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宇文泰与苏绰:动摇王朝命运

宇文泰与苏绰:动摇王朝命运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的“苏绰定律”是指宇文泰的谋主苏绰,为整顿吏治腐败提出了一个奇思妙想——以贪反贪。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宇文泰与苏绰的精彩对话,有人还煞有介事地狠批,苏绰定律是吏治腐败的真正历史根源和政治根源,甚至苏绰也成了北周仅存在二十多年就倾覆的罪魁祸首。宇文泰召来苏绰,苏绰一到立马解决。苏绰从此深受宇文泰的宠信,两人日夜促膝而谈。宇文泰也以身作则,把苏六条当做自己的座右铭,随时提醒自己。

宇文泰与苏绰:动摇王朝命运

跟高氏统治的禽兽王朝北齐相比,宇文氏统治的北周政权无论是吏政、军事,还是经济文化,都更胜一筹。随着高氏家族的腐化堕落,实力天平逐渐西倾,最后北周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并吞北齐,统一北方。为北周奠定这个良好局面的除了宇文泰之外,还有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治家——苏绰。

最近随着反贪反腐的深入开展,有一个叫“苏绰定律”的反贪术语倏然跃入人们的视野。所谓的“苏绰定律”是指宇文泰的谋主苏绰,为整顿吏治腐败提出了一个奇思妙想——以贪反贪。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宇文泰与苏绰的精彩对话,有人还煞有介事地狠批,苏绰定律是吏治腐败的真正历史根源和政治根源,甚至苏绰也成了北周仅存在二十多年就倾覆的罪魁祸首。

苏绰定律的精髓就是以贪官来反贪官,但是找遍了所有的史书,都找不到这一奇特定律的蛛丝马迹。于是有人指出,所谓的苏绰定律,实际上就是今人以臆想写世情的杜撰之作,是强行戴在苏绰头上的一顶“莫须有”黑帽子。这个苏绰其实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堪称北周政权的总设计师。

苏绰出身于关中的土豪世家,他从小就知识渊博,尤其精通算术。一次偶然的机会,苏绰的堂兄汾州刺史苏让把他推荐给宇文泰。宇文泰先让苏绰做个行台郎中,试用了一年之后很快就把他忘了。但是苏绰的同事却将他捧为神,无论什么问题都先征询苏绰的建议,再做决定,公文全部由苏绰来拟定,单位里人人赞他是能手。

金子总是会发光的。有一回,宇文泰去找行台长官周惠达讨论大事,把他问倒了。周惠达请宇文泰让他出去思考下,回来时定给答案。宇文泰当然不知道,周惠达一出去就叫来苏绰,让他作答。苏绰才思敏捷,干净利索地解决了所有的难题。周惠达把苏绰的结论呈交给宇文泰。宇文泰大吃一惊,周惠达呆头呆脑的,答对却如此精妙,背后肯定有高人在指点。询问一下,周惠达老实交代,一切都是苏绰的功劳。宇文泰这才想起了有个叫苏绰的能人,立即将他提拔为著作佐郎,负责编撰国史。

不久,宇文泰邀请众臣一起去昆明池观赏鱼,路经城西一个汉代的仓库遗址。宇文泰问身边的人,没有一个知道是什么遗址。有人说苏绰见多识广,可去问他。宇文泰召来苏绰,苏绰一到立马解决。宇文泰大喜,又问他治国方略。苏绰滔滔不绝,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侃侃而谈,听得宇文泰眉开眼笑,拍案称奇。苏绰从此深受宇文泰的宠信,两人日夜促膝而谈。宇文泰告诉周惠达,苏绰真乃奇才也,我要让他肩挑重任!于是任命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与国家机密决策。苏绰主要负责文案程序、经济审计,还有记账、户口等工作。

此时正值宇文泰发奋图强、励精图治,准备实行改革,走出一条强国富民的通天大道。宇文泰曾经在公元535年颁布二十四条新制,称之为中兴永式。公元541年,宇文泰又把中兴永式交给苏绰,让他增补修订,总为五卷,颁行天下

苏绰尽其职能,殚精竭虑,辅佐宇文泰完成各项改革工作。如惩贪反腐、精简机构、加强基层建设、实行屯田、发展经济等等。

苏绰最为突出贡献就是将汉人治国之术总结六条,宇文泰对此高度重视,让西魏皇帝颁诏天下,作为国家的施政总纲领。并下令说,地方长官不熟悉苏六条的一律罢官为民。宇文泰也以身作则,把苏六条当做自己的座右铭,随时提醒自己。

苏六条的内容包括:

第一条,先治心——治理国家要整顿吏治,从思想教育抓起。

苏绰提出了“治民本体论”的观点,治民之本,在于宰守;治民之体,先当治心。凡是开明君主,无不宣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就是依靠优秀人才——贤臣良相、清官廉吏,将他们作为自己的统治工具和爪牙,共同担负起国家兴亡的重责。

“一身不能自治,安能治民也!是以治民之要,在清心而已。”——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连自己的职业操守都无法坚守,更谈不上治理天下了,因而治理国家的秘诀在于“清心”两个字。所谓的“清心”,除了不贪不腐,不行贿受贿,还应当坚持自我本性,做到“清心寡欲”,自觉抵制各种腐败思想的侵蚀,切实提高抗腐的免疫力,经得住糖衣炮弹的狂轰乱炸。

而吏治要做到清正廉明,首先得抓牢思想教育。治国君民,教育为先。先治心,再治身。统治者做到“心如清水、行如白玉”,然后再以仁义、孝悌、忠信、礼让、廉平、俭约、无倦、明察等八条“训其民”,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国家自然而然就兴旺发达起来。

第二条,敦教化——狠抓全社会道德治理。

苏绰认为,魏晋以降,“世道雕丧,已数百年”。北魏分裂二十多载,“大乱滋甚”,烽火连年,社会道德早已随着战乱沦丧下去,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不得不采取严刑酷法,百姓处于水生火热之中。要想天下大治,地方守宰“宜洗心革意,上承朝旨,下宣教化矣”。教化就是宣传社会道德,荡涤污浊,净化社会风气,转变人的心灵,“扇之以淳风,浸之以太和,被之以道德,示之以朴素”。只要做到了移风易俗、返璞归真,治贪治腐、吏政清明那是吹灰之力,从而达到了治国的最高境界——垂拱而治,天下太平。(www.daowen.com)

第三条,尽地利——优先发展农业。

民以食为天,以衣为地。食物不够,就挨饿。衣服不够,就挨冻。一个既挨饿又挨冻连生存都难保的人,怎么让他忠于朝廷、效命国家?要先让老百姓填饱肚子,真正做到了丰衣足食,然后才能推行道德教化。而丰衣足食在于尽地利,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农业。而发展农业,关键在于地方官的劝课有方。“主此教者,在乎牧守令长而已。”——绕来绕去,还是离不开有廉洁自律、清白从政的地方官。结果,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选拔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

第四条,擢贤良——注重人才选拔。

苏绰强调要选拔合格的官吏,“置臣得贤则治,失贤则乱,此乃自然之理,百王不能易也”——国家的兴衰成败靠的是官员队伍,干部清正则政府清廉,政府清廉则政治清明。干部烂了一个,政府就烂了一片,国家就会一天一天烂下去。自东晋以来形成了“看门第不看人才”的门阀用人路线,苏绰对此持强烈批评的态度,“夫门资者,乃先世之爵禄,无妨子孙之愚瞽。”——门第高低跟后世子孙的智商八竿子打不着,他们就跟普通人家一样,素质有高低之分,名门望族走出来并非各个都是天才。但苏绰只是强调唯才是举,并非一棍子打死门阀制度,全盘否定官二代。苏绰认为,门阀世家中出了一个贤良之士,那是骐骥之中的一匹千里马。门阀世家也可能生出一个白痴,那就成了土牛木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所以最合理的选拔方案是打破门资制度,不拘一格降人才。

苏绰还特别强调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党族闾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各得一乡之选,以相监统。夫正长者,治民之基。基不倾者,上必安。”——那些乡镇级干部的选择应当十分慎重,因为他们的勤政廉洁关系到吏治的清明与否,更是安邦治国的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整个国家就会岌岌可危。根基牢固了,国家就稳如泰山,长治久安。

第五条,恤狱讼—加强法治建设。

司法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他腐败的重要原因。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是毁坏法律好比污染水源。

甚至可以这么说,司法的公正与否,攸关一个政权的稳定。故而苏绰拳拳告诫,“赏罚得中,则恶止而善劝;赏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民无所措手足,则怨叛之心生。是以先王重之,特加戒慎。”案件得到公正公平的审判,就可以起到劝善惩恶的目的;判刑不公正,就会激起民愤,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乃至于造成恐慌与骚乱。所以苏绰感叹道,“一夫吁嗟,王道为之倾覆,正谓此也。凡百宰守,可无慎乎?”

第六条,均赋役——昌导税收公平原则。

封建时代,赋税和徭役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按照苏绰的逻辑,皇位大宝是国家的代表和象征,要想坐稳江山,必须依靠两个手段,“以仁守位”和“以财聚人”。也就是说,要实施仁政,执行合理的财政政策。国库空虚,皇位就摇摇欲坠。但在保持国库丰盈的同时,更应让利于民,不仅仅要减轻纳税人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公平赋役。绝对要避免出现财政腐败,“不舍豪强而征贫弱,不纵奸巧而困愚拙”,公平赋役并不等于拉平税赋负担,而是一视同仁,即使是最底层的贫困群众也应该受到平等对待。而这些全靠地方官“斟酌贫富、差次先后”,谨防出现劫贫济富、倚强凌弱的不法行为。

苏绰六条,从繁琐的公文规范和行政流程入手,建构了一个完整的治国理政框架,“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六条浑然成一体,互为补充,配合呼应,成为指导北周政权反贪反腐的纲领性文件。

宇文泰执政时期,推心置腹,对苏绰委以重任。你办事我放心!宇文泰出外期间,总是把盖好印章的空白支票交给苏绰,他高兴怎么填就怎么填。苏绰也是兢兢业业,尽心尽责。他有句口头禅,“治国之道,当爱民如慈父,训民如严师。”苏绰跟文武百官讨论国事时,经常是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所以事无巨细,苏绰了如指掌。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任上,享年四十九岁。

苏绰死后,宇文泰以“苏六条”为治国总纲,提携廉吏,惩治贪腐。秦州刺史王超世仗着自己是宇文泰的妻兄,骄横自大、贪污腐败,危害极大。公元535年,宇文泰大义灭亲,上疏西魏皇帝元宝炬,将王超世加罪惩处。元宝炬赐王超世自裁,一时震动朝野。宇文泰死后,西魏被废,北周建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在位期间,继续奉行“苏六条”的治国理念,并于公元577年颁布《刑书要制》,为惩处贪腐、革除弊政立法。

《刑书要制》规定,“持仗群盗一匹以上,不持仗群盗五匹以上,监临主掌自盗二十匹以上,盗及诈请官物三十匹以上,正长隐五户及十丁以上及地三顷以上,皆死。”——拿武器盗劫一匹以上、不拿武器盗窃五匹以上、监守自盗二十匹以上、盗骗官物三十匹以上、隐藏户籍五户及十个男丁以上、隐瞒田地三顷以上,这六种不法行为均判处死刑。

宇文邕用法严正,极大地震慑了贪腐分子。一时间“浇诈颇息焉”,那些蠢蠢欲动的不法分子都成了缩头乌龟。国力由是愈加强大,终于灭掉北齐,统一北方。几年之后杨坚逼迫北周静帝禅让,建立隋朝。西魏权臣宇文泰在苏绰的辅佐下,励精图治了二十多年,宇文邕又继承父业,强兵富民,为隋朝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