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视摄像技巧与维护保养

电视摄像技巧与维护保养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在拍摄野生动物时,运用长焦镜头拍摄到大量精彩真实自然的镜头。在某些新闻发布会上,摄像记者的工作位置经常在最后排,只有用长焦镜头和三脚架才能够拍摄到发言人的近景甚至特写,满足电视画面传播的要求。

电视摄像技巧与维护保养

第四节 摄像持机姿势、拍摄基本要领、注意事项和摄像机维护保养

一、持机姿势

(一)固定持机方式

固定持机方式是指把摄像机固定在某些辅助设备上进行拍摄的方式。常见的辅助设备有三脚架导轨车、摇臂等。

固定拍摄方法的最大优势是能够获得稳定的画面效果,特别是在长时间拍摄被摄对象的某些细节或是在较长的时间内拍摄一些景物相对集中的画面时,不会因画面的晃动而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并且使摄像师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在画面构图、摄像机的精准操作上。运用长焦镜头捕捉被摄对象真实自然的形态,能够准确地跟拍到运动的物体。例如,在拍摄野生动物时,运用长焦镜头拍摄到大量精彩真实自然的镜头。在某些新闻发布会上,摄像记者的工作位置经常在最后排,只有用长焦镜头和三脚架才能够拍摄到发言人的近景甚至特写,满足电视画面传播的要求。

目前,电视剧、电视广告、大型文艺晚会多采用固定持机方式。专业摄像一般也采用固定持机方式,即使在拍摄某些运动物体,比如,主体大范围的垂直运动或者横向运动或者纵向运动时,专业摄像也采用摇臂、导轨车(图2-53)等专业设备来保证拍摄画面边际的稳定。

img92

图2-53 导轨车

三脚架固定持机方式拍摄中要注意的主要有锁紧固定螺丝,在确定摄像机的固定万无一失情况下拍摄。不操作时应有专人看管。移动三脚架上的摄像机时,为防止因重心过高而造成的倾覆,可以适当降低三脚架的重心或取下摄像机。

图2-54 是带滑轮座式摄像升降机。

img93

图2-54 带滑轮座式摄像升降机

(二)肩扛持机方式

将摄像机扛在肩,如图2-55(a)所示,用右手穿过握持带后握住镜头,操作镜头上的变焦开关和摄录键,左手轻扶镜头的左边,适时调整镜头光圈和焦距。根据需要左手还可以控制摄像机机身上在左侧和前面、上面部位的很多控制按钮,及时调整菜单内容。

img94

图2-55 摄像机持机操作方式

肩扛摄像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因为肩扛摄像的视角基本等同于正常人眼的视角高度,非常像人们直接观看,所以拍摄的画面显得亲切、真实。肩扛摄像由于脱离三脚架的束缚,摄像机镜头视线的移动几乎不受限制,摄像师的活动空间就像是观众观看的空间,可以对景物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捕捉到被摄对象的即时状况,也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环境和狭小空间。所以,即使在三脚架等辅助设备不断更新和日益先进的今天,肩扛摄像方式仍然是摄像师最常用并且十分普及的一种摄像方式。

肩扛摄像中摄像师站立时,两腿不要并拢站立,两腿应该分开到比双肩稍宽的位置,让身体的重量平均地落在两条腿上。手握摄像机让摄像机的重量全部落在肩上。这样构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拍摄时不仅能够行动自如,而且还能保证最大的稳定性。拍摄时摄像师可以根据现场条件,利用身边的墙壁、树木桌椅等依靠物来帮助保持摄像机的相对稳定,如图2-55(b)所示。

肩扛拍摄时,要仔细调整摄像机肩拖的位置,使摄像机的全部中心落在肩上,因为大多数人的肩膀有一定的倾斜度,摄像时,右手不仅要握持镜头,而且还要尽量使摄像机的一侧靠向脸部或稍稍抬高右肩,不断注意因肩部的自然倾斜而造成的画面水平线的倾斜并及时调整。

肩扛摄像移动中,如何保持画面的稳定。为了避免上下左右移动时或在运动中的摄像出现画面不断晃动的情况,可以采用身体重心的位移代替步伐的移动,或者是身体重心先动,脚后动,让身体重心的运动来缓冲脚步的运动,使水平运动显得平滑和流畅。当需要在一个镜头中有仰俯或高度变化时,可以采用身体的仰俯或身体的升降,也可以采用跪姿或蹲姿拍摄方法,一脚曲立,另一脚的膝盖撑在地上,蹲下来拍摄时,最好两腿的宽度大于双肩的宽度,以加强稳定性。

肩扛摄像时,摄像师不规则地呼吸会导致画面边际的起伏变化,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观看效果。控制好呼吸,保证肩部的稳定。当一段画面的拍摄时间较短时,摄像师可以先深呼吸,屏气后再开机,拍摄过程中控制好呼气的时间和节奏。但是如果是较长时间的拍摄,则可以采用腹式呼吸法,用腹部的起伏代替胸腔的扩张,从而减缓肩部的起伏。但不管采用何种控制呼吸的方法,都不应该因控制呼吸导致缺氧症状的出现。

现代器材技术的进步使肩扛摄像的稳定性因为选用肩架、陀螺稳定器和摄影减振器而大大提高了。肩架是架在肩上和腹部,可以前后调整,能够准确的位于摄像师眼前,使摄像师的取景非常方便。并且因摄像机的重量均匀的分布在摄像师的肩上,加强了稳定性,使摄像师的双手能够更好地操控摄像机。减震器是把它与摄像师的身体固定在一起,再把摄像机固定在减震器上,这样即使地面地形的变化很复杂,都能拍摄出稳定的画面。

选用合适的焦距,因为镜头焦距的长短对摄像画面的稳定程度有直接影响,当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时,画面的晃动会十分明显,而短焦距镜头,由于画面的视角宽,画面稍有晃动,不易被察觉。所以尽可能地选用短焦距,特别是摄像师刚刚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之后,因为此时摄像师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肩扛摄像稳定的方法很多,需要摄像师在实践中根据自身特点不断总结。需要指出的是,在创作中为了使画面达到某种特殊效果,故意通过摄像机的晃动使画面有一种真实的感受,比如车船上的某种画面效果。所以,拍摄画面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是与节目内容和创作要求紧密结合的。

(三)徒手持机方式

除固定持机和肩扛持机方式外的很多方式都是徒手持机方式。主要有怀抱式、身体部位式等方式。徒手持机方式最重要的特点是机动性强,特别是在新闻突发事件等外界变化复杂的情况下,徒手持机不仅反应迅速,而且能在各种复杂环境甚至运动的情况下拍摄。如在拥挤的现场,摄像师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接近拍摄对象,可以将摄像机举过头顶拍摄,如图2-55(c)所示;如在某些危机现场,摄像师的拍摄在受到阻止的情况下,摄像师可以手里拎着摄像机,伪装成不在拍摄的样子,稍稍上翘摄像机的镜头,凭着丰富的经验,不看寻像器拍摄慌乱的现场,如图2-55(d)所示。在2004年的俄罗斯小学生人质危机现场,美联社的摄像师在遭到现场禁止拍摄甚至推搡殴打的情况下,就是用这种方式,拍摄到了许多真实的现场镜头,在第一时间向全世界电视观众传达了解救人质的紧张现场。

徒手拍摄方式十分灵活,没有固定的模式。为了保证画面的相对稳定,摄像师要尽量保持身体姿势的放松,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快速反应,同时可以确保一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另外徒手持机时,摄像师应尽量避免似站非站,似蹲非蹲的姿势。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找到身体的辅助支撑物,从而保持画面的稳定性,并且尽可能采用广角镜头

徒手操作方式见图2-56。

img95

图2-56 徒手操作方式

想一想:

为什么要规范摄像持机的姿势?

二、摄像的基本要领

摄像的基本要领是稳、平、准、匀。

1.稳

稳定高于一切,持稳摄像机是一项基本功。电视画面的摇晃和抖动现象,即便是轻微的,也会影响画面内容的表达,影响观众的欣赏情绪,不仅使观众眼睛疲劳,而且会破坏观众对画面情景的体验。解决稳定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使用三脚架或充分利用各种支撑物,如摄像师身边的墙壁、树木、桌椅等依靠物来帮助保持摄像机的相对稳定。对当前流行的小型和超小型摄像机,由于摄像机自身重量轻,体积小,持稳机器就显得更为重要。

肩扛和徒手持机时更要尽量保持画面的稳定,不仅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而且摄像师的呼吸方式也会影响画面的稳定。开机后,尽量采用腹式呼吸法,胸部运动最小,呼吸匀而浅,不要做大幅度地深呼吸。

为了画面的稳定,特别是在新闻摄像和运动摄像时,应采用广角镜头拍摄。必须位移拍摄时,为减轻垂直抖动,双膝应该微微弯曲,减少上身的晃动,上身尽量保持平直,步幅要小,匀速移动,把因脚的位移而出现的忽高忽低的晃动影响降到最低。

2.平

端平摄像机是保证得到画面平准的首要条件。寻像器上的画面应该横平竖直。以寻像器的边框为衡量基准,画面的水平线与寻像器的横边平行,画面的垂直线与寻像器的竖变平行。

肩扛摄像时,要注意因人的肩部自然下斜,所以摄像机要稍稍上翘靠近脸颊以达到平衡,以寻像器的边框为调整基准。使用三脚架拍摄时,要注意三脚架上的水泡处于中间,保持三脚架的水平,并且预演一遍,观察效果后实拍。徒手拍摄时,要随时注意被摄景物与摄像机寻像器四周边框线的对应关系,便于及时校正。

3.准

拍摄范围要准确,特别是在运动型和技巧性镜头时,一个镜头结尾的落点一定要干净利落的准确,构图正好是需要表达的重点,不应在落幅后作构图的修正。这样会给观众造成一种犹豫的印象,而且破坏了画面的节奏和气氛。另外聚焦要准确,使用手动聚焦时,应该首先在长焦端聚焦准确后,再拉回到需要的焦距段拍摄,不可以等到镜头推上发现聚焦不准确后再去对焦。准的含义还有白平衡要准、曝光要准等。

跟随运动被摄体时,准确聚焦应该遵循“赶前不赶后”的原则,就是把焦点放在运动体即将要达到的位置上,利用运动方向的预测和前后景深不同原理。(www.daowen.com)

一般摄像机的自动聚焦基本能满足大多数场合的拍摄要求。

4.匀

运动镜头的运动速度要匀,推、拉、摇、移等也应如此。运动摄像的匀还指的是在运动摄像的整个过程不能忽快忽慢,原则上中间不能有任何的迟滞和停顿。即便是间隙摇,摇速的变化,中间的停顿和重新启动也应该过度自然缓和。

初学者运动摄像不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设备操控的不熟悉,还有就是对落幅镜头考虑不周。为了克服这个毛病,建议初学者在一个镜头正式开拍前,多做几次运动摄像练习,找准感觉。

讨论:

稳、平、准、匀与电视画框恒定的关系。

三、拍摄的注意事项

拍摄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待机暂停时间不应太长。这是因为磁带摄像机在暂停时间内摄像机的磁鼓处于调整旋转状态,磁鼓上的磁带则缠绕在磁鼓上不动。待机时间长,造成磁鼓和磁带间的磨损快。如果摄像机上有SAVE挡,则应该在待机时拨到SAVE挡,这个状态下的磁鼓和磁带是脱开的,磁头处于半载状态,即节电又保护磁头。目前,很多家用级和专业级的摄像机没有SAVE挡,所以,还是应该减少待机时间。

(2)每个镜头应该提前5~10秒录制。这是因为一方面是摄像机从停止到磁带以正常速度行走有一个伺服的过程,少于5秒会造成录制质量的不稳定;另一方面是在后期编辑时,编辑系统要求素材带上镜头编辑入点前至少有5秒钟的连续画面,原因一则是机械传动中伺服时间需要,二则是磁迹同步锁相的需要。如果不够5秒钟,会造成编辑点画面的跳动。当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采集磁带素材时,虽然机械伺服时间相对减少,但为提高画面质量,仍然需要不少于5秒的提前录制。所以当摄像师开始录制或关闭电源重新录制及按STOP键后,都应该先提前录制5~10秒。

(3)多拍几秒钟。拍摄的画面长度应该比实际使用的长度长,当一个动作或一场戏结束的时候,不要立马关机,而应该多拍几秒钟。这是因为在后期的编辑时,可以为下一个镜头编辑留出考虑和后期制作效果的余地。

(4)多拍摄一些辅助镜头。即便编导没有要求,摄像师也应该养成这样的拍摄习惯。因为这些转场镜头,主要可以用于维持两个镜头间的连续性简短镜头,但是这些镜头还是应该多考虑与拍摄事件有些关联。如蓝天白云、花草树木、高楼大厦、河流大道等空镜头,还有的就是表现拍摄事件中的人与景、人与环境关系之间的关联镜头。

(5)考虑不同景别的搭配。全景、中景、近景这些镜头在所有镜头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各占1/3左右,而远景和特写所占比根据需要酌情拍摄。

(6)做好场记。做好场记是为后期编辑的便利,场记的记录根据现场条件,记录内容可多可少,主要内容是镜头的起始,段落的主要内容。在电视剧的拍摄中一般有专门的场记板甚至场记员;在纪录片、新闻片中可以用对着摄像机镜头自述的方法做段落性记录。

(7)尽量使用顺光和侧顺光拍摄。因为这种光线容易在电视摄像中获得亮度适中、色彩饱和、曝光准确的画面效果。如果电视画面创作有特殊意图,则根据现场条件和编导意图而定。

(8)尽量避免在画面中出现极高亮点。这样会使画面的反差太大,画面中的过亮和很暗区域由于受到电视成像原理的影响,不能显现。同时,画面极高亮点会使画面出现垂直拖尾现象,影响画面构图。

(9)使用手动白平衡在室外拍摄时,由于色温的不断变化,需要经常调整白平衡。为此要随时检查画面色彩效果。

四、摄像机的维护保养

摄像机的维护保养主要有以下几点。

(1)摄像机是光机电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厂家的操作手册上能保证摄像机使用的环境温度达到-10~40℃,相对湿度在10%~85%。但是如果温度达到-10℃,电池的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使用保温套。在雨淋和潮气很重的环境,应该使用防雨套,以防潮气侵蚀机体,导致零件生锈发霉和传动带老化;在沙尘严重的地区拍摄,防止因沙尘和沙粒进入镜头和驱动及传动部分而出现故障,需使用防尘罩;在强磁场附近拍摄,要注意强磁场对图像干扰引起的图像失真现象。

(2)镜头要经常进行清洁和保养。不能用手触摸镜头,以免留下痕迹。清洁镜头只能使用专用清洁剂。如有灰尘,可以使用吹气泵吹去灰尘或用干净柔软的专用软刷刷出灰尘,千万不能用水擦,水会通过镜头镜片流到光圈部分,使光圈上的叶片生锈失效甚至腐蚀内部电路。也不能用普通纸,包括市场所售的手巾纸擦抹镜头,以免划伤镜头十分细嫩的镀膜层,影响镜头成像效果。如果镜头被油污或指纹弄脏,应该使用镜头专用麂皮蘸上镜头清洁液或无水酒精,由镜片中心向四周以螺旋状轻轻擦抹。

(3)注意磁头的清洁保养。一般情况下,磁头的使用寿命是1000~2000小时,但是因为摄像中的检查图像,开机后的空机等待、回放等情况都会对磁头造成不同程度的磨损,所以磁头的维护保养显得十分重要。当录制的图像出现雪花、马赛克等拉毛情况,表明需要养护磁头。清洁磁头可用干净的细致软布或麂皮蘸上清洁液或无水酒精,将皮带靠在磁鼓的圆边上用手轻轻转动磁鼓,使软布或麂皮顺着磁鼓运动方向擦拭,不可上下垂直擦。切忌使用棉花球等带纤维性织物擦拭,因为纤维如果脱落在磁鼓上,不但去除纤维很困难,而且会对磁鼓造成二次损伤,所以没有足够把握,擦试磁鼓应该请专业人员操作。

(4)正确并谨慎使用清洁带。因为清洁带会对磁带运行通道上的所有零件造成磨损。清洁带的使用时间是每次15秒钟,现在很多专业级摄像机当清洁带走到15秒左右会自动停带,保护磁头。清洁带直到走带完毕才可以倒回使用第二遍,这样才能保证清洁带的清洁效果在整个磁带时间段上的效果相同。为提高清洁效果,清洁带使用几遍后应该废弃。

(5)摄像机的运输和防霉。摄像机的运输,尤其是体积较大的摄像机的运输,应该采用防震便携箱,特别注意在运输过程中因为震动对摄像机造成的损害。摄像机的防霉,如果摄像机长期不用,特别是在南方潮湿地区,要定期通电进行去潮处理。

(6)摄像机在拍摄过程中如果环境温差变化过大,如在很冷的室外进入空调房间拍摄,热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低温的摄像机的磁鼓、磁带和镜头上结露,如果强行拍摄,磁带会黏附在磁鼓表面,造成磁带的拉伤或拉断,致使摄像机故障。由此,摄像机都设有自动保护电路,碰到结露现象,自行关机保护。此时需要等到摄像机内部电路温度升高使水蒸气挥发后,结露取消,自动保护电路断开,摄像机才能工作。所以,摄像师碰到这种情况,应该预先采取措施,使用塑料包包住摄像机,或者有一个逐渐的过程,使摄像机的结露现象能够被避免。

(7)定期检查检验。摄像机调整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该进行相应的校调,定期检查,定期维护。如果机器发生故障,可以先查阅摄像机操作手册中的常见故障,如果无法确定,应及时送交专业维修点维修,切忌自我盲目拆检,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本章回顾

本章详细介绍了广播级摄像机的组建、功能调试及外展使用方法,肩扛摄像持机的基本姿势、拍摄基本要领和摄像机维护保养。

数字摄像机的功能调试和菜单操作是摄像师必须掌握的常规操作内容,在本章中细化了摄像机许多具体的操作项目。

■关键概念

广播级摄像机 功能与调试 持机姿势 维护保养

■复习与思考

1.摄像机的调整及其基本方法和步骤主要有哪几点?

2.摄像机的维护保养有哪几点?

3.摄像的基本要求是哪几点?

■单元实训

实习一:对摄像机性能的把握。

目的:了解摄像机的调整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内容:用一架摄像机操作练习。

要求:摄像机的基本调整,菜单的使用、话筒的安装、寻像器和电池的安装、白平衡的调整、光圈和速度的调整、音频电平的调整、寻像器影像细节精度调整等常用技术。

方法:写出实习报告。

实习二:基本掌握摄像机的拍摄要求。

目的:掌握摄像的基本操作。

内容:用一架摄像机操作练习。

要求:摄像机的固定持机(三脚架的安装),肩扛持机,各种常用徒手持机,摄像机跟焦点精度、摄像的稳、平、准、匀操作等常见操作。

方法:操作摄像机,写出心得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