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化多样性的成因与文化传统的多样性相关

文化多样性的成因与文化传统的多样性相关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文化传统的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历史原因动物行为学家经研究得知,灵长类社会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体制。文化相对主义否认检验文化标准的观点是不合理的,但是其中包含的理性精神和批判精神则是合理的。文化绝对主义犯了高估人类能力和高估文化完美性的错误。

文化多样性的成因与文化传统的多样性相关

(一)生态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环境原因

文化生态学认为,文化是人类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些文化成果包括生产生活方式、知识系统、价值体系、制度等。文化总是受到自然生态(相当于孟德斯鸠所说的“地理环境”)的制约。

自然生态的多样性是形成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条件。要保持文化多样性就必须保持自然生态的多样性。过度地改变生态多样性迫使人们形成适应单一环境的文化,从而损害了文化多样性。[4]过于强调规划的统一性将会破坏生态多样性,进而将会损害文化多样性。

(二)文化传统的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历史原因

动物行为学家经研究得知,灵长类社会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体制。①松散型体制(川金丝猴群体)。该体制的特征是:等级分化不明显,权利义务分化不明显,首领的特权较少。②紧密型体制(恒河猴群体)。该体制的特征是:等级分化明显,权利义务分化明显,首领的特权较多。[5]人类社会是从灵长类社会进化而来的,从灵长类社会体制的多样性可以推知,人类社会早期的体制也应当具有多样性。灵长类社会的两种体制对法文化研究的启示在于:社会体制是多样的,多种体制都有其合理性;各种体制存在着交替领先的情况;各种体制应当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传统文化中的法律、政策、习惯、原则蕴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无数的先人的智慧,包含着人类经过无数冲突和曲折换来的经验。

保守主义主张文化守成,即守住人类已经创造并且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制度文化遗产、精神文化遗产,具体包括建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法律、道德宗教、价值观念等。柏克认为:“当我们进行一切变革时,我们绝不全然守旧,也不全然图新——要有足够的旧东西以保存先人的原则和政策,保存议会的法律与惯例,不致传统的链条因之断裂。”[6]丢掉历史形成的文化遗产,智慧将会失去源泉,行动将会陷入盲目甚至迷失方向。正如哈耶克所说:“一个成功的自由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将永远是一个与传统紧密相连并受传统制约的社会。”[7]现代文化必须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文化创新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可以对传统文化中的有害因素作出有针对性的去除,对传统文化中的不合理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而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因为文化发展具有继承性,所以,应当尊重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的变革从总体上是渐进的,剧进变革则是局部的、暂时的。过于强调剧进变革将会造成对传统文化的破坏。

(三)文化的相对性是文化多样性的文化自身原因

1.文化的相对性观点的理论背景是温和的文化相对主义

拉德布鲁赫的相对主义法哲学认为,制度是不可检验的,制度的真理性不是绝对的。他认为,民主“准备将对国家的领导委托给任何一个能够获得多数的政治观点,因为它没有找出一个衡量政治观之正确性的明确标准,也不认为可能存在一种超越党派的立场”。[8]温和的相对主义是怀疑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二者在思想史上是一脉相承的,二者都包含理性精神和批判精神。文化相对主义否认检验文化标准的观点是不合理的,但是其中包含的理性精神和批判精神则是合理的。文化相对主义在克服文化迷信、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文化相对主义的对立面是文化绝对主义。文化绝对主义犯了高估人类能力和高估文化完美性的错误。文化相对主义在克服文化绝对主义、破除文化迷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应当肯定文化相对主义的历史功绩。

极端的文化相对主义是错误的。美国学者赫茨菲尔德认为,极端的文化相对主义将会导致任何文化(甚至法西斯主义)都是合理的、可接受的,因此,“极端的文化相对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9]极端的文化相对主义否认评价文化的标准的存在,否认文化有合理性大小的差异、先进与落后之分,否认不同文化在增进幸福上的权重差异,否认具有较强合理性的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的可能性。因此,极端的文化相对主义不利于区分文化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不利于建立合理的文化秩序。文化相对论也是一种文化。我们对待文化相对论的态度像对待任何文化一样,赞成温和的文化相对论,反对极端的文化相对论。

2.文化相对性概念的内涵(www.daowen.com)

文化相对性是指不同文化各有其产生条件,各有其适应人群,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除依照正当法律程序宣布为非法文化的情况(如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日本军国主义)之外,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某种文化是非法的。

文化相对性概念包括如下含义:其一,不同文化各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自然、社会、历史背景。其二,不同文化各有其长处和短处。不同文化相比较存在着理论层次高低的差异、合理性程度的差异、解释能力强弱的差异、包容性的差异、实践能力的差异,等等。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某些方面的优越性,但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例如,人类的道德理想是丰富多彩的,一种文化总是着重体现某些道德理想,没有一种文化在道德上是完美无缺的。功利主义文化富于理性精神,但却缺乏奉献精神;非功利主义文化富于奉献精神,但缺乏对个体的尊重;道德理想主义追求某一方面的高尚道德,但却缺乏宽容美德。其三,不同文化各有其支持群体和适应群体。其四,不同的文化各有其最适宜的领域

3.文化相对性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一,文化评价标准是存在的。具体的评价标准包括:尊重生命、追求公众的最大幸福、尊重文化多样性、维护和平。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认识的局限性,通行的文化评价标准体系可能存在缺陷,但是,不能因此而否认人的能力并抛弃文化标准体系,应当随着时代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而调整和完善文化评价标准体系。

第二,多种文化都存在各自的合理性,不宜轻易宣布其不合理或不合法。在依照正当法律程序宣布一种文化为非法文化之前,应当假定该文化是合理的、合法的。

第三,在文化生态中,任何文化的局限性都可以借助于他者文化予以弥补。文化的局限性、相对性是文化之间存在互补关系的重要理由。

(四)主体选择的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主体原因

自由主义的容忍文化实验的思想包含着尊重选择权、尊重选择的结果的思想。自由主义认为,文化实验是可行的,但文化实验不应具有排他性,如果一种文化实验具有排他性,就会妨碍其他文化实验的正常进行。哈耶克认为:“并不反对实验或尝试,所反对的乃是一切对一特定领域中的尝试或实验施以排他性的和垄断性的控制权——这种权力不仅不容许任何可供选择的方案的存在,而且还宣称自己拥有高于一切的智慧。”[10]在自由主义主导的社会,与自由主义具有竞争关系的文化类型(如非自由文化、非理性文化、非现代文化、非个体文化)都可以在不危及自由主义主导地位的前提下进行试验。

容忍多种文化实验将会导致文化类型的增多,因此,自由社会一定是多样性社会,自由是文化多样性的条件。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多元文化主义学者金利卡认为:“现代自由主义民主国家内的社会文化注定是多元的……多样性是自由主义国家的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受到保护后的必然结果。”[11]在自由社会,没有一种力量将社会共同体与更大的共同体(环境)分离开来,因此,自由社会也一定是一个开放社会。在开放社会下,异域文化的传入又增强了文化多样性。

总之,世界是多样性的,作为世界一部分的文化也必然是多样性的,文化多样性具有必然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