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手势,最容易沟通的语言

手势,最容易沟通的语言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手,人类身体最灵活的部位,手的表情——手势使人类肢体语言具有最丰富的内涵。手势语言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最早使用的一种沟通工具,手势语言是运用手指、手掌和手臂的动作变化来传达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正因为如此,有人称手势语言为成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她以为这是表示胜利的V形手势,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下流的侮辱手势。这一方面是因为淑女风范限制她们做出粗鲁的手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弄坏妆容。

手势,最容易沟通的语言

手,人类身体最灵活的部位,手的表情——手势使人类肢体语言具有最丰富的内涵。手势语言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最早使用的一种沟通工具,手势语言是运用手指、手掌和手臂的动作变化来传达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它使用的范围很广,便捷、灵活、变化多样,不仅能辅助有声语言,甚至有时还可以替代有声语言。正因为如此,有人称手势语言为成为人类的“第二语言”。

手势不仅是人们内心情感的外化,也是个人形象的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共处发挥了语言所无法承担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手势表示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肯定的意义,有些则表示消极的、落后的、不健康的、否定的意义。

正确认知、恰当使用手势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无知或错误认知、不恰当使用则会阻碍甚至破坏正常的人际沟通。比如被普遍使用的V型手势来说,根据掌心向内还是向外而分为反掌V形手势和正掌V形手势。前者比后者先出现,是一种侮辱性的猥亵手势,它是表示“戴绿头巾”的角形手势的一种形式(即用呈交叉状的两指代表“戴绿头巾”丈夫的两只角)。后者出现较晚,据考证是一位名叫维克多·德·拉维雷的比利时律师发明的这个手势,用它来表示胜利。而这个手势因丘吉尔的使用和宣传而名声大振,很快便席卷欧洲。

在人际交往中,用错手势和其他非言语符号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英国著名女政治家、英国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在大选获胜后对记者们做出的反掌V形手势。她以为这是表示胜利的V形手势,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下流的侮辱手势。结果可想而知,撒切尔夫人成了众多媒体攻击的对象。在体育运动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如贝克汉姆曾因一个侮辱性手势(向上竖起中指,其余4指收拢)而招致球迷的讨伐。所以需要谨慎小心地使用手势语言,在国际交往和跨文化交流中,用错手势将会是一件尴尬的事,甚至会引起严重的麻烦和纠纷。

如同其他非言语符号一样,手势也有约定性和社会文化制约性,当某种非言语符号获得确定的含义之后,为了准确地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人们就应当遵守社会约定,正确地认识它们,恰当地使用它们,而不能想当然地使用它们,更不能有意使用具有消极意义和攻击性的符号来进行正常的人际沟通。

手势语言丰富多样,那些被我们所忽略的微小的身体语言,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显现出巨大的魅力。

1.用手遮住嘴巴

下意识地用手遮住嘴巴,表示撒谎者试图抑制自己说出那些谎话。有时候人们是用几个手指或紧握的拳头遮着嘴,但意思都一样。有的人还会假装咳嗽来掩饰自己遮住嘴巴的手势。

对于会议的发言人来说,如果在发言时看到有听众捂着嘴,那是最令人不安的手势之一,那表示他们认为你可能隐瞒了某些事情。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停止发言并询问听众,“大家有什么问题吗?”或者“我发现有的朋友不太赞同我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值得注意的是,听众们双臂在胸前交叉的动作,与遮住嘴巴的手势有着相同的含义。

2.用手触摸鼻子

触摸鼻子的手势一般是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摩擦几下,有时甚至只是略微轻触。和遮住嘴巴一样,说话者触摸鼻子意味着他在掩饰自己的谎话,聆听者做这个手势则说明他对说话者的话语表示怀疑。

美国的神经学者深入研究了比尔·克林顿就莱温斯基性丑闻事件向陪审团陈述的证词,他们发现克林顿说真话时很少触摸自己的鼻子。但只要克林顿一撒谎,他的眉头就会在谎言出口之前不经意地微微一皱,而且每4分钟触摸一次鼻子,在陈述证词期间触摸鼻子的总数达到26次之多。

不过,我们必须牢记一点,触摸鼻子的手势需要结合其他的身体语言来进行解读,有时候人们做出这个动作只是因为花粉过敏或触摸鼻子的手势者感冒。辨别是否撒谎的方法就是,单纯的鼻子发痒往往只会引发人们反复摩擦鼻子这个单一的手势,而和人们整个对话的内容、频率和节奏没有任何联系。

3.用手摩擦眼睛

当一个小孩不想看见某样东西时,他会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大脑通过摩擦眼睛的手势企图阻止眼睛目睹欺骗、怀疑和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或是避免面对那个正在遭受欺骗的人。电影演员们常用摩擦眼睛的手势表现人物的伪善。

交往过程中,男性一般更明显地作出这个动作。如果有人在做自己不想看到的情况时,往往会使劲揉搓眼睛;如果他试图掩盖一个弥天大谎,则很可能把脸转向别处。相比而言,女人更少做出摩擦眼睛的手势,她们一般只是在眼睛下方温柔地轻轻一碰。这一方面是因为淑女风范限制她们做出粗鲁的手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弄坏妆容。不过,和男人一样,女人们撒谎时也会把脸转向一边,以躲开听话人注视的目光。

4.用手抓挠耳朵

小孩为了逃避父母的责骂会用两只手堵住自己的耳朵,抓挠耳朵的手势则是这一肢体语言的成人版本。抓挠耳朵的手势也有多种变化,包括摩擦耳廓背后,把指尖伸进耳道里面掏耳朵,拉扯耳垂,把整个耳廓折向前方盖住耳洞,等等。

当人们觉得自己听得够多了,或想要开口说话时,也可能会做出抓挠耳朵的动作。抓挠耳朵也意味着当事人正处在焦虑的状态中。查尔斯王子在步入宾客满堂的房间,或者经过熙攘的人群时,常常做出抓挠耳朵和摩擦鼻子的手势。这些动作显示出他内心紧张不安的情绪。然而我们从未看到查尔斯王子在相对安全私密的车内做出这些手势。

但在意大利,抓挠耳朵的动作常被视为女人气的表现,甚至被当作同性恋的象征。(www.daowen.com)

5.用手抓挠脖子

通常做出这种手势的动作时,用食指抓挠脖子侧面位于耳垂下方的那块区域。我们根据观察得出的结论是,人们每次做这个手势,食指通常会抓挠5次,食指运动的次数很少会少于5次或者多于5次。这个手势是疑惑和不确定的表现,等同于当事人在说,“我不太确定是否认同你的意见。”

当口头语言和这个手势不一致时,矛盾会格外明显。比如,某个人说“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但同时他却在抓挠脖子,那么我们可以断定,实际上他并没有理解。

6.拉拽衣领

撒谎会使敏感的面部与颈部神经组织产生刺痒的感觉,于是人们不得不通过摩擦或者抓挠的动作消除这种不适。这种现象不仅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在疑惑的时候会抓挠脖子,它还能解释为什么撒谎者在担心谎言被识破时,就会频频拉拽衣领。这是因为撒谎者一旦感觉到听话人的怀疑,增强的血压就会使脖子不断冒汗。

作出这种手势的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当一个人感到愤怒或者遭遇挫败的时候,也会用力将衣领拽离自己的脖子,好让凉爽的空气传进衣服里,冷却心头的火气。

当你看到有人做这个动作时,你不妨对他说,“麻烦你再说一遍,好吗?”或者“请你有话就直说吧,行吗?”这样的话会让这个企图撒谎的人露出他的马脚。

7.手指放在嘴唇之间

将手指放在嘴唇之间的手势,与婴孩时代吸吮母亲的乳头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潜意识里对母亲怀抱里的安全感的渴望。人们常常在感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做出这个手势。幼儿会将自己的拇指或者食指含在嘴里,作为母亲乳头的替代品,而成年人则表现为把手指放在嘴唇之间,或者吸烟、叼着烟斗、衔着钢笔、咬眼镜架、嚼口香糖等。

手势,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体态语,手势除了在人际沟通时能辅助语言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外,还能表达出发言者的高雅气质与风度。在我们有意使用手势语言时,需要注意到手势运用中的规范要求,以求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1.手势的具体要求

(1)用手势介绍某人或指示方向时,应当掌心向上,四指并拢,大拇指张开,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自然上抬伸直、指示方向时上体稍向前倾,面带微笑,视线始终随手方向移动,并兼顾对方是否会到你所指目标。

(2)用手势与人打招呼、致意、欢呼、告别,要注意将手尽量伸开,要根据场景,控制手势力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及时间的长短。

2.不规范手势及手势忌讳

(1)与人交流,手势不要太多,动作不要太大。

(2)不可用拇指指自己的鼻尖或用手指指点他人,用手指指人含有教训别人的意思,是极不礼貌的行为。

(3)借助手势谈到自己时,应用手掌轻按自己的左胸,这样显得端庄、大方、可信。

(4)运用手势时,一定要考虑地域差别,同一种手势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含义,切忌乱用,以防造成不良的后果。

(5)在岗位工作或社交活动中,应尽量避免与手势有关的不雅习惯,如:掏鼻孔、剔牙、摆弄随身的小物件、摸头、搔痒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