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青山到牡丹:蒙古族情歌的爱情隐喻与生活情趣

青山到牡丹:蒙古族情歌的爱情隐喻与生活情趣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歌从“一挂”唱到“十挂”,唱述了青山、牡丹、花路、花园、四弦、青松等一系列事物,以隐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词句优美,表述委婉、巧妙,极富生活情趣和民歌特色。此歌从“一星”唱到“五星”,共5段,每段5行,分别用与桃树、葛根、柿花、橄榄、白菜等事物有关的行为来隐喻爱情,生活气息较为浓郁。此歌表现了女子期盼找到意中人的心理,反映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杨利先)十把花扇(三)蒙古族情歌。

青山到牡丹:蒙古族情歌的爱情隐喻与生活情趣

想词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从“一想”唱到“十想”,共12段。前六段由男子唱,后四段男女皆可唱述。主要表现了男子对心上“姐姐”的思念,反映了男子对心上人的纯贞爱情和执著追求。此外歌中也唱述了情人亲亲热热的样子:“八想小词想街天,打把花伞赶花街;上遮日头下遮妹,亲亲热热成双对。九想小词凤凰山,凤凰山上生柏枝;千年柏枝万年根,妹妹哥哥心贴心。”普红芬、王玉仙、王荣珍等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4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挂词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从“一挂”唱到“十挂”,唱述了青山牡丹、花路、花园、四弦、青松等一系列事物,以隐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词句优美,表述委婉、巧妙,极富生活情趣和民歌特色。歌中唱道:“三挂小词挂花园,有说有笑心里甜;四挂小词挂四弦,听到琴声像过年;五挂小词挂青松,松树不怕雪和风。”赵成仙、官炳芬唱述,崎松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2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五星词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从“一星”唱到“五星”,共5段,每段5行,分别用与桃树、葛根、柿花、橄榄白菜等事物有关的行为来隐喻爱情,生活气息较为浓郁。歌中唱道:“一星出来照一街,一街街上有什么?不有别样有早桃;想吃早桃栽桃树,小兄找姐早上路。二星出来照二街,二街街上有什么?别样不有有葛根;想吃葛根顺土挖,小兄想姐顺路找。”赵成仙、官炳芬唱述,崎松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十把花扇 (一)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表现了女子期盼找到意中人的心理,反映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歌中唱道:“一把花扇两面花,左面彩云穿金鸡,右面石沙卧鳄鱼;鳄鱼抬头望金鸡,妹妹双眼找亲人。”王玉仙、王荣珍、普红芬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杨利先)

十把花扇 (二)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歌中唱道:“二把花扇两面花,左边画条大青龙,右边画对金凤凰,双凤朝阳在中间,二龙抢宝分两边。”歌中反复出现“二把”、“两面”、“双凤”、“二龙”等词,其成双成对的寓意非常明显。王玉仙、王荣珍、普红芬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十把花扇 (三)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描述了扇子的画面,以莲花难采喻指女子难找心上人。歌中唱道:“三把花扇两面花,左面涟涟池水塘,右面盈盈开莲花,水深莲花难采摘,妹找哥哥费辛苦。”王玉仙、王荣珍、普红芬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十把花扇 (四)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借扇面画中景色抒情,表现了男子对恋人的关怀。歌中唱道:“左面弯弯挂月亮,右面圆圆太阳红,太阳遥遥照月亮,哥的关怀妹领情。”王玉仙、王荣珍、普红芬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十把花扇 (五)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表现一名女子见到狮子滚绣球时,产生的急切盼望心上人来到身边的心情。歌中唱道:“左面画只雄狮子,右面画个银绣球,绣球团团狮子转,哥哥你请到我旁。”王玉仙、王荣珍、普红芬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十把花扇 (六)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表现了女子在千千万万人中只爱情郎一人的情感,反映了蒙古族青年男女对爱情的专一和忠贞。歌中唱道:“左面清清龙潭水,右面丛丛生绿苔,喝口清水扒绿苔,千人万人只爱哥。”王玉仙、王荣珍、普红芬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十把花扇 (七)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用八哥停在竹枝上来比喻女子希望情哥将自己放在心上。歌中唱道:“左面画只巧八哥,右面画棵秀竹枝,八哥停脚竹枝上,哥的心是我的家。”王玉仙、王荣珍、普红芬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十把花扇 (八)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以牡丹和芍药相配比喻女子对恋人的专一、执著的爱。歌中唱道:“左面灼灼红牡丹,右面画的是芍药,芍药牡丹同根生,妹妹生来就为哥。”王玉仙、王荣珍、普红芬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十把花扇 (九)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用白鹤绕松飞翔比喻相爱情侣的心紧紧相伴。歌中唱道:“左面翩翩飞白鹤,右面盘盘生劲松,白鹤起舞绕青松,哥妹心心紧跟着。”王玉仙、王荣珍、普红芬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十把花扇 (十)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唱出了相爱的男女缔结良缘,永结同心的快乐和幸福。歌中唱道:“左面桂花十里香,右面山茶红满山,茶花桂花年年开,你我幸福万年长。”王玉仙、王荣珍、普红芬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绣词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从“一绣”唱到“四绣”,共4段,唱出了姐妹们参加跳乐、唱歌的热闹场景。歌中唱道:“一绣妹妹绣太阳,绣好太阳扔天上;天上金光闪闪亮,照见花街闹嚷嚷。二绣妹妹绣月亮,绣好月亮飞三更;三更月明亮大地,跳乐场上三弦响。”华美仙等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6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杨利先)

送词 (一)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这是女子送别情郎时唱的歌,充满了惜别之情。歌中唱道:“一送小郎喂哟喂,走出门来喂哟喂,小郎出门么亲哥里呀,要妹送来喂哟喂。”王玉仙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送词 (二)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这是女子送别情郎时唱的歌,歌中描述了女子斟酒为心上人送行时的情景,反映了两人依依难舍的心情。歌中唱道:“拿着酒壶亲哥里呀,妹背着来喂哟喂,拿着酒壶亲哥里呀,得酒味来喂哟喂。”王玉仙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6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送词 (三)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唱述了天将要下雨,女子要挽留恋人住两天的情景。歌中唱道:“一朵乌云亲哥里呀,遮满天来喂哟喂,留下小郎亲哥里呀,住两天来喂哟喂。”王玉仙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7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送词 (四)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这是女子送别心上人时唱的歌,描述了女子送情郎到水边上船的情景。歌中唱道:“船头船尾亲哥里呀,哥莫坐来喂哟喂,可怕船家喂哟喂,只怪水来喂哟喂。”王玉仙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6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杨利先)

送词 (五)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唱述了女子送恋人到五里坡,双方互赠礼物的情景,表现了情侣间浓浓的恋情。歌中唱道:“哥送的手帕喂哟喂,要钱买来喂哟喂,妹的草鞋亲哥里呀,自己做来喂哟喂。”王玉仙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送词 (六)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以芦苇和扯布作比喻,表现了歌者对坚贞爱情的追求。歌中唱道:“砍断芦苇亲哥里呀,做灯笼来喂哟喂;妹学灯笼喂哟喂,红似火来喂哟喂;莫学扯布亲哥里呀,两边分来喂哟喂。”王玉仙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送词 (七)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表现了一位女子送恋人到慈姑塘,看见慈姑花开,触景生情,向恋人倾诉自己的恋情的过程。歌中唱道:“慈姑开花亲哥里呀,闹热热来喂哟喂;人家慈姑喂哟喂,街前卖来喂哟喂,妹的慈姑喂哟喂,待亲哥来喂哟喂。”王玉仙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www.daowen.com)

送词 (八)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表现的场景是:女子送恋人到了八角街,想要买草帽送给他,以表达自己的爱恋。歌中唱道:“黄蓝草帽亲哥里呀,摆断街来喂哟喂;七顶八顶喂哟喂,随哥买来喂哟喂,四两五两亲哥里呀,妹开钱来喂哟喂。”王玉仙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送词 (九)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表现的是:一位女子摘橄榄送给恋人,以橄榄回甜暗示恋人要时常挂念自己。歌中唱道:“摘把橄榄亲哥里呀,送给哥来喂哟喂;先吃橄榄喂哟喂,后吃水来喂哟喂,橄榄回甜亲哥里呀,想起哥来喂哟喂。”王玉仙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杨利先)

送词 (十)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描绘出一对恋人在大树底下躲太阳,在小树底下乘凉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依依惜别和难舍难分的情感。歌中唱道:“大树脚底亲哥里呀,好躲日来喂哟喂;小树底下喂哟喂,好凉风来喂哟喂。”王玉仙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杨利先)

送郎调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按数字顺序编排内容,从一唱到十,表现了女子送别情郎时的情景:给情郎敬酒、送路费;千叮咛、万嘱咐,要情郎一路小心,注意下雨;生怕情郎晒着,买草帽给情郎;买橄榄让情郎解渴等等。体现了女子对情郎的关心和深深的爱恋。歌中唱道:“五送小郎五里塘,打碗清水小郎尝。你也尝来我也尝,盼着小郎早归还。”杨凤英、杨禄英、赵云芬唱述,崎松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4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情投意合盖新楼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是一名男子出门学手艺前唱给恋人的,用意是告诉恋人:自己学好手艺后,二人将来会有幸福甜美的生活。歌中唱道:“栽秧花开六瓣头,哥要出门妹莫留;鲁班本事学回来,情投意合盖高楼。”佚名唱述,刘本学记译。收入《云南蒙古族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4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杨利先)

不跳不跳心又慌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是一名男子唱的,表现了他对跳乐活动的喜爱。歌中唱道:“大心个装,小心个慌,哥有心来到跳乐场,不跳不跳心又慌,跳了跳了脚又酸。”普文灿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杨利先)

甸中甸中一窝雀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表现了男女青年们在跳乐场上尽情欢娱的情景:他们一边跳乐,一边寻找意中人。歌中唱道:“甸中(草地)甸中一窝雀,一飞飞到石岩脚;跳乐场上姐姐多,哪位有心来一脚。”王荣珍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1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小小白马花笼头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表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相约去参加跳乐活动,实际上彼此都心领神会是去谈恋爱。歌中唱道:“小小白马花笼头,哥亲小妹一齐走,说好日子来跳乐,小妹心勾勾,心勾勾哩心勾勾。”普文灿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杨利先)

狂风等大雨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这是一位姑娘唱的歌,表现了她焦急地等待心爱的男子来跳乐的心情,反映了她对心上人纯贞的感情。歌中唱道:“狂风等大雨,北风等小雨,红花等露水,几时等得来?月亮等星星,妹妹等哥哥,等哥来跳乐。”普红芬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9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青菜开花两小朵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表现了一对情侣之间纯贞的爱情,以及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歌中唱道:“青菜开花两小朵,白菜开花两小朵,桂花开花团罗罗,小妹跟哥团罗罗。桂花花开香十里,十里路上跟亲人,亲热又亲热。”王玉仙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一个老倌八十八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语言幽默、诙谐,含义较深。歌中唱道:“一个老倌八十八,拄着拐棍来贪花(指来跳乐)。哪个小郎不贪花,哪个老奶不当家。不吃凉水不解渴,不见亲人心不落。”普红芬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6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石鹅大东门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表现了女子等待情郎的情景。歌中唱道:“石鹅大东门,门外韭菜地,韭菜开白花,妹妹等哥来。”普红芬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杨利先)

天上梭罗王母栽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反映了年轻姑娘喜爱民间娱乐活动跳乐的原因:因为到了跳乐场上,可以去寻觅属于自己的爱情。歌中唱道:“天上梭罗王母栽,小妹说是老龙栽。爹娘说是种田好,小妹说是贪花(指跳乐)好。”王玉仙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杨利先)

大也合小也合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表现了跳乐场上,姑娘希望在歌舞中寻找到情投意合的小伙子的心情。歌中唱道:“大也合,小也合,前一脚,后一脚;半天云里一窝雀,飞到石岩下面落;哪位哥有心哟,有心来一脚哟。”杨凤英、杨禄英唱述,崎松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烟锅打水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诙谐、幽默,是恋人间为逗趣而唱。歌中唱道:“拿个烟锅(指竹制的水烟筒)打清水,打了清水喂亲人。亲人不吃烟锅水,捏着鼻子喝两口。”杨凤英、杨禄英唱述,崎松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挑柴换米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表现了一名男子挑柴到姑娘家换米的过程。他表面上是来换米,实则来讨姑娘的欢心。歌中唱道:“挑来一挑柴,换来米半升;喜鹊喜鹊歇梅花,风吹牡丹花哟;隔河看见你妈来,你妈打你我心疼。”赵世英、赵云芬唱述,崎松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送姐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这是跳乐活动结束后,男青年送女青年回家的路上双方对唱的歌。内容是双方互表依依不舍之情和对对方的真挚情谊。歌中唱道:“(男)鲜花众位姐,谁说不挂念,分路莫分心,花线连着针。(女)只有人分路,哪有人分心,分路是妹走,分心由哥定。”陆长润等唱述,云南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调查队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6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杨利先)

十里路上会新人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每句中都有一个“新”字,在形式上独具一格。歌谣表现的是新结识的青年男女约会时的欢欣和喜悦。歌中唱道:“新山上面有新寺,新寺里边有新花;新桂花香香十里,十里路上会新人。”佚名唱述,刘本学记译。收入《云南蒙古族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4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杨利先)

是哥送上口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这是跳乐活动当中大家休息吃糖和小点心时,青年男女们对唱的一首歌谣。歌中唱道:“(男)有心不有心,亲手送在口。(女)要说不有心,小妹来抢手。(男)不是来抢手,是哥送上口。”佚名唱述,刘本学记译。收入《云南蒙古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6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杨利先)

来生眼望哥 蒙古族情歌。流传于云南省通海县蒙古族聚居区。此歌表现了旧社会一对真诚相爱的男女,在封建婚姻的桎梏下心愿难成,只有把希望寄托于来生,是对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控诉。歌中唱道:“(男)好玩新花姐,金子兄不爱,银子我不想,时时想跟姐。(女)好玩妹的哥,哥说要跟妹,这生跟不上,来生眼望哥。”佚名唱述,刘本学记译。收入《云南蒙古族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8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杨利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