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网络文学阅读潮流研究:爽文时代成果

中国网络文学阅读潮流研究:爽文时代成果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爽文就是看起来很爽的中国网络小说;“好看”的中国网络小说,会让我们看起来超嗨超爽。而且,“好看”从强调“视觉”出发,到最后要看出“好”来……但“把故事讲得更好看”是从受众、读者和用户立场来说的——因为,“好看”是从“看”者的角度,来评论和评价好不好的。为什么“好看”其实是“颜值时代”和“CP时代”混合的产物?当这种传统链和桥接带建构起来之后,“好看”的中国网络小说,让我们很“看好”中国网络文学。

中国网络文学阅读潮流研究:爽文时代成果

要重新定义“什么是爽文”,遇到的第一个关键词或重要概念,不是“爽”或“爽文”本身,而是“好看”,而好看就是“爽”!

爽文就是看起来很爽的中国网络小说;“好看”的中国网络小说,会让我们看起来超嗨超爽。

但仅仅是这样吗?

好看=爽?好看的网络小说=爽文?

问题导向,我们需要以“关键词”为索引,对每一个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来龙去脉的梳理、追根溯源的挖掘——不仅仅要讲清楚“这是什么意思”;还要重释“它包括什么”、讲清楚“它有什么用”。

“好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是不是爽文的重要特质?甚至,它是不是在整个网络文学的创作、阅读和传播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看”更强调的是“视觉”,“好”更强调“价值”;“好看”,除了“好好看”,为什么还要相对于“坏”的“好”——要看出“好”来?

而且,“好看”从强调“视觉”出发,到最后要看出“好”来……在这个过程之中,存在着什么样的传递层级?

比如:第一层,是视觉上的好看;第二层面,是情节(剧情)上的好看;第三个层面,是内涵或理念上的好看。

相对于我们解读、诠释和建构的“讲故事三标准”(好故事;把故事讲得更好看;把好故事讲好——把故事讲得能够贯通全产业链、全平台链[全版权链]、全价值链)来说,为什么“好看”代表着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技术标准?看“好故事”和“把故事讲好”其实都是理念原则;看出“好”来,更是要着力于内容意义和内在价值。

鲜有人注意到,这其实涉及三种不同立场和标准:

“好”故事(这是不是个好故事;这个故事能不能看出“好”来)是从作品文本中心论出发的;

“把故事讲好”是从作家中心论(创作与生产者中心论)出发的——你有没有把这部作品讲得很优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但“把故事讲得更好看”是从受众、读者和用户立场来说的——因为,“好看”是从“看”者的角度,来评论和评价好不好的。

至于,把故事讲得能够贯通全产业链、全平台链(全版权链)、全价值链,其实是从触达用户、传播媒介和平台系统角度来说的,考量的是从泛文娱时代到新文创集群“贯通全产业链、全平台链(全版权链)、全价值链的讲故事的核心能力建设”。

因此,对于“好看”这个关键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中国青年阅读指数“大数据分析”——从大数据来看,“好看”到底意味着什么?

如果根据中国青年阅读指数捕捉到的中国网络文学阅读潮流、舆论情报和思想生态,制作出可视化的“好看”词云图,然后进行“关键词频”分析,我们将会逐步面临如下几个关键步骤问题——

第一步,从作品内容来说,到底哪些细分的子关键词,可以代表着“好看”:语言?人设?剧情?世界架构

第二步,从“网络文学”的原著文本,到影视剧集、动漫游戏等超级IP泛文化娱乐全产业链,再到“讲故事”的古老传统和新一轮故事革命的虚拟—现实融合共生,已经、正在和即将形成什么样的“好看”IP标准?

第三步,从“粉丝”阅读、传播、接受和认同特别是圈层与社群“垂直趣缘调性”的角度来说,“好看”为什么正在分化、细分、变化成一种不同的标准——(www.daowen.com)

为什么特别重视“明星完美人设”和“偶像爱豆”的颜值?颜值即正义!

流量明星的背后,为什么会有“好色”经济(特别是女人掌握主导权的“好色”消费价值取向)和“姿本”指数,既吸睛又吸金?

又为什么会流行CP(人物角色配对关系)?从网络文学到影视剧集IP化之旅,为什么会普遍把CP从“情感核驱动”泛化为“关系羁绊”?

为什么“好看”其实是“颜值时代”和“CP时代”混合的产物?

为什么“好看”作为驱动力,在催生出颜值即正义的“好色经济”“姿本指数”和“CP关系”之后,会推动爽文化时代逐渐走向“燃文化”和“萌文化”等次元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网络小说“好看”的标准化取向,正在从超级IP“内容为王”的创作和生产机制体制,到圈层爆款“破壁出圈”的粉丝消费传播指数,发生重心转移。换句话来说,文本“真的写得很好看”、IP影视剧集“改编得确实好看”,正在演变成“粉丝觉得它好看”。

从“颜值即正义”到“CP关系”,从粉丝圈层和趣缘社群到“燃文化”“萌文化”等次元文化,它们或许代表着“粉丝好看标准”的层级变化:

颜值即正义,代表着从注意力经济到姿本指数的“外貌协会吸睛吸金”视觉标准;

“CP关系”,正在取代爽文时代“文本/故事/作品为中心”的商业消费社会快乐(快感娱乐)文化的生理、心理和精神“好看”标准,而演变成社交、社群和社区时代的趣缘社群“关系羁绊”导向;

“燃文化”“萌文化”“废柴文化”“宅文化”“苟文化”,代表着次元化的垂直圈层调性(审美和愉悦标准)。[1]

如果再往下挖掘,“好看”是不是还代表着更多、更深、更细的标准?

而且,从外貌协会“颜值视觉”到第三空间“次元审美愉悦”,“好看”并不仅仅是一种“层级”上的变化,还代表着“维度”“场景”和“界域”的不同。

网络文学的“好看”和“爽文”,从“颜值视觉”到“心理兴奋和精神愉悦高峰体验阈值”,还有一个自由转化的机制体,就是:YY(意淫)和脑补。

就像“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网络文学的文本分析之中,“好看”是如何诱发“颜值幻象”的?又是如何向“心理兴奋阀值”即“爽点刺激”转化的?又何以能够引爆精神愉悦的高峰体验潮流?……

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一整套全新的分析机制,进行纵深挖掘,以切入和进入到那网络文学表层肌理之下的深层结构性机制。

我们可以将“好看”作为通用语,打通网络文学的“爽文时代”、影视剧改编超级IP—圈层爆款—现象级作品和次元文化中颜值经济—CP关系时代—趣缘社群—垂直圈层等“燃萌系文化”之间的转化机制体制——如“无爽不成书”走向“多重联觉”和“万物皆拟人”等的传导链和桥接带。

当这种传统链和桥接带建构起来之后,“好看”的中国网络小说,让我们很“看好”中国网络文学。

就像我们一直强调的两点:21世纪以来,中国网络文学最大的“进步”和“进化”,就是恢复了讲故事的本能和冲动、光荣和梦想;而最大的“进取”和“进击”,就是把故事讲得越来越好看——相比之下,当然是某种文学或某类文艺把故事讲得越来越“难看”。这让我们在新一轮的故事革命之中,“看好”中国网络文学有能力把好故事讲得更美好,让世界善、更善、大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