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景德镇陶瓷文化与旅游发展

景德镇陶瓷文化与旅游发展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位于市区风景秀丽的枫树山蟠龙岗,它由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和古窑组成,区内明清瓷业建筑和世俗民居建筑属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德镇陶瓷文化与旅游发展

第三节 景德镇陶瓷风景名胜和陶瓷产业旅游

一、景德镇风景名胜

作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景德镇,不仅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景观,其自然旅游资源也同样得天独厚,更为独特的是其自然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完美结合。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看一看景德镇的陶瓷风景名胜。

(1)瑶里风景区:位于景德镇市东北50公里处,古名“窑里”,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因瓷窑出名而得名。直到20世纪初,瓷窑外迁,“窑里”才改名为瑶里。2005年,瑶里镇一举并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岭国家矿山公园、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六块国家级品牌。

瑶里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旅游资源具有“红、白、绿、灰”四大特色。其中“高岭”是闻名世界的陶瓷圣地,是“高岭土”的命名地,现遗存古矿坑127条、古窑址67座、水碓149乘、古作坊600处、古码头100个。村中“敬义堂”是“瑶里新四军留守处”,1938年陈毅同志在此组织了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

在瑶里峡谷有气势磅礴的高山瀑布。宽30米的瀑布,从60米的峭壁上倾泻直下。银纱缥缈,云雾蒸腾,声憾山谷。水石相搏,珠玉飞溅,景色万千。瑶里还是避暑的佳处。此处所产“浮瑶仙芝”绿茶为中国十大文化名茶之一,“瑶里崖玉”绿茶曾获得94'北京中国国际饮品及技术博览会金奖。

景区内主要景点有:瑶里瓷茶古镇、明清商业街、程氏宗祠、狮冈胜览、大夫第、进士第、宏毅祠、陈毅旧居、适可屋等。

(2)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位于市区风景秀丽的枫树山蟠龙岗,它由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和古窑组成,区内明清瓷业建筑和世俗民居建筑属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德镇有着1800多年的制瓷历史,“因瓷而兴”,“因瓷而荣”。自北宋景德元年至清代,景德镇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历史达900余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皇家瓷器烧造地。陶瓷文化博览区保存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丰富独特的、最为完整的陶瓷文物遗存:古建筑、古作坊、古工艺、古窑房、古瓷俗、古园林,成为景德镇悠久陶瓷历史文化的缩影。1984年向社会开放。胡锦涛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到景区参观考察。

景区占地600亩,古建筑群错落有致,古朴清雅,气势雄伟,粗犷壮观,富丽堂皇;古作坊构造简捷,布局合理,技法绝妙,风格独特;古窑房构架精巧,质朴实用,设计奇妙,布局严谨,坚固扎实;古工艺流程精确,分工精细,组织严密,工序良巧,器物完备。

这里群山环绕、林木葱郁、湖水荡漾、陶舍重重、名花翠竹点缀其间;明清瓷业建筑和世俗民居建筑、古代手工制瓷工艺的全过程,构成了极富内涵和独具特色的陶瓷历史古文化区,成为中外闻名的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风景名胜旅游区。景区主要景观有古代制瓷作坊、镇窑、佑陶灵祠(风火仙师庙)、致美轩、宫廷御瓷、四大传统名瓷、瓷行、陶瓷民俗陈列、玉华堂、古窑群、天后宫、祖师庙、瓷碑长廊、瓷乐演奏、大夫第、明闾等50多个;主要节庆活动有“瓷都风情”大型文艺晚会、“祭窑神”女子瓷乐队演奏、外国陶艺家表演以及拉坯、画坯等古代制瓷工序表演。

(3)镇窑:又称柴窑。兴于明清,是景德镇古代烧制御瓷的重要窑炉。窑场占地约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是迄今保存最完好、最齐全的柴窑。

(4)佑陶灵祠:也称风火仙师庙。始建于明末清初,建筑构思巧妙,别出心裁,既有明代特色,又具有清代风格,建筑面积近400平方米。

(5)玉华堂:原名称“通议大夫祠”。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占地近800平方米,民间世俗建筑遗存。1980年整体迁建于陶瓷民俗博览馆“清园”后,作为陶瓷民俗展厅

(6)浮梁古县衙:浮梁古县衙旅游风景区位于景德镇市郊区8公里,历史上,瓷都景德镇一直隶属于浮梁县管辖。而浮梁县旧县城(即:浮梁古县衙景区)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浮梁县治所在,是浮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浮梁自古以来一直是“望县”,其县署品级为五品,高出一般县署2级(一般县为七品)。较高的政治地位是因为其重要的经济地位,原由便是当地灿烂的陶瓷文化和茶文化(中国古代的三大国际贸易为:瓷器、茶叶和丝绸)。

浮梁县衙被誉为“江南第一衙”,是因为浮梁的知县官居五品,浮梁地处皖、浙、赣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且贡赋多(就是上缴税收多,尤其是茶叶税收,约占全国茶叶税的八分之三,有十五余万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当时浮梁县是“万国来求”的地方,且当时闻名于世的瓷都景德镇归其所辖,景德镇为皇宫烧御瓷,朝廷派三、四品的官员到景德镇监督烧瓷,如清代有名的督陶官唐英。如果县官级别低就没有资格会见督陶官。另外景德镇瓷业工人来自四方,经常闹纠纷,本县知县高于邻县两品,就容易协调处理纠纷。在大堂屋脊梁上写有“钦加同知衔,赏戴花翎权知浮梁县事张、毛公建”。其中“同知”官名就是五品,而且是皇帝加封的。宣统元年的知县叫张承祖。“帝制早废,衙署犹存”。

(7)洪源仙境:又称洪岩仙境,位于乐平东北38公里处。洪岩洞是中生代形成的石灰溶洞,距今已有一亿多年。洞体全长1620米,洞室总面积8万多平方米。洞中石钟乳遍布上下,错落有致,晶莹绚丽,美不胜收,千姿百态,鬼斧神工。出生在这里的南宋名臣洪皓(其二十八代世孙为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游后留下千古绝唱,“有此乾坤有此岩,谁知仙境在人间”。

洞中有誉为神州溶洞四绝的“九天飞瀑、震天雷、仙人田、水中天”。有38米高的擎天柱和金银山、状元拜塔、云岩、五指山、丹凤朝阳、龙门、金钟宝塔、仙人献指、绣花楼。有造型奇特、仪态逼真、惟妙惟肖的人面狮、唐僧取经、观音坐莲、倒挂金龟、诸葛看后书、观音送子、金鸡报晓、托塔天王、南海观音、姜太公钓鱼、仙鹰、神龟、浴佛、珍珠泉凤凰池、水晶宫、水帘洞、瑶池、西海龙宫、莲花池、万里长城等景观。

(8)杨湾风景区:杨湾风景区位于举世闻名的景德镇西南市郊五公里处。杨湾有着优越的生态资源,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造化神奇的自然景观和年代久远的历史文化。这里山峦起伏、翠竹成林、清溪长流、空气清新。“春来山花烂漫,夏时飞瀑清泉;秋景诗情画意,冬令竹翠山青。”森林面积2万亩,竹林0.7万亩,水面60亩,森林覆盖率达95%,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可谓真正的“天然氧吧”。风景区内山泉飞瀑,河塘水库鱼跃其中。真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景德镇陶瓷馆:景德镇陶瓷馆位于市区莲社路。郭沫若亲笔题写的“景德镇陶瓷馆”六个大字镶嵌在门楼上。该馆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后规模不断扩大,展出内容分“历史之部”,“新中国之部”和专题展览厅。前者以朝代为序,展出古瓷1000多件;后者按类别陈列,展出新中国成立后收藏的陶瓷珍品1500多件。有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类精品陶瓷。现代各陶瓷工厂、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是来景德镇观光的游客不可不游的去处。

这些珍贵的陶瓷真实地反映了景德镇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展示了历代景德镇陶瓷工人的聪明智慧和伟大创造。驻足欣赏,令人流连忘返。

(10)三闾庙古街古码头:三闾庙古街位于江西景德镇市中心的昌河西岸,因纪念春秋战国楚国诗人屈原而建三闾大夫庙,故得名,同时三闾庙也是景德镇明清时期非常有名的渡口之一,是古代鄱、浔、都、徽诸州通往景德镇的必由之路,运输制瓷原料和生活必需品的重要码头。

从五代起,四川、河南、安徽就不断有人迁居于此。至清代,这里仍是交通方便、商业繁荣的集镇。现在三闾庙古街分为明街、清街和古码头三部分,是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其建筑布局甚严谨,朴素大方,繁简得体,为国内古建筑群中所罕见,可称得上景德镇的宝街。

三闾庙的明街长84.7米,宽4.5米,为明朝中晚嘉靖年间(1522—1566年)所建,有历时500年仍保存完好的青砖街面,路面呈拱形,两侧有排水明沟,整条街道不如清街保存完整,平时的气氛也比较冷清。清街全长231米,宽约3米,街口有“三闾古栅”的石牌,街面用长石条、青石板铺成,清街两旁为各式商铺和民宅,曾是清代时期十分繁华的商贸街,经1998年修复后,古朴中透露这一丝现代气息。

古码头则是用青石条垒成的,共三层,以适应不同水位的要求,非常科学,在古码头上还建有一座纪念著名诗人屈原的“忠洁侯庙”,即“三闾大夫庙”,三闾大夫庙的北侧就是清街的入口。

三闾庙古街中还有几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宅,大多为明朝中期到清朝初期所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最为出名的是明朝中期所建的刘家弄3号住宅,从布局到雕饰,都展现出我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技艺。作为明清之际景德镇最重要的货运码头,当年景德镇瓷器从这里装船起航,经鄱阳湖入长江,再扬帆出海,运往世界各地。

(11)乐平古戏台:乐平素称“赣剧之乡”,著名的“乐平腔”又称“高腔”是当代赣剧的主要支派。乐平人民酷爱赣剧,村村建有戏台。逢年过节,各乡村竞相开台演戏,全市现有古戏台317座,人称“中国古戏台博物馆”,其中浒崦古戏台堪称一绝。

浒崦戏台地处乐平市镇桥镇浒崦村,该戏台建于清代同治十一年(1873年),是由晴台、雨台、厢楼、祠堂四面环合的一组建筑。其设计之巧妙、结构之别致、雕塑之精工、布局之繁华,在江南地区堪称一绝。

晴台为主体建筑,高10米,台面宽20米,进深6米,状式古楼阁,梁柱粗壮,雕塑满台精工,气势宏壮。中堂壁用八块桶门屏式,左、右各开拱状门两扇,侧壁饰有松鹤巨幅壁画,天栅顶饰有三口螺旋斗拱式藻井,中位藻井大,内中悬嵌《封神演义》中“八岳木质雕塑像”。台前柱与中堂柱分别挂有长3米,宽0.5米和长2米,宽0.3米刻描金楷书楹联“浒崦拥春荃媲联程氏文章久看愈好,鸣山寿面镜欢照古公禀绩焕发英姿”;“入耳务须平气听,当场顿觉笑颜开”,正壁中位上方悬挂匾额“久看愈好”。笔力整劲圆泽,雍容遒丽,词义通俗,富有乡土情意。台内外梁、柁、枋及门、窗、壁均有花鸟浮雕金描彩绘,人物浮雕有“蟠桃会”、“三英战吕布”、“昭君出塞”、“打金枝”、“魁星点斗”等古典人物事故达几十处之多。雕刻精湛,惟妙惟肖。楼雕塑像有观音、寿星、罗汉金刚;吉祥动物有狮、虎、麒麟、蟠龙、凤凰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www.daowen.com)

乐平素有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之称。这里共有412余座古戏台,散布于全市各乡村,建筑时间从明清至当代,跨越500余年。其数量的庞大及呈地质层状发展的清晰脉络,当属罕见。

(12)月亮湖休闲中心:位于丽阳乡枫林树,距市中心约10公里。景区是以库区内水上运动基地为中心,通过对山、水、田、林的景观配置及周围生态环境建设,建成一个集旅游、休闲、运动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区。景区水面直线长度为4000多米,湖区宽度为320~520米,水深2~6米,水面面积为96.8平方公里,水面开阔,水质清纯。风景区水面沿山弯曲而行,状如月牙,故名月亮湖,湖区群山环抱,山水相连,每年有大批野生鸟类在此栖息越冬,湖面有摩托艇、豪华快艇等娱乐设施,坝下设流水养鱼垂钓中心,湖畔花红叶绿,坐落在这里的度假村依山傍水,景区宜人,环湖有流泉飞瀑、观瀑长栏、千年樟树、置身其中,宛如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主要游览点有湖心岛、生态养殖园,是一处休闲度假旅游的好去处,水上运动福地和养生居住天堂!

(13)诸仙洞:诸仙洞位于景德镇市区东南24公里处屏山。相传古代四方神仙聚居于此,潜行修炼,故名。诸仙洞周围山峦叠翠,林木葱郁,修竹婆娑,藤萝蔓绕。洞口高大宽敞,洞内钟乳岩石奇特,千姿百态。“洞宾悬剑”、“铁拐醉酒”、“洞箫横吹”等几十处景观惟妙惟肖。一步一景,奇趣盎然。洞南6公里处有一“龙池”,呈四方形,纵横数丈,池水碧绿。

池周山石嵯峨,流水潺潺,如琴如瑟,令人心旷神怡。池后有一小岩洞,内有一圈井,井泉终年汩汩不息,渗入龙池。龙池常年有水,数十年一涸。旁有碑刻,篆刻了浮梁知县陈安于民国六年所作的《龙池三竭记》。龙池百米处又有一泉眼,称“龙眼”,又名间歇泉。龙眼约一米方圆,水深一米许,清澈可鉴眉须。龙眼每日早、中、晚分别涌泉一次。

(14)红塔:矗立在景德镇浮梁县旧城的红塔,始称西塔,是古代浮梁县的标志性建筑,有浮梁“古代城徽”的美誉。红塔前面过去也有一座寺庙,叫西寺,建于一千多年前的唐太和六年(832年)。宋建隆二年(961年)浮梁县民黎文表提议在西寺后面建造一座佛塔,此后,经过前后79年,到宋康定元年(1040年),一座九层高的塔拔地而起,矗立至今。红塔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红塔的佛名为“大圣宝塔”,因为坐落在浮梁古县城的西面,所以又叫西塔。它是中国古代七十二名塔之一,也是江西省境内现存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古塔,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江西第一塔”。

现在的红塔共七层,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底层边长为5.2米,各层逐渐向内收进,至顶层边长的3.7米。塔高从室外地坪到复盆顶为37.8米。塔的每一层都用青砖搭檐和平台,平台外侧不设护栏。整个塔身形象简洁壮观。塔身用大型青砖实砌,底层壁厚达3米。砌结塔身时用的封砖灰浆是用石灰、糯米浆、红土壤和砂四种成分混合而成的,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蚀,里面的灰浆中的红壤不断外溢,逐渐把整个塔身染成红色,所以一座青砖塔终于变成了“红塔”。

红塔采用穿壁绕座式结构,这种结构非常特别。要登临塔顶,必须从塔内底层先上一层,然后穿出塔门外,沿着塔外平台绕半圈(平台宽度不足50厘米),再从另一个门进入塔内上台阶登上一层,然后再出来绕半圈。这样往复,才能登上塔顶。

在浮梁还有许多关于红塔的传说。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为争夺天下大战鄱阳湖,开始时朱元璋落败,沿昌江退到浮梁县城,躲到红塔顶上,陈友谅带追兵进县城搜查,但没有上到塔顶搜查,结果没有搜到朱元璋,于是就撤兵走了。没搜塔的原因一是塔是佛教圣地,一般兵家不进入;二是朱元璋当时进入塔时是伏地爬进去的,塔门上的蜘蛛网没有被弄破,追兵认为没有人进塔。朱元璋从塔顶下来后,当地百姓送灰水粑(碱水粑)给他作干粮,从此浮梁县的碱水粑成了地方有名的特色食品。朱元璋后来当了皇帝,告诉他的子孙,说浮梁有座塔曾救了他一命,那座塔已破烂不堪需要维修,由于他慌张逃命,没有看清塔名,只记得是红色的塔。后来他的第九代孙子,万历皇帝朱翊钧登基第三年(1575年),就从国库拨专款重修红塔。按常规,国家是不出钱修建寺塔的,寺塔都是靠僧人化缘或信徒香客们捐助而修建的,这次属于特例。

红塔虽然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仍巍然耸立在昌江河畔,充分显示了它设计的科学性,反映出当时工匠的建筑水平和审美情趣,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红塔忠实地记录了浮梁的诸多历史概貌与变迁,是浮梁历史的见证,是古代浮梁的标志性建筑,如今也是浮梁县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和游览胜地之一。

(15)景德镇祥集弄民宅:景德镇祥集弄民宅位于景德镇市区中心,是一条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巷道,内有明代住宅多处,其中3号、11号两幢民居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住宅的平面布局分上堂与下堂,四正两厢加后房,中有天井,门皆设于侧面。正堂明间作单层处理,堂房显得高大轩昂,梁坊之间的隔断尚存“编竹造”的遗制,构件的装饰均安装在重点部位。柱础地脚饰以精美的石雕,艺术造型均匀合理,装饰纹样丰富多彩,满宅堂皇秀丽,住宅梁柱,前檐柱及前额枋,均采用优质樟木等材料制作。

(16)金竹山寨风景区:金竹山寨位于瓷都景德镇东北边陲地区,与安徽毗邻,属黄山余脉,整个山区地势均在海拔600米以上,南部轿顶山最高峰海拔1000米以上。由于辖区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故被外界誉为避暑胜地“小庐山”。山寨内银杏树随处可见,红豆杉古木成林,金丝红面猴频频出现,千亩原始森林乃是江南一绝,大峡谷幽险激情,双龙大瀑布一年四季水流湍急、蔚为壮观。此外,古堡揽胜,小源暴动旧址再现了当年方志敏同志领导的农民革命起义的征程。金山寺、虎潭惊梦、仙女浴池、观音浣纱演绎了人间的传奇。

(17)雕塑瓷厂明青园: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东城区雕塑瓷厂内,距景德镇市中心约6公里。该厂始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各类陶瓷雕塑工艺品和工业用陶瓷模具。产品先后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国货精品博览会金杯奖”等。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泰国时,曾将该厂创作的“六鹤同春”瓷雕赠送给泰国国王,现由泰王宫珍藏。此外,还有“天女散花”、“龙舟古风”等作品珍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李鹏、吴邦国、曾庆红、李铁映、陈慕华等都曾到过该厂视察。改革开放后,该厂充分利用景德镇雕塑工艺瓷的品牌优势和传统技艺,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促企业发展的工业旅游新路子,并吸引了众多的中外客商和游客来该厂参观旅游、购物。目前,雕塑瓷厂明青园已经形成的园区内主要参观点有“名人作坊”、“桂花苑”、“乐天陶社”、“国际陶艺交流中心”、“雕塑艺术品展销中心”、“餐饮服务中心”等。

(18)古市街古瓷窑遗址:这是五代至元初的古瓷窑遗址,在柳家湾以西1公里的南市街,遗物分四片堆积,第一片在村后600米处的狮子山黄土岭西北斜面,第二片在南市小学以东至水库间,第三片在第二片以南200米处的山涧,第四片在南市街村底,总面积数万平方米。遗物上溯五代下至元初,产品器形精巧,釉色晶莹,多有精美的刻划花或印花影青瓷雕,生动,别致,装烧形式有支钉迭烧,匣钵仰烧和支圈复烧等多种。

二、景德镇产业旅游

拥有如此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景德镇的旅游发展又是如何呢?

目前景德镇的旅游线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自然观光型,主要包括杨湾、洪源仙境等自然景观,线路短,可供观赏的景观有限,因而日程也简短,一般开发市内短途旅游。

二是文化观光类,主要包括景德镇历史博物馆、陶瓷馆、浮梁古县衙等一些与陶瓷相关的人文景点,主要接待外地来景德镇旅游者。

三是自然与人文结合类,重点体现在瑶里旅游区。瑶里旅游景区集自然山水、人文(明清古建筑、陶瓷之源、陈毅旧居等)于一身,从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角度来看,此地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也是目前景德镇比较热的线路。

最后还有一线在常规线路中并不常见,主要适合陶瓷文化爱好者和相关专业人士相互交流、考察,主要是一些陶瓷古窑的遗址,科考价值较高,而观赏价值次之。

就其形态来看,景德镇的旅游品种构成并无大的缺陷,但为何其旅游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呢。就笔者看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就景点自身来说,景德镇市的自然山水景观没有突出代表性,在吸引本市旅游者方面缺乏一定的主题。而景德镇周边其他地区的一些竞争力强的景点,不论是“世界自然景观遗产”庐山,还是“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距离景德镇都比较近,因而在周末市场上对景德镇有强大的冲击力。

(2)文化景观以陶瓷为主,在具有地方特色的同时又对游客有一定的文化要求。景德镇市旅行社所给出的常规线路中的景点大多是景德镇文化博物馆、陶瓷馆等一些文化底蕴深厚的景点,一般人欣赏水平有限,很难通过观光对此有深入的了解,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3)旅游商品市场的不规范也给景德镇的旅游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景德镇以瓷立市,理应立足瓷器,打造最具影响力和最权威的瓷器市场。但由于市场监管力度不够,一部分从业者逐利轻义,导致伪劣商品泛滥,市场价格混乱,不仅给旅游市场带来不良影响,还给景德镇的市场形象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这也是导致景德镇旅游专业人才大批流失的一个间接原因。

(4)旅游产品比较单一,参与性较弱,难以留住游客,减少了游客在景德镇的逗留时间,其消费额也必定大大降低。景德镇线路大多以观光购物为主,外地来景德镇游客大多是途经客、一日游,仅在观光后就匆匆离去,过夜游客比率不高。由于对瓷器产品的不了解,在购物问题上也常常陷入两难。

(5)市场营销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现代旅游者行为日趋理性化,更看重旅游地的趣味性而非名气的大小。景德镇虽传承数千年,但城市形象欠佳,市内交通混乱,脏、乱、差现象较突出,“瓷都”旅游形象模糊。旅游者虽知景德镇之名,却不知此地有何好看、好游、好玩的景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