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影视表演艺术中演员总体感对于塑造形象和创作表演至关重要

影视表演艺术中演员总体感对于塑造形象和创作表演至关重要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影视表演艺术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演员需要有很好的“总体感”来把握表演的方式和尺度。影视表演的“总体感”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总体感,二是蒙太奇技巧下多手段创作综合的表演总体感[6]。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镜头和镜头之间表演状态衔接的连贯性,因为几个连贯的镜头完全可能是间断或无序拍摄的,但人物最终呈现的效果必须是人格完整、行动流畅的,这仍然需要对人物形象总体感的把控能力。

影视表演艺术中演员总体感对于塑造形象和创作表演至关重要

影视表演艺术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演员需要有很好的“总体感”来把握表演的方式和尺度。影视表演的“总体感”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总体感,二是蒙太奇技巧下多手段创作综合的表演总体感[6]

首先,影视演员对角色表演的总谱要有非常明晰的理解和把握。虽然影视演员在拍摄的时候是片断式、非连贯地进行表演创作的,但这只是工作方式上的特点,不是最终呈现的目标。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一样,最终任务都是塑造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这就导致影视表演创作在目标和手段上存在很大的矛盾。如果说,在戏剧表演中人物的贯串行动的逻辑发展可以以上场行动一次为单位,那么影视表演中人物的贯串行动可能就要分散到每一个镜头,而且镜头有长有短,有全景拍摄,有特写拍摄,这要比戏剧表演的行动逻辑单位细碎、精确得多。所以影视演员要比戏剧演员对人物角色的最高任务和贯串行动的逻辑线索有更清醒的意识,才能保证自己在打乱的创作次序中,始终处在同一个人物的行动轨道上。因而,演员在进行影视表演之前,要充分研读剧本,分析角色行动片断和片断之间的内在的统一关系,牢牢把握住符合人物心理发展的行动线,以至于在进入任意一个片断或镜头拍摄时,都能够对这个局部动作在整体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清晰的了解,在人物形象发展的历史线索中去衡量这个镜头或片断的行动任务和表演尺度。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镜头和镜头之间表演状态衔接的连贯性,因为几个连贯的镜头完全可能是间断或无序拍摄的,但人物最终呈现的效果必须是人格完整、行动流畅的,这仍然需要对人物形象总体感的把控能力。影视演员在工作前,一般都会拿到他要饰演的角色的全部的分镜头剧本,他必须充分做好案头工作,找出这个角色片断和片断之间的关系,把所有的片断连缀成完整的人物线索。这样,在具体拍摄的时候,演员就能凭借想象力记忆力,迅速找到目前这个片断在整体中的定位,控制好人物形象发展的总体逻辑,保证在间断的情况下,也能创作出连贯的人物行动。

其次,因为演员的表演在影视艺术中并非处于绝对中心的地位,演员是通过摄影镜头间接地面对观众的,所以影视表演必须考虑到加入其他拍摄和制作手法之后形成的综合效果,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个人表演的最佳状态。影视作品除了演员的表演外,还会运用各种拍摄技巧、光影效果、色彩调节、音乐音响、化妆造型、后期制作、蒙太奇等手段,用镜头语言来制造象征、隐喻、联想、烘托、对比等艺术修辞效果。而演员的表演只是这些综合元素中的一部分,必须和其他手段达到总体和谐才算成功。例如,如果导演要求通过演员双手交叉紧握的特写镜头来表现人物的紧张心情,那么演员就没有必要调动全身造型和丰富的表情去表现这种紧张感,而是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双手的动作上来。再如,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行动是由一个个镜头组接起来的,必要时还会运用蒙太奇、音效和光影的手段来增加表现力。所以演员需要从总体的角度去把握每一个镜头的表演力度和节奏感,而不是努力在每一个镜头的表演中都把戏演足。如果只求单个镜头的表演力度,势必就会影响最后组接起来的总体效果,过犹不及,反而会显得表演不流畅或者戏演得过火了。

以上是影视表演艺术最主要的特性。由于影视制作的生产技术流程和戏剧作品的排演过程差异很大,影视表演还存在着其他的创作特性。比如,在塑造角色的时候,由于影视作品生活化和逼真效果的要求,演员可能需要集中训练以掌握人物需要的专业技能,如武术游泳、骑马、击剑、演奏、舞蹈等,而在戏剧表演中很多情况下或许可以用象征性的舞台表现手段来处理;另外,影视表演的排练时间和方式往往要根据导演的要求,在拍摄前抓紧完成,有的可能是对台词排练,有的是在现场进行抽场排练。影视表演的排练时间不会有戏剧表演那么充分,影视演员要在短暂的排练机会中找到最佳的表演状态和方式;还有的时候,由于场景所需的特定的光线状况或自然现象转瞬即逝,演员还需要在窗口期瞬间达到即兴创作的最佳状态,这种表演潜能的适时爆发,当然需要长时间进入角色感觉的积累才能做到。总之,和戏剧表演相比,影视表演有着非常专业的特殊性,需要演员通过实践经验去琢磨和积累,才能在镜头前实现自由得体的表演创作。

本书对表演艺术的基本概念、流派发展、工作方法、戏剧和影视表演的异同等方面做了简要的介绍。不过,表演艺术归根到底是一门实践学科,只有在一次次的训练、排练、演出和观摩中才能真正体验和理解它的魅力和要义。所以,关于表演艺术的理论知识的阐述只能作为一种导引,帮助读者在观念上对表演艺术学科的知识谱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表演艺术无论在观念还是技法上都一直在经历变革。我们一方面要基于传统,珍惜表演艺术一百多年来在中国发展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放眼世界,即时了解国际上戏剧或影视表演艺术的新技术、新思想。立足中国,博采众长,努力建设兼具中国特色和世界格局的现代中国表演艺术事业。

【注释】

[1]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第147页。(www.daowen.com)

[2]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第 56页。

[3]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第232页。

[4]图片摘自梁小庆:《记录与表达(图文本)——教学活动拍摄一点通》,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第15页。

[5]齐士龙:《电影表演心理研究》,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第163页。

[6]唐文忠:《影视表演教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第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