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考前独往独来策略:东南西北四方向监督实施

考前独往独来策略:东南西北四方向监督实施

更新时间:2025-09-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学们还提出选举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独往独来监督人,我们还确实设立了放学时奔向不同方向的监督人。其实只要离开学校500米之内独往独来,再往前,一般就不会再寻找说话的同伴了。偶然有同学走到一起了,该方位的负责同学便小声提醒一下:“别忘了,独往独来试验。”结果,大家要求以后班级长期规定:路上独往独来。

放学了,学生们高兴地走出教室,拥出校门。有的仨一群俩一伙,谈着笑着走着,只是偶尔想到手里拿的书,看上两眼。有的则二人同行,或谈心,或互相提问背诵的内容。有的一个人独行,边走边背边思考。

班长向我建议:“老师,放学路上,几个人一起走不好,常常说闲话,分散精力,还危害团结。咱们班不是常说试试并不吃亏吗?能不能试验一下在路上独往独来,我想会有不少好处。”

征求全班同学意见,100%的同学都愿试一试。“试多长时间?”“先试一天。”

试验当然是指早晨和中午上学放学的路上,冬天昼短夜长时,晚间必须几个人结伴而行。试了一天,大家感觉很有趣,又都要求再试3天。试了3天,同学们感觉利大于弊,纷纷要求再试。

同学们还提出选举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独往独来监督人,我们还确实设立了放学时奔向不同方向的监督人。其实只要离开学校500米之内独往独来,再往前,一般就不会再寻找说话的同伴了。课间,活动课,操场上,同学们热火朝天地玩,兴高采烈地交谈。

放学,走出校门,大家各奔东西,同一方向的也保持一段距离,每人拿着书,背该背的知识点,思考该思考的问题。偶然有同学走到一起了,该方位的负责同学便小声提醒一下:“别忘了,独往独来试验。”

试验了一个星期,请大家讨论这件事的利与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好处是心静。我过去和几名同学一起走,常东一句西一句地说个没完,有时说得不是地方,惹得自己和别人生一肚子气。”

“我和张×同学是固定在一起走的,我俩好得不分彼此,一放学觉得学了一天够紧张了该玩一玩了。我愿去电子游戏厅,他不愿,但不好意思不陪,两人一起去,胆子大多了。他爱吃零食,我不好意思不跟着,于是学会了花钱、吃零食。这么一分开,我们没了伴,电子游戏厅不好意思进,零食吃得也少了。”

“我没有固定的朋友,见人家都两三个人一起走,自己觉得很孤独,便勉强找两三个人,跟人家一起走。走了一段不对劲,又找另外两个人,挨在一起走,又怕原来的同路人有看法,为此多伤不少脑筋。提倡路上独往独来,恰好符合我的性格。”(https://www.daowen.com)

“上学放学路上时间紧张,正应该讲效率,可两三个人一走,上学放学往一起聚时常常你等我,我等你。互相比赛着谁走得快的时候也有,但太少了,大部分时间是说说笑笑,谈谈唠唠,不知不觉比个人走路多费不少时间,还养成了懒散的毛病。”

“两三个人一凑,谈学习少,谈闲话多。闲话常常涉及同学关系,常常背后谈别人缺点,不仅影响团结,还使自己的胸怀变得狭隘,活得累。”

“路上一个单词活动非常好,不费劲就背会了,但如果仨一群俩一伙地走路,唠着唠着就把正事耽误了。”

我说:“请同学们不要一边倒,再说说独往独来的坏处。”

静了一会儿,经过启发,有同学才说:“独往独来可能对性格孤僻的同学不好,他本来就不愿与人交往,路上再没有机会,不更孤独了吗?”立即有同学反驳:“在学校,活动时,节假日时不都可以交往吗?”我说:“他毕竟少了一些交往的机会。”

又有同学说:“学习比较紧张,放学了,随便交往可以放松一下。”又有同学反驳说:“若把学习当作乐趣,就无紧张可言,何况学校学习,课堂穿插讨论,提问练习,又有各科搭配,体音美调节,体操、眼保健操,课间活动,已经有张有弛了。路上自己背东西也可放松背,非要一帮一伙地闲谈,那不是轻松,而是松散。”

显然同学们能让理智压倒感情,从较长远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结果,大家要求以后班级长期规定:路上独往独来。

由于试验时间短,这样做的弊端没能充分显现出来。我说:“咱们先不忙着下结论,也不做统一要求,而是顺其自然,觉得几个人一起走好的就一起走,愿独往独来的,咱们提倡。但至少做这样的规定,大家肯定拥护: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前的那一个星期,大家一定要独往独来,以形成一种不同于往常的备考气氛。怎么样?”

同学们热烈鼓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