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14岁八年级学生的教师话语采样分析:课堂交互、评价与改进策略

14岁八年级学生的教师话语采样分析:课堂交互、评价与改进策略

更新时间:2025-09-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人所执教的八年级某班37名学生,平均年龄14岁。本文将采用6个课堂上教师话语的片段,其中3个片段是值得肯定的,3个片段是需要改进的。交代每个片段的语境及对每一个片段进行分析、评价和建议。教师重复学生的错误,并调整语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教师又给学生一个提醒,便于学生思考如何修正不正确的语言。学生马上回应“Three,two,one!”,并面向教师,停止活动。当教师给出信号,学生能一致地给予反应。

学情分析。本人所执教的八年级某班37名学生,平均年龄14岁。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其中5名学生英语基础较好,20名学生水平一般,12名学生学习有困难,2名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不超过10分钟。班级大多数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很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几名学生很害羞,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教学目标。本课的主题是数字,主要目的是表达与数字相关的数学加减乘除问题。学生将学会对算数的列式和运算的表达。

本文将采用6个课堂上教师话语的片段,其中3个片段是值得肯定的,3个片段是需要改进的。交代每个片段的语境及对每一个片段进行分析、评价和建议。

教学案例1

语境:在教授学生如何表达算数列式和运算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连锁游戏来训练目标语言。教师说:“We'll play a chain game.Let me give you an example.”

师:Add 11 and 1.

生1:11 plus 1 equals 12.

师:That's it.Now give an instruction.

生1:Divide 16 by 4.

师:Pick a classmate to say the statement.

(生1叫了生2)生2:16 divided by 4 is 4.

师:Give an instruction and pick another classmate.

生2:…

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指令检查,确保学生了解要做什么和怎么做。

评析:教师给学生做出示范,并检查教学指令,学生应该清楚做什么和怎么做。教师演示指令,并在举例说明中请学生参与。Scanlon建议明了教学指令有可能会费时,但考虑到不清晰的教学指令会造成混乱和误解,这时再去澄清就更费时间。事实上,检查教学指令能够节约时间。

教学案例2

语境:学生需把图表中2000—2025年的信息用文字描述,并使用动词be,rise and fall的过去式。在学生之间互相核对答案后,教师请个别学生与全班学生分享。

生:The graph shows that there are...in 2000 in our city.

师:There are?(教师用含有疑问的语气重复学生的错误处)(https://www.daowen.com)

生:(没有出声)

师:There are...in 2000?(教师使用升调,并强调了日期)

生:There were.

师:Good.

评析:Harmer表明教师的主要角色之一是纠正学生的错误,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义和结构。教师重复学生的错误,并调整语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开始意识到错误,但不能修正。然后,教师又给学生一个提醒,便于学生思考如何修正不正确的语言。教师总是在学生还没有充足时间加工信息的时候,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如果教师给予学生时间,并提供适当的暗示,让学生自我修正,通常情况下学生都能悟出正确答案。在纠正学生错误语言时,直接给他们答案是效果最差的。

教学案例3

语境:教师想要结束一个讨论活动,因此,教师稍微提高声音说:“One,two,three!”学生马上回应“Three,two,one!”,并面向教师,停止活动。

评析:这是教师和学生在开学初定的信号。此信号简单短小,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当教师给出信号,学生能一致地给予反应。Linsin说在有效教学中教师能够轻松快捷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是很重要的。

教学案例4

语境:学生通过打电话练习算数中的列式。其中一个学生提问,对话刚开始的一串数字是什么,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是Rita的电话号码。

评析:这位学生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理应得到鼓励。而且,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得出答案效果更好。教师可以通过问学生几个问题,如“What are May and Rita doing?Who's answering the phone?What's the number then?Whose phone number?”,就能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教学案例5

语境:学生在阅读一份不完整的班级调查报告,他们遇上了生词“average”。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解释这个单词,情境如下:“I have four apples.Anna has three.Tim has two.If we divide the apples,we each have three.”然后,教师问学生:“Do you understand?”

评析: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对此问题极少说不。相反,如果教师在黑板上列出计算过程4+3+2=9 9/3=3。然后,设计问题检查学生对这个单词的理解会更有效果。CCQ的问题可以是“Does it mean the most,the fewest or in-between?”Fisher and Frey建议识别和正面解决对学习干扰的错误概念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思路清楚并促进学习。

教学案例6

语境:在教学案例1中的连锁游戏中,学生表现得很好。教师只说了一句:“Well done!”

评析:动机和不断的鼓励是语言学习成功必不可少的。教师简单的“Well done!”减弱了表扬对学生的功效,并没有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强化他们行为的作用。如果教师说“Everyone's working so hard.I'm very proud of the way the class is working today.”这样表扬就更具体、更真诚。Martin表明表扬的具体性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评估他们的努力和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