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意义: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重要性

教育意义: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例研究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根本目的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实现学生的发展。课例研究的各环节对于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倘若把早期的课例研究概括为一种“技术性实践”的话,今天的课例研究则是一种基于审察与反思、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性实践”。同时,通过课例研究创设的研究环境,教师教研能力能得以长足发展。

教育意义: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重要性

课例研究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根本目的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实现学生的发展。教师作为研究者同时也是被研究对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求方法、尝试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过程承载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两次教学实录中都呈现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解析、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管理与评价等体现了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变化的过程。开展课例研究对改善课堂教学的表现更为突出,课例研究通过强化三条途径来改善课堂教学:(1)教师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教学知识、观察学生的能力、把日常的实践与长期的教育目标相联系的能力;(2)教师投入的程度以及作为实践共同体成员的责任感,包括提高课堂教学的动机与能提供帮助的教师之间的联系;(3)学习资源,包括展现与促进学生思维的不同教学方案、课例研究过程中支持同事之间学习的各种设备。[7]即说明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发展始终围绕改善课堂教学这一目标展开。课例研究的各环节对于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一)课堂教学的改进

课例研究是对课堂教学现场的理论分析,研究对象与出发点都是围绕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的。可以说,课例研究的方方面面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此处就教学设计与反思两部分内容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做简要阐述。

1.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理性规划

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规划图,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目标的确定,不论是普通一线教师或教学名师,一份完整、合理、经过反复推敲研究的教学设计都可以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平。课例研究中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问题性,是教师结合选题设计的用以验证或解决研究问题的方案性文本。教学设计体现研究理论与思路,是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规划,也是课例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通过设定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环节的预设,可以通过课堂实录来检验与反思教学设计,从而修正设计以改进教学。

课例研究中的教学设计与教案不同,除了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环节等的规划之外,还有对此规划的意图与基础的阐述,教师在课例研究中通过教学设计来分析教学内容、预设教学活动,通过对具体的教学环境、学生学习现状等针对性地设计用以解决研究问题的教学活动,解决问题是设计教学的出发点,通过课例研究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不断加强,能够扩展教师教学设计的视野,对实现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教学反思——改进课堂教学的保障

课例研究对教学过程的干预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至少可以通过三条路径加以实现:一是在课例研究中发现教师有关学科、教学、学生等的个体知识;二是提升教师改进教学的责任感;三是为教师的学习提供资源支持。由此可见,课例研究是教师通过课堂具体经验实现学习的,而不是简单运用现成的原理与技术实现教学改进的。倘若把早期的课例研究概括为一种“技术性实践”的话,今天的课例研究则是一种基于审察与反思、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性实践”。[8]课例研究是真实课堂现场的理性分析,是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方式,是反思性实践的实现路径。反思性实践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课例研究过程的反思,是对改善课堂教学行为的外部支撑,如有初中数学教师就体会到“进行课例研究之后更加关注自己课堂教育的问题性与合理性,不再盲目相信权威,也学会了用理论的视角去观察与反思自己的课堂”。另一方面,教学反思是改进教学行为的关键性活动,教师反思的积极性、视角以及对改进教学行为的可操作性等因素都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除了对作为“课例”的课的反复反思与改进,在培养理性反思能力之后的教师会将反思教学行为辐射到其他课堂中,是教师改善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除此之外,通过课堂观察分析与比较课的异同,也充分体现了课例研究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www.daowen.com)

(二)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

教师教研意识的觉醒是教研能力提升的前提,课例研究首先强调问题意识、研究意识与问题解决的意识,为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平台。同时,通过课例研究创设的研究环境,教师教研能力能得以长足发展。

1.创设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环境

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是当前教育界对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高标准与高要求。真正实现教师向“研究型”转变,需要创设教师教研能力的研究环境,做好培养教师教研能力的硬件保障等工作。在长达三年的教学名师培养项目的实施中,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和要求。课例研究就是教师作为研究者与教学实践者的教学行为改变的行动研究,研究共同体的建设与成长是研究的重要保障,教师之间相互研讨与交流为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佐藤学曾指出“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议论只会彼此伤害。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以达到教研的目的。因此,互相谈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9]。课例研究过程即教师教学观摩、研讨、反思与改进的过程。以自己授课实录为课例的教师,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既是观察者也是实践者,通过其他教师对自己课堂的观察,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例研究为教师教研能力培养创设的环境是教学名师成长的基本保障之一。

2.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课例研究打破了传统教研任务的固有模式,教师不再只是课题的参与者被动地接受上级安排,课例研究是一线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激发了教师对自身课堂教学与教研能力的反思与检验。

一位美术教师就表示:“开展课例研究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教育理性的重要意义,我对我的教学有绝对的自信,课堂氛围良好,学生参与积极性高。长期以来我尝试着不断完善自己的教案,也就是教学环节的设计,希望其他教师可以复制我的课堂而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是很多教师在他的课堂中按照我设计的环节来实施时效果却不理想,我一直在探索这其中的原因。通过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之后我发现,课例研究中学情分析的重要性是我长期以来忽视的问题,而我的教学环节并不能真正体现我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深化需要考虑多重因素,这是在课例研究中我最大的收获,教学环节是不能被复制的,只能探索出其根本的教育方法与策略,教师结合学生学情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这位老师由教学自信引起的研究自信在现实的检验中受到了质疑,而课例研究促成其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索,透过现象看本质,扩展分析与观察课堂的视野,作为一名重庆市重点中学的美术老师,应该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学力,在传递自己的教学经验时更充分地考虑学生学情。大部分教师在接受访谈时都表示,开展课例研究活动的最大收获是自己作为研究者的充实感,课例研究是教师教研能力生长的摇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