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镜头感:演员面对镜头的艺术表演方式

镜头感:演员面对镜头的艺术表演方式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镜头感的掌握是影视表演的另一个突出的特性。所谓“镜头感”是演员在表演时,根据摄像机镜头的状态来把握自己表演方式的艺术感觉。这种对镜头的虚拟表演是影视演员要依靠自己强大的信念感和想象力去完成的。图6—4景别示意图镜头感是演员除表演技巧外的重要的职业素养,简单地说就是演员面对镜头能够积极、有效地组织表演行动的欲望和能力。

镜头感:演员面对镜头的艺术表演方式

镜头感的掌握是影视表演的另一个突出的特性。影视表演的“镜头感”和戏剧表演的“舞台感”是一对专门用来区别镜头前和舞台上表演创作技法差异的专业术语。所谓“舞台感”,是演员在舞台上根据舞台和现场观演关系的状况调节自己的表演状态的艺术感觉。具体地说,演员的舞台感是一种生动的表现力,演员要用自己身体的能量和观众的能量进行及时交流,要能牢牢聚焦观众的注意力,把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志通过外化的形体和语言有效地传达给观众,同时把握住演出的节奏,使整场演出呈现出最佳的效果。

所谓“镜头感”是演员在表演时,根据摄像机镜头的状态来把握自己表演方式的艺术感觉。影视表演的视觉内容是被严格限制在镜头的取景框内的,所以演员必须要了解摄影镜头拍摄效果的基本原理,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镜头前的表演创作。一个“镜头”通常是指摄影机一开一关之间拍摄的图像。但有时一个连续拍摄的长镜头可以被剪辑成几段分开的短镜头;有时几个不同背景的镜头可以通过后期制作叠加成一个合成镜头。根据《电影艺术词典》的解释,影视演员表演的镜头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①镜头前表演的生活化,即在摄影机前能够自如、松弛、流畅地进行的表演。镜头犹如一双犀利的眼睛,虽然没有即时反馈的功能,但却可以准确记录镜头中发生的一切细节。所以镜头一开,演员心里自然会产生“被看”的紧张感,演员要学会适应这种被单向“监视”的感觉。②对画面效果的具体感受。影视演员表演中所处的真实空间虽然较之舞台更为广阔自由,但这种自由又无时无刻不受摄影镜头画框范围的限制。所以演员心中要有镜头画框的概念,有准确的入画意识,根据镜头划定自己最适宜的表演区域。③对不同摄影技巧处理的适应。演员还要学会适应摄影师和灯光师的摄影技巧,配合他们达到预期的拍摄效果。在影视表演中,在做运动的不只是演员,还有摄影机,最终呈现的效果是演员和摄影机双方运动的综合。摄影机的基本运动主要有推(由远及近,直线推进拍摄)、拉(由近及远,直线拉远)、摇(摄影机固定一点为轴心,转动镜头)、移(摄影机在轨道或摇臂上,一边移动一边拍摄对象)、升(从低角度仰拍到高角度俯拍)、降(从高角度俯拍到低角度仰拍)。此外,摄影师还经常会改变镜头的焦距拍摄,如长焦和短焦镜头,从而改变画面透视的效果,呈现不同的空间感和画面中人像、物像的虚实大小的组合关系。还有镜头的变格,如快镜头、慢镜头、鱼眼镜头、定格镜头、屏幕分割镜头等,都是常用的影视拍摄技巧,各有其特定的表达意图和艺术效果。演员对摄影机的这些基本拍摄技巧及其对画面拍摄效果的影响要充分了解,保证自己在最佳的时间、以最佳的部位和角度做出最有效的行动。除了摄影技巧外,灯光也是影视拍摄非常重要的造型手段,拍戏时灯光师一定会用到主光、副光、背景光、轮廓光,甚至眼神光等不同光源的组合。所以演员在拍摄现场实际是沉浸在来自不同方向的各种光源的照射中,而且有时是高强度的亮光。所以,演员一是要适应在强光照射下表演的状态;二是要懂得各种光源的效果机制,配合灯光师完成人物形象的光影造型,恰当地展现人物心理。④对不同景别及蒙太奇处理的适应。景别和蒙太奇是影视作品的基本艺术语汇,演员的表演要在这一艺术语法规则之下进行,才能准确有效。演员要对摄影镜头不同景别的构图法则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了解不同景别镜头之间组合切换构成的蒙太奇技法的效果。“景别”是指摄影机因和拍摄对象不同距离或由焦距变化形成拍摄主体在画框结构中占据不同大小和范围的画面的区别。常见的景别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见图6—4)[4]。远景能包容多人、有较大的空间场面,人物只占画面的一小部分,主要用来表现自然场景、群众场面,交待时间、环境社会氛围等宏观信息。全景是全身人像、完整的物像,主要交待人物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景拍摄演员膝盖以上的部位,表现人物的活动,可同时容纳2~3人,可以清晰地展示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行动和语言的交流。中景镜头是影视作品中用来叙述进展的常用景别。近景拍摄人物腰部以上的画面,或局部景物。主要用来表现人物的表情和上身体态,是刻画人物形貌时常用的景别。特写拍摄人物胸部以上或人物身体的局部画面。主要用来突出细节,表现人物微妙复杂的内心活动。不同的景别构图的方式、表现的重点、人物在画面中的作用各不相同。演员需要根据画面效果调整自己的表演尺度。⑤完成影视作品特有的场面调度。影视导演的场面调度也是通过镜头拍摄来实现的,其手段包括灯光、布景、演员的化妆服装造型、演员的动作、镜头的变化以及演员在镜头画面中的行动路线等,演员的表演就要根据导演的意图在相应的调度中做出最合适、最有表现力的行动。⑥对摄影棚、实景拍摄及摄影机前无对象交流、借地位、借视线等拍摄技巧的适应。影视作品的场景,有的时候也未必都是自然真实的景物,可能是摄影棚内搭设的布景,也可能是完全空无一物的绿幕,影视演员有可能要对着镜头做出和对手交流的表演,而对手的表演是靠后期剪辑或特效制作出来的。这种对镜头的虚拟表演是影视演员要依靠自己强大的信念感和想象力去完成的。此外,摄影很多时候还要利用视觉的错觉效果,所以演员也要了解这种拍摄技巧,运用借位、借视线的方法在镜头画面中达到自己预期的表演效果。以上就是影视表演的“镜头感”的基本内容,影视演员要结合镜头拍摄的运动节奏和方式来设计自己的表演,如在全景的时候低头酝酿感情,等到镜头拉成近景时慢慢抬头,特写时流下眼泪,这样的表演过程效果一定会比在全景的时候就直接抬头哭泣要有力得多。演员必须学会在合适的镜头景别和角度表现合适的行动,否则再好的表演行动也不能准确入画,等于白白浪费了精力。

(www.daowen.com)

图6—4 景别示意图

镜头感是演员除表演技巧外的重要的职业素养,简单地说就是演员面对镜头能够积极、有效地组织表演行动的欲望和能力。镜头感是影视演员很重要的一种艺术感觉,一种“必不可少的职业意识,是演员成熟的主要标志”[5],它既有天赋的成分,也是经验和知识积累的结果,需要演员在了解影视拍摄技术的基础上不断磨练和领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