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布依族传统习俗歌曲:新房上梁祭祀、开财门与新娘拜堂歌的含义与影响

布依族传统习俗歌曲:新房上梁祭祀、开财门与新娘拜堂歌的含义与影响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布依族每年正月初一凌晨五点钟时要开财门,唱此歌。布依族盖新房是一件大事,上梁时一定要举行祭祀仪式,唱此歌。迎客吃饭是他们的一项重要礼俗。喝酒时唱酒歌是布依族的传统习俗。(思子)新娘拜堂调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师宗县、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此歌是布依族婚礼中主婚人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祝愿新娘成为人人尊敬,公婆喜爱的好儿媳。王有高唱述,李荣春翻译,成其昌、张亚森记录。

布依族传统习俗歌曲:新房上梁祭祀、开财门与新娘拜堂歌的含义与影响

节日歌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布依族聚居区。歌中唱述了布依族在一年十个月间的节日活动:“正月过年十五欢,二月初二烧龙香,三月初三清明节,四月初八祭牛王,五月初五端阳节,六月初六鸭献秧,七月十三祭祖节,八月十五板栗香,九月重阳尝新米,冬月还有牛过冬。”佚名唱述,罗洪庆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思子)

祭山神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信奉多神,每次祭祀都必须先用生祭品祭,再用熟祭品祭。用生祭品祭称“领生”,祭品煮熟后再祭称“回熟”。这首祭山神歌包括了“领生歌”和“回熟歌”两部分。主要内容是奉请天神、山神来接受祭祀,并祈求各位神灵保佑粮食丰收,人畜安康。歌中唱道:“借着道师推算的良日,摩公通用的良日。这一良日是帝王官家都用的良日。皇帝登基,官吏吉行,官家举婚,天神说媳。”刘德山唱述,李荣春、仲林记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3页,10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思子)

春节祭祖调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师宗县、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这是布依族人年三十祭祀祖先时的唱词,其内容是请祖先来过年,求祖先保佑家里栽的棉花好,豆结得多,家畜兴旺,钱财进屋,子孙兴旺,人才辈出等。郎炳云唱述,郎敬德记译。稿存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办公室,16开,4页,32行。 (思子)

开财门歌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每年正月初一凌晨五点钟时要开财门,唱此歌。唱时必须两人配合,一人在门外,一人在屋里,一唱一答。门内的人问门外的人是谁,来干什么。门外的人回答自己是天上的财白星,走水路、旱路,遇着九十九座山,过着三十三个滩,来开财门。最后门内人唱:“大门大大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滚进不滚出,滚进你家正堂屋。”接着打开大门,门外人抱着吉祥物边唱边舞进入正堂。佚名唱述,罗洪庆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河口县卷》,32开,2页,36行,河口瑶族自治县文化局1992年编印。 (思子)

祭梁调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盖新房是一件大事,上梁时一定要举行祭祀仪式,唱此歌。歌中先对大梁进行赞美,再唱述选梁、做梁、祭梁的过程,祈求神灵保佑建房者家辈辈有钱财,代代出贤人。潘忠贵唱述,郎敬德记译。稿存云南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办公室,16开,3页,40行。 (思子)

迎客歌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直爽好客,认为客人来家里是瞧得起自己,特别是生客进了寨子,家家都会邀其共餐。迎客吃饭是他们的一项重要礼俗。迎客歌由主人独唱,内容多是自谦之词。此歌中唱:“我家穷,吃菜只有点水麻芋,随便吃点蕨菜,筷子沾点油菜,这样吃了对不起客人。只有芋头叶可拈,客人不嫌弃就自己拈。我们没有酒就吃点井水,没有肉就吃点笋子。碗碗都是山茅野菜……”刘正文唱述,李荣春翻译,李寿仓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思子)

敬酒歌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喝酒时唱酒歌是布依族的传统习俗。酒宴上,主人捧起酒杯先唱一段敬酒歌后,客人即会接上主人的歌词唱下去,歌词主要是唱叙酿酒的全过程,说明酒来之不易。歌中唱道:“晒谷在申日,舂谷在酉日,舂得石九米,母便来做酒。拌酒在卯日,蒸酒在吉日。”刘正文唱述,李荣春翻译,张亚森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3页,11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思子)

嫁娶歌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这是布依族婚礼中,由女方家长辈或有名望的长者唱的歌,分为序、请媒说亲、择日嫁女等部分。其内容主要是教育新娘要尊老敬老,孝敬公婆,与妯娌、小叔和睦相处,以及时时讲礼节、勤俭持家等事项。王元兴、王有高唱述,李荣春翻译,成其昌、张亚森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6页,30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思子)

嫁娶调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师宗县、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结婚时要唱“嫁娶调”,先由女儿唱述自己对出嫁的心理准备,再由母亲与女儿对唱,女儿唱述自己不想离家的各种理由,母亲则反复宽慰女儿,让女儿放心出嫁。张贵发、张映成唱述,郎敬德记译。稿存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办公室,16开,8页,105行。 (思子)

嫁娶下门坎调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师宗县、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此歌是布依族母亲在女儿出嫁时唱的,主要是教女儿到婆家后如何孝敬公婆,与妯娌和睦相处,并唱述对女儿的依恋。张映成唱述,郎敬德记译。稿存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办公室,16开,5页,67行。 (思子)

新娘拜堂调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师宗县、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这是布依族婚礼中拜堂后由主婚人唱诵的主要针对新娘的祝词,其内容均是美好的祝贺,例如“安家要丰贵,坐家要吉利”,充分表现了对新婚夫妇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张映成唱述,郎敬德记译。稿存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办公室,16开,2页,24行。 (思子)

赞新娘调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师宗县、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此歌是布依族婚礼中主婚人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祝愿新娘成为人人尊敬,公婆喜爱的好儿媳。张映成唱述,郎敬德记译。稿存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办公室,16开,2页,20行。 (思子)

送背兜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罗平布依族男女青年婚后生了小孩,孩子的外婆家要来送背孩子的背兜,对孩子表示祝福。这首歌,就是小孩的爷爷家一方在亲家来送背兜时,表达喜悦和对背兜的赞美的,充满了对后代的希望和对亲家的感激。歌中唱道:“黄色镶边的背孙男,花色镶边的背孙女……生得如神仙,站在我旁像高官;生得赛观音,站在母旁赛大官……”王有高唱述,李荣春翻译,成其昌、张亚森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96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思子)

遗训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罗平布依族的老人在病危时都要教诲子女,让他们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在分配遗产时不要因相互争抢而在外人面前丢脸。这首歌就是一位长者对后辈的此类训诫。歌中唱道:“父逝没差什么帐,父故也没留什么东西。只留下两块保水田,只留下两条水母牛。弟兄互相分,心窄不要吵架,心狠也不要打架,免得在三光四老面前丢脸,也免得在朋友面前丢脸……”刘正荣唱述,李荣春翻译,张亚森记录。收入《中国民间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1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思子)

道士唱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布依族聚居区。此歌是丧葬仪式中道士做法事时所唱,内容主要是表达人们对死者的怀念,歌中唱道:“谯楼打鼓一更天,记得父母生时言。教训儿孙行正道,勤耕苦读莫贪闲。孝悌忠言家声好,为善积德子孙贤。谯楼鼓钟打二更,想起爹娘一平生。忠厚为人守本分,一家老小不相争。”佚名唱述,罗洪庆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河口县卷》,32开,2页,24行。河口瑶族自治县文化局1992年编印。 (思子)

遗儿拜灵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老人去世后,儿孙要哭灵。此歌为哭灵过程中孝子所唱。歌中唱道:“阎王一道天书降,我母在世命不长。阳间走到阴间转,养儿养女当孝郎。灵前化纸一堆灰,爹娘阴间永不回。父不叫儿倒茶水,儿自倒酒献爹娘。”佚名唱述,罗洪庆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河口县卷》,32开,2页,20行,河口瑶族自治县文化局1992年编印。 (思子)

孝女哭丧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布依族聚居区。这是已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为去世的母亲哭丧时唱的歌。歌中唱道:“来到后家走忙忙,大放悲声进丧房。揭开脸布望亡母,泪滴地上哭声长。儿女命苦是外相,爹娘命苦为儿郎。养儿养女为防老,栽谷种米防饥肠。”佚名唱述,罗洪庆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河口县卷》,32开,1页,8行,河口瑶族自治县文化局1992年编印。 (思子)

孝媳妇哭丧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布依族聚居区。歌中唱道:“母亲归世眼泪流,媳妇伤心伤得愁。东山不见西山面,西山红日落了头。红日落了天地暗,天地暗暗哭昏头。媳妇含泪进丧房,头戴孝帕泪抛裳。我是儿媳养你老,为何归阴不在阳。你在世时,我做活来你做饭,我去挑水你煮茶。你把我当作亲生女,我把你当做亲生娘。”佚名唱述,罗洪庆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河口县卷》,32开,2页,21行,河口瑶族自治县文化局1992年编印。(思子)

亲友吊孝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有人亡故时,亲友须前往吊丧,并唱此歌。歌中唱道:“今天来到孝家门,三层板凳四层人。层层板凳有人座,个个都是唱孝人。老人老老像块柴,死去三天不能埋。要等三朋四友到,敲锣打鼓来安埋。锣鼓咚咚到寨头,孝子跪拜接亲友。亡人睡在棺材内,亲友吊孝眼泪流。”佚名唱述,罗洪庆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河口县卷》,32开,1页,12行,河口瑶族自治县文化局1992年编印。 (思子)(www.daowen.com)

孝歌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的丧葬仪式中,死者生前好友要到灵堂的棺材旁唱孝歌。歌中唱道:“一副棺材亮铮铮,一层板凳一层人;不见棺材不掉泪,见了板凳泪沈沈。一副棺材黑沉沉,一层板凳一层人;层层有人戴白孝,层层都是唱孝人。”佚名唱述,佚名记录。收入《云南少数民族生葬志·布依族》,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阿南)

哭诉调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这是一首女婿祭悼去世的岳父时哭唱的调子。歌中唱道:“你老人家富贵双全……你老人家平生勤俭持家。你老人家当家向来想得长远。你老死在儿子家,这台丧事就落在儿子家……”歌中还唱述了去世的老人的身世,赞美了老人的持家有方,并向老人描述子女前来祭悼之事,以告慰老人。刘德山唱述,李荣春翻译,李寿仓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9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思子)

献羊调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去世的老人若有女婿的,在为老人治丧期间,女婿家一定要拉羊来祭悼。这时就要唱献羊调。献羊调由献羊者请会唱者唱诵。歌中唱道:“我们要去献羊要有献羊的调子,有了献羊的调子我们才能去。哪个方向好我们就朝哪个方向去,这个方向好我们就去献羊。低头进孝家,低头来吊丧。老人去世财帛留给后人,家具也留给后人。孝家家具还多,家具给孝男孝女搭伙分。”唱完后把羊宰杀,将羊耳割下献在灵前。刘德山唱述,李荣春翻译,李寿仓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思子)

入棺调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丧葬程序和仪式十分严格。这首入棺调由祭司在死者入棺时吟唱,主要是赞颂死者当年建房定居的艰辛和后辈送终时所尽的孝道。歌中唱道:“孝男选树做棺木,不要刀砍不断的树。不要干梢的树,不要长着寄生草的树。不要神山的树,不要叶不楂开(分开)的兰木树。不要簇生的树木,不要雀在枝上做窝的树。不要蚂蚁做窝的树,不要雷打过的树,合意是芳香长绿的柏木。”刘德山唱述,李荣春翻译,张亚森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98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思子)

开路歌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这是葬礼中由祭司吟唱的超度去世老人亡灵的歌。歌中先唱述了办理丧事的过程,以告慰老人,并表达后辈对老人的怀念;然后是指点老人的灵魂在归去时经过某地遇到某事的处理办法。刘德山唱述,李荣春翻译,张亚森记录。稿存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办公室,32开,12页,300行。(思子)

开荤调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老人去世后,其子女要忌荤三至五日以表孝道。忌期满时要请摩公开忌,唱过开荤调,然后方可吃荤。开荤调的内容是老人去世后子女们忌荤和忌日满后解忌的情况。歌中唱道:“天地古有规,人世有常理。有兴必有衰,有生必有死。孝男孝女表敬意,三天五日吃素食。嫁出的姑娘有不便,摩公赐碗念祭词,回家荤菜便可吃。”刘德山唱述,李荣春翻译,张亚森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51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思子)

清明理坟调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师宗、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人敬仰祖先,如家中不顺,又见祖坟荒草蔓延,就要理坟祭祖。此歌是清明理坟时唱的,主要唱述理坟的原因、过程、禁忌,以告慰祖先。何炳才唱述,郎敬德记录。稿存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办公室,16开,8页,120行。(思子)

赞木匠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布依族聚居区。此歌在贺新房时由亲友唱诵。歌中唱道:“天下安乐太平春,起楼师傅到堂心。这间新楼师傅造,留给主人万年春。天下安乐太平春,起楼师傅到堂心。楼房虽是凡人造,手艺赛过活神仙。”佚名唱述,罗洪庆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河口县卷》,32开,1页,8行,河口瑶族自治县文化局1992年编印。 (思子)

上梁唱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布依族聚居区。这是布依族盖新房上梁时由亲友唱的贺词。歌中唱道:“上江出水下江流,后家送梁到堂头。红梁上在新屋顶,对联贴在堂四周。”佚名唱述,罗洪庆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河口县卷》,32开,1页,4行,河口瑶族自治县文化局1992年编印。 (思子)

挂对子唱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布依族聚居区。这是布依族盖新房上梁后贴对联时由亲友唱的贺词。歌中唱道:“急闻贺房鼓咚咚,唢呐吹进堂屋中。三朋四友贺新房,对子挂在正堂宫。”佚名唱述,罗洪庆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河口县卷》,32开,1页,4行,河口瑶族自治县文化局1992年编印。 (思子)

姊妹贺房唱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布依族聚居区。这是布依族盖新房时,房主的姊妹为表祝贺而唱的歌。歌中唱道:“亲堂姊妹贺家兄,起房姊妹到堂中。入筵领受新房酒,从头唱出造楼宫。上楼天开玄妙坐,二十八宿是天星。”佚名唱述,罗洪庆记录。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河口县卷》,32开,1页,6行,河口瑶族自治县文化局1992年编印。 (思子)

贺起造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往往选在冬春农闲时建房。立柱之日,人们前往祝贺时,要唱此歌。歌中详细地介绍了择日砍树,请师傅建房的全过程,并对新房的高大宽敞加以赞美。唱述者身份不限,歌词则是代代口耳相传的。王菊艳、李莲秀、刘德山唱述,李荣春翻译,李寿仓、张亚森记录。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罗平县布依族卷》,32开,5页,79行,罗平县文化局、文联、民委1989年编印。(思子)

谢房主调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师宗县、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人在有客人到来时,均会热情接待。此歌就是客人在受到款待后为表示感谢而唱的,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反映了主人待客的真情实意。歌中唱道:“解开新滑席,拿出新棉絮,花床单来垫,绣花枕来摆,红花被来盖……”张美秀唱述,郎敬德记译。稿存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办公室,16开,2页,16行。 (思子)

上山叫魂调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师宗县、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在有人受惊吓而精神不振时,就认为他是魂丢了。此时,其家人就要抱着公鸡,端上一碗饭和蛋去为他叫魂。此调是上山叫魂时念唱的。歌的内容是让魂跟着自己,跟着红公鸡回家去吃白米饭,回家吃红鸡蛋。张美秀唱述,郎敬德记译。稿存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办公室,16开,1页,10行。 (思子)

夜里叫魂调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师宗县、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人若有小孩“丢了魂”,在次日凌晨鸡叫头遍的时候,大人须手拄拐杖,半开门,左脚踏门槛,大声念诵此调三遍,让孩子的魂赶快回到父母身边,回来吃糯米饭,回来吃鱼和肉……张美秀唱述,郎敬德记译。稿存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办公室,16开,1页,8行。(思子)

送鬼调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师宗县、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人如果家中有病人,会认为是有鬼作祟,于是举行送鬼仪式。此歌是送鬼时吟诵的。歌中先诉说今天是吉日,叫鬼来吃喝,并祈求鬼吃喝后尽快离开,让病人好起来。张德良唱述,郎敬德记译。稿存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办公室,16开,3页,42行。 (思子)

拴魂调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师宗县、罗平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人认为,魂不附体时人就会生病,所以在有人生病时,为了不让病人丢魂,要用线拴在病人手上,以拴住他的魂,同时唱诵此歌。歌中唱道:“用三色线来扎,找四姓线来拴……”并针对病人魂魄唱:“接你到家来,接你进身来,接你进脑里,接你进肉体”。余发春唱述,郎敬德记译。稿存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办公室,16开,3页,22行。 (思子)

嘱利歌 布依族习俗歌。流传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人在家里的母鸡孵出小鸡后,为了让小鸡会躲避老鹰,要将小鸡放在筛子里边筛边唱此歌。歌中唱道:“筛子筛,簸箕簸,老鹰来,跑去躲。”佚名唱述,罗洪庆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思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