状,则预兆着一个年俸将是24石粮的职务;一棵树的形状,则预兆着卿相的职位。在龙、龟、鱼、蛇、带子或钱币的形状中,黄点象征着获得一种官职。如果它们呈楼阁的形状,那么当事人就会变得很富有;如果它们呈现一个金环的形状,那么他就会接到好消息。相反,呈豆状的红色将预示着伤口或离婚;呈现火焰状,则预示着暴卒。如同成串的珍珠之青黑色,则暗示着很快将失去官职。

这卷敦煌写本的意义是相当大的。它是唯一的一种有关相面术的重要史料,大家据此可以形成在唐代和五代时根据容色相面的某种想法。

11幅相图是10世纪时的典型图像例证。我们通过其以圆脸特征的风格,还可以理解到盛唐时代的人物画。大幅的相图(前3幅)带有十二地支(第1幅图)、12个月(第2幅图)或九州(第3幅图)的文字。这都是一些人体(缩影)和宇宙的各种秩序(大宇宙)的对照表。微型相图则是为了学会辨认征兆标志而绘制的。绘成彩色的每一处都代表着用一种特定术语指定的部位。它们都被用一些红色线条与写在相图旁边的征兆联系起来,从而对它们的名字和征兆意义作了解释。我们无疑正是通过这些相图,而熟悉了其部位。

有关预兆特别集中的表达方式,向我们证明了这种语言的古老性,它们今天尚由相人和史书编修者们使用。我能够定位的人面的不同部位名称,形成了为理解中世纪中国相术文献的一种珍贵辞汇。大部分的征兆颜色都是五行之说。其中唯有黄色是吉祥的,这一点完全与董仲舒(约为公元前179—93年)的理论相吻合,他认为土是五行中最高贵者,黄色是五色中的最高贵者(23)。这种思想体系与出现于14世纪之后的史料中的思想体系,完全相反,其中认为每种颜色都具有凶与吉的色调变化。

最后,大家在这卷写本的基本内容中,还可以发现一个民族的畏、惧、忧、希望与欢乐等情感。

注释:

(译自日内瓦1979年版的《敦煌学论文集》第1卷)

【注释】

(1)在诸如《古今图书集成》(于18世纪初叶在陈梦雷的主持下编修)那样的类书性大文集中,相书被分在《艺术典》一类中了。

(2)公元前626年,在周王朝宫廷中居内史位的叔服,受天子派遣去参加鲁僖公的葬礼。公孙敖风闻了此人在相面术方面的名气,于是便邀请他预卜其二子的仕途。请参阅《左传·文公》篇,顾赛芬(Couvreur)译本,第1卷,第56页。

(3)他是由司马迁于《史记》卷43(北京1975年版)第1789页和《韩诗外传》(《汉魏丛书》版本)卷9第8—9页,提到的1名公元前6世纪末和5世纪初的著名相士。

(4)此人是公元前3世纪的一名相士,他曾预见到了诸如李兑和蔡泽等某些政治家掌权的问题。请参阅《史记》卷79,第2418页。

(5)《荀子简注》,上海1974年版,第35页。

(6)《史记》卷92,第2623页。

(7)《汉书》,北京1962年版,卷30,第1774—1775页。另外5部著作是13卷的《山海经》、7卷的《国朝》、20卷的《官宅地形》、20卷的《相宝剑刀》和《相六畜》。

(8)《论衡校释》第3篇,1973年台北版,第100—115页。

(9)同上引书,第30篇,第1187—1188页。

(10)同上引书,第18篇,第786页。

(11)《潜夫论》(《两京遗编》版本)卷下,第30—31页。

(12)据《隋书·艺术志》(1973年北京版,卷34,第1039页)记载,这两部相书保留到了初唐,它们就是46卷本的《相书》和萧吉2卷本的《相经要录》。同一部史书还具体解释说,钟武隶的30卷《相经》、11卷的樊、许和唐的《相书》、周武王的1卷《相书》以及9卷的《杂相书》和7卷的《相书图》,均已不复存在。

(13)6卷本的《太清神鉴》(已收入《四库全书》)中搜集了宋代(?)之前的某些相书的引文。

(14)《神相全编》被收入于《古今图书集成》中了。莱莎(A.Lessa)主要是以这些史料为基础,而写成了一部叫作《中国的相面术》的书,洛杉矶1968年版。

(15)许负原籍为河内,是公元前3世纪的一位著名相士,请参阅《史记》(1907年版)卷49和卷57第2073—2074页。还可参阅《论衡》卷3,第198—219页。诸如《德器歌》、《五官杂论》和《听声相行》那样的某些论著,在传统上都被归于了许负。

(16)这是由P.3589号写本序提供的资料。

(17)据文献记载,建塔和绘制壁画是由当时身居节度使押衙之职位的张盈润资助的。

(18)孔明亮也出现在P.3716背16(被断代为941年)敦煌写本中了。

(19)汉代的县官系指神州赤县的县官,也就是皇帝本人。

(20)白衣人于此仅指一名平民百姓。

(21)见上引莱莎书第51和53页。

(22)有关这一问题,请参阅李约瑟:《中国的科学技术史》第3卷,剑桥1959年版,第423—429页。

(23)《春秋繁露》(《汉魏丛书》版本)卷10,第1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