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名人加持:让自己也沾沾光

名人加持:让自己也沾沾光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不难看出,和名人交往的意义显而易见。名人效应在生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名人的光环是何其耀眼。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一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网,主动与名人取得联系。在整理自己的人脉网络的时候,要注意到哪些人可以成为你结交名人的中介者,并通过积极的联系,拉近自己和名人的距离。洛林自然求之不得,不久,在老人的儿子推荐下,洛林进入了这家银行,并且凭着自己的实力逐步高升,成了部门的主管。

名人加持:让自己也沾沾光

和成功人士交往,还有一个略显极端的方法,那就是研究对方的专业,敢于“鲁班门前弄大斧”,敢于指出成功人士的错误之处。事实上,成功人士当然也并非圣人,他们当然也会犯错误,如果你能发现他们的错误,并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法指出来,无疑也能获得对方的尊重。

1930年春,当时还默默无闻的数学华罗庚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这篇文章引起了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当他得知当时的华罗庚只是在一所中学会计,仅有初中学历时——但这并没有挡住熊庆来教授的爱才之心,他当即决定聘请华罗庚来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资料员,这无疑为华罗庚的数学兴趣提供了优越的发展平台。华罗庚也不负重望,终成一代大数学家。

由此不难看出,和名人交往的意义显而易见。大凡成功人士,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秀特征,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多与成功人士交流,即使他不传授你所谓的“成功秘诀”,我们也能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他们的风采,领悟到他们做人处事的精华所在。

名人效应生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样的商品,是否请名人做广告,对销售业绩的影响非常明显,例如世界知名时装零售商H&M公司与著名歌手麦当娜的成功合作让这个品牌从北欧迅速扩展到世界各地;另一家瑞典男装零售商“兄弟”公司找瑞典冰球名将马茨·松丁代言后,该公司广告被关注的程度由原来的2%立刻上升到9%。由此可见,名人的光环是何其耀眼。

如果生活中我们能把名人纳入到自己的人脉中来,彼此成为朋友,那么在同行的时候,你可以发现,名人的光环,可以帮自己照亮前进的道路。有一位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出了一个非常妙的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

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被一抢而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上了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又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书又售尽。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

以上固然是一则杜撰的故事,出版商巧借总统的威名,使一本原本滞销的书籍卖到脱销,这无疑是一种成功的韬略,但这却也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名人巨大的影响力。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的首先是和名人建立起联系,就像故事中那个聪明的商人,至少你有机会把书送给总统,并三番五次地征求意见。那么,如何才能和名人建立起联系呢?

一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网,主动与名人取得联系。名人虽然是名人,但是他也有很多是普通人的朋友,这些普通人朋友就是你建立名人人脉的基础。在整理自己的人脉网络的时候,要注意到哪些人可以成为你结交名人的中介者,并通过积极的联系,拉近自己和名人的距离。

洛林是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刚到纽约的时候,他租住在贫民区的一个公寓里,房东太太是一个很古板的老人,大家都说她很难接触。洛林每天出去找工作,回来的时候常常会给老太太捎一些小小的礼物,最开始的原因只是想博得老太太的好感,能够晚一点时间付下个月的房租。但洛林的开朗和善良却使这个孤独的老人深受感动,她告诉洛林,她的儿子就在这个城市里的一家银行任职,虽然只是个普通的保安,但是却可以与银行老板经常见面,如果洛林愿意,她可以请儿子帮忙向银行的主管推荐他。

洛林自然求之不得,不久,在老人的儿子推荐下,洛林进入了这家银行,并且凭着自己的实力逐步高升,成了部门的主管。

洛林→房东太太→房东太太的儿子→银行高层,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脉关系网中,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之间,其实是由一些普通节点联系着的,这个联系并不十分复杂,也算不上遥远,只要我们用心寻觅,就可以发现走向目标的捷径。

二是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名人参加的聚会,并在聚会上表现出个人的魅力,让名人记住你。名人聚会实际上是一个群英会,各路名人相聚在一起,彼此间沟通交流,拉近感情,同时也传递、创造新的机遇,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有出席这种聚会的胆量,更要抓住参加名人聚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给与会的名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在名人讲话的时候,微笑着倾听对方的发言,并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与名人交流时言谈举止得当,风趣幽默等。同时,在参加名人聚会的时候,你要敢于把自己的才华表现出来,一般情况下,名人参加聚会时表现都比较矜持,他们要随时注意维护个人一贯的形象,但你作为一个无名小卒就不一样了,我们要努力增加自己的曝光率,吸引别人的眼球,引起别人的注意,用自己的良好表现让对方打听:这个陌生面孔究竟是什么来历?素质蛮高的嘛!(www.daowen.com)

也许有人会怀疑:这种聚会群星璀璨,我一个无名小卒,怎么能引起名人的注意呢?这个问题其实不是问题,你可以从反面来想:既然整个聚会上有很多闪闪发亮的明星,那么,一只小小的萤火虫是不是更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呢?

结识名人以后,下一步就是借名人光环的力量,加快奔向目的地的脚步了。在利用名人的影响力方面,有的人比较喜欢吹嘘自己和名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好,有的人甚至以宣扬名人的隐私来证明自己与名人关系的密切,这样做不好,不仅会让名人厌烦你,更会使听众大倒胃口,认为你在拉大旗作虎皮,借名人的名气压对方,往往会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

在介绍自己和名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选择低调更容易取得震撼性的效果,当你告诉对方:自己曾经在某个名人那里听说过对方的名字,对方一定会感到惊喜和骄傲;当你告诉对方:某个名人曾经告诫过自己为人处世一定要和气谦恭的时候,对方一定会对你另眼相看。

借用名人光环照亮自己的路,说白了就是“借光”,但是“借光”是有规矩的,那就是你不能损害借给你光的人的利益。站在别人门前的路灯下看书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把人家门口的灯泡拧走,那就不是借光了。小孙所在单位最近有一个新项目需要申请一笔资金,但主管这件事的领导李主任却是一个很不好说话的人,小孙所在部门的几位领导轮番上阵,但似乎都没什么效果。

正在领导一筹莫展之际,小孙想起自己的伯父正好是这位领导的上级,如果借助伯父之名或许会有效。主意打定后,在征得了单位领导的同意后,小孙决定去试一试。

来到李主任家,经过一番寒暄之后,小孙说:“我伯父常常称赞您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他说有一年……”

听小孙这么一说,李主任好奇地问道:“请问你伯父贵姓?我们认识吗?”“我伯父是×××!”

“啊,我说呢,难怪你知道这么多。你伯父在咱们这可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啊,可惜我们平时交往很少啊!”李主任不无感慨道。

“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帮您多引荐一下。”小孙满面笑容地说。

……

无疑,小孙的事情水到渠成了。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借人之“名”办事果然相对容易多了。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巧借名人之名办事的手段早已被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各领域所广泛运用,而且大有日趋扩展之势。这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谁利用好了它,谁就能发展得更快,就能更容易获得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