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与马克思共同奋斗的最后十年——恩格斯画传

与马克思共同奋斗的最后十年——恩格斯画传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定予以反击。同年3月7日,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经过正式会谈后,分别公布了为准备合并而共同拟定的纲领草案。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重视革命纲领的制定对于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意义。

与马克思共同奋斗的最后十年——恩格斯画传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指导欧美国家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保证马克思有充分的时间继续从事《资本论》的写作,恩格斯越来越多地承担了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工作。

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重视提高德国工人运动的理论水平和抵御错误思潮影响的能力。1872—1873年,恩格斯在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机关报《人民国家报》发表《论住宅问题》,批判了蒲鲁东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提出的种种“救世计划”,阐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当爱森纳赫派同拉萨尔派(全德工人联合会)酝酿合并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及时提醒并积极引导党的领导人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的纯洁性。1875年2月两派召开了合并预备会议并拟定了纲领草案,恩格斯立即写信给倍倍尔,严厉批评了爱森纳赫派对拉萨尔派所作的无原则让步,彻底揭露和批判了纲领中充斥的拉萨尔主义的荒谬论点,旗帜鲜明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则。这封信在思想上、理论上同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完全一致,表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立场。

19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欧根·杜林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领域宣扬的错误观点对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造成严重危害。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定予以反击。恩格斯在1876—1878年撰写了《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简称《反杜林论》),彻底批判了杜林的错误观点,驳斥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诋毁,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来源与基本原理。《反杜林论》在广大工人群众特别是工人运动活动家中间产生了巨大反响,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恩格斯把《反杜林论》中的部分章节改编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称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1878年10月,俾斯麦政府为镇压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颁布了反社会党人非常法。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这部法令实施后德国党内出现的错误思想倾向,一方面批判了不顾现实条件、盲目要求进攻的“左”倾错误,另一方面批判了要求党服从政府法令、走“合法的”改良主义道路的右倾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1879年9月在写给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中严厉批判了党内的改良主义主张,重申阶级斗争对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作用。

1880年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应法国工人党领导人茹·盖得和保·拉法格的请求,帮助该党起草了纲领的理论部分,给新生的法国工人党以有力的理论支持,并进一步阐发和丰富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观点。

1873—1882年,恩格斯撰写了《自然辩证法》手稿。这部著作是恩格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的重要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与世长辞。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仪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作为伟大革命家和科学家的一生,精辟概括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指出:“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国际工人运动一度低落。但随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垄断趋势不断加强,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日益加剧,无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更加激化。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引和巴黎公社革命精神鼓舞下,工人运动重新蓬勃兴起,工人阶级政党和团体在欧美各国普遍建立。

在这种形势下,资产阶级一方面在政治上加紧遏制和镇压工人运动,一方面极力在思想上侵蚀和瓦解工人队伍,从而使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在工人阶级政党和团体内部流行起来。为了保证工人运动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同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了让马克思有充分的时间从事《资本论》创作,恩格斯主动承担起在公开的报刊上批判错误思潮的重任。(01)

01.19世纪70年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素描) 茹科夫

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存在的时候,企图单独解决住宅问题或其他任何同工人命运有关的社会问题都是愚蠢的。解决办法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工人阶级自己占有全部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

——恩格斯《论住宅问题》

1872—1873年,恩格斯为批判《人民国家报》上登载的有关住宅问题的几篇文章中的错误观点,写了题为《论住宅问题》的一组文章,批判了蒲鲁东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阐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恩格斯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住房短缺等关系到广大工人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工人阶级自己占有全部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法律和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阐明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斗争目标,论述了产生城乡对立的原因以及消除这种对立的途径。恩格斯坚决反对为未来社会臆造空想的方案,强调无产阶级必须坚持革命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为本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创造必要的条件。(02-04)

02. 工人家庭因付不起房租而被赶出住宅

03.1872年6月26日《人民国家报》刊载《论住宅问题》第一篇文章《蒲鲁东怎样解决住宅问题》

04.恩格斯《论住宅问题》1872年莱比锡版单行本扉页,上面有恩格斯赠书给劳拉·拉法格的题词。

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所以,既然不可能——而局势也不容许这样做——超过爱森纳赫纲领,那就干脆缔结一个反对共同敌人的行动协定。但是,制定一个原则性纲领(应该把这件事推迟到由较长时间的共同工作准备好了的时候),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1875年2月,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和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派)在哥达召开合并预备会议,并拟定了《德国工人党纲领》草案。同年3月7日,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经过正式会谈后,分别公布了为准备合并而共同拟定的纲领草案。这个草案充斥着一系列拉萨尔主义的荒谬论点。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重视革命纲领的制定对于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意义。他们明确表示,必须在理论问题和政治问题上坚持原则,决不能向拉萨尔派妥协让步;应当迫使拉萨尔派放弃他们的错误主张,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实行两党的合并。(05-06)

05. 恩格斯1875年3月18—28日给奥·倍倍尔的信

06. 马克思1875年5月5日给威廉·白拉克的信以及《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的开头部分

一般说来,一个政党的正式纲领没有它的实际行动那样重要。但是,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

——恩格斯1875年3月18—28日给奥·倍倍尔的信

1875年3月中下旬,恩格斯率先对《德国工人党纲领》草案展开严肃的批判。在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领导人奥·倍倍尔的信中,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坚定不移地恪守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彻底清除拉萨尔主义的影响,否则,“我们的党将丧失它的政治纯洁性”。恩格斯批判了拉萨尔鼓吹的“对工人阶级来说,其他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以及所谓“铁的工资规律”和“国家帮助”等错误观点。他还批判了纲领草案中关于建立“自由国家”的错误主张,指出:“当无产阶级还需要国家的时候,它需要国家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镇压自己的敌人,一到有可能谈自由的时候,国家本身就不再存在了。”

马克思在1875年4月底5月初抱病撰写了《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后来通称《哥达纲领批判》),进一步阐明恩格斯在信中论述的观点,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拉萨尔主义的界限。恩格斯的信和马克思的著作表明,他们在指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紧密配合,共同维护科学的理论主张和策略原则。(07-10)

07.1875年5月22—27日在哥达蒂沃利饭店举行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合并代表大会

08. 奥 古 斯 特·倍 倍 尔(1840—1913),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09.威廉·白拉克(1842—1880),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10.威 廉·李 卜 克 内 西(1826—1900),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本书所阐述的世界观,绝大部分是由马克思确立和阐发的,而只有极小的部分是属于我的,所以,我的这种阐述不可能在他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这在我们相互之间是不言而喻的。在付印之前,我曾把全部原稿念给他听,而且经济学那一编的第十章(《〈批判史〉论述》)就是马克思写的,只是由于外部的原因,我才不得不很遗憾地把它稍加缩短。在各种专业上互相帮助,这早就成了我们的习惯。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

19世纪70年代中期,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一批小资产阶级分子混入无产阶级队伍,各种反映小资产阶级立场的唯心主义哲学、庸俗经济学和冒牌社会主义理论应运而生。正是在这一时期,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杜林的思想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迅速蔓延开来,不仅导致党内的思想混乱,而且严重威胁党的团结和统一。为了保证工人运动沿着正确方向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定公开回击杜林的进攻。恩格斯放下《自然辩证法》的写作,毅然承担了批判杜林的艰巨而又复杂的重任(恩格斯风趣地称做“啃酸果”),用两年时间写成了《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简称《反杜林论》)。马克思不仅在各方面予以支持,而且直接参与了《反杜林论》部分篇章的写作。(11)

11.“啃酸果”——写作《反杜林论》(木刻)许钦松

他为《前进报》撰写并讽刺地题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的最近的一组论文,是对欧根·杜林先生关于一般科学,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所谓新理论的回答。这些论文已经集印成书并且在德国社会主义者中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马克思为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法文版写的前言

恩格斯通过对杜林思想的批判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引论》中,恩格斯论述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阐明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在《哲学》编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利用他多年研究自然科学和自然辩证法的成果阐明了“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的否定规律作了科学论证。他结合对杜林在道德和法的领域鼓吹的“永恒真理”、“终极真理”的批判,阐明了人类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与平等观。在《政治经济学》编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暴力论”和庸俗经济学的价值论,驳斥了杜林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的歪曲和攻击,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阐发了《资本论》中论述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高度评价了剩余价值理论对于经济学领域的革命变革和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伟大意义。在《社会主义》编中,恩格斯揭露了杜林的冒牌社会主义,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他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还预言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12-14)

12.恩格斯为写作《反杜林论》作的笔记

13.马克思为《反杜林论》写的《评杜林〈国民经济学批判史〉》手稿的第1页

14.欧根·卡尔·杜林(1833—1921),德国折中主义哲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

我感到十分满意的是,自从第二版以来,本书所主张的观点已经深入科学界和工人阶级的公众意识,而且是在世界上一切文明国家里。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三版序言

《反杜林论》原本是为清除杜林思想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的影响而写的。但正如恩格斯所说,在这部著作中,“消极的批判成了积极的批判;论战转变成对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而这一阐述包括了相当多的领域。”恩格斯在这里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论证和阐发,论述了这三个组成部分的来源和基本内容,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部著作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受到各国工人运动活动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列宁指出,这部著作“分析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重大的问题”,“这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十分有益的书”,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15-16)

15.1877年1月3日《欧根·杜林先生在哲学中实行的变革》(即《反杜林论》第一编)开始在《前进报》发表

16.《反杜林论》单行本第1版扉页

1883年,我们的德国朋友用原文出版了这本小册子。此后,根据这个德文本又出版了意大利文、俄文、丹麦文、荷兰文和罗马尼亚文的译本。这样,连同现在这个英文版在内,这本小书已经用10种文字流传开了。据我所知,其他任何社会主义著作,甚至我们的1848年出版的《共产主义宣言》和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没有这么多的译本。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92年英文版导言

1880年,恩格斯应法国工人党领袖保尔·拉法格的请求,把《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一章《概论》、《社会主义》编的第一章《历史》和第二章《理论》)编成一本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通俗著作,由拉法格译成法文,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题发表在《社会主义评论》上,并出版了单行本。马克思在为该书写的前言中概述了恩格斯在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方面的卓越贡献,称这部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法文版出版后不久,波兰文版和西班牙文版就相继问世。1883年出版了德文版,书名改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后来又出版了多种译本。这部著作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普及和传播起了巨大作用。(17-18)

17.《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1880年法文版扉页

18.《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3年德文第1版扉页,出版时扉页上写的是1882年。

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唯一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运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人。可是要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 当我退出商界并移居伦敦,从而有时间进行研究的时候,我尽可能地使自己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来一次彻底的——像李比希所说的——“脱毛”,八年当中,我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这上面。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

1873年起,恩格斯为了深入阐发马克思和他创立的唯物辩证法,用了大量时间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并决定写一部专著,即《自然辩证法》。这个计划得到了马克思的赞同和支持。1873—1882年间,恩格斯写了大量论文、札记和片断。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编辑出版《资本论》和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自然辩证法》最终没有完成,但留下了内容极为丰富的手稿。恩格斯在手稿中论述了自然科学史、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自然界的辩证法规律和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阐明了自然科学研究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批判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这部手稿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自然辩证法这一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19-20)

19.恩格斯1873年5月30日给马克思的信,信中论述了关于《自然辩证法》的构思。

20.《自然辩证法》的总计划草案

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www.daowen.com)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收入《自然辩证法》这部手稿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了人类的起源问题,阐明了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决定作用。同时,他还专门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重要问题,指出“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就在于人能够“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正因为如此,人就更有必要不断认识并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就更有责任始终善待并自觉保护自然环境。针对人类社会在对待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恩格斯提出了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为此,恩格斯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界的破坏,指出资本家为了直接的利润而从事生产和交换,他们首先考虑的只能是最近的、最直接的结果,因而必然造成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浪费;而我们必须认清生产活动的间接的、较远的自然影响和社会影响,并努力控制和调节这些影响。恩格斯指出,要实行这种调节,仅仅有正确的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革命的实践,必须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彻底变革。(21-22)

21.《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手稿的第1页

22.《新时代》1895—1896年第14年卷第2册上刊载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恩格斯为了写作《自然辩证法》,研读了数学、力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大量著作,揭示其中的辩证内容。他特别重视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论有机化学的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的研究成果极为重视并给予高度评价。他们同有机化学创始人肖莱马结为挚友,经常同他探讨自然科学问题。(23-25)

23.卡尔·肖莱马(1834—1892),德国化学家,有机化学创始人。

24.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英国自然科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25.恩格斯与肖莱马(木刻)李以泰

将近40年来,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一贯强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在创立国际时,我们明确地制定了一个战斗口号: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和那些公开说什么工人太没有教养,不能自己解放自己,因而必须由仁爱的大小资产者从上面来解放的人们一道走。

——马克思恩格斯《给奥·倍倍尔、威·李卜克内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

1878年10月,俾斯麦政府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德国工人阶级政党被宣布为非法,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受到了反动当局的压制和迫害。在异常困难的形势下,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倾向抬头,而党的一些领导人对这种倾向却采取调和主义态度。正是在这一期间,卡尔·赫希柏格、卡尔·奥古斯特·施拉姆、爱德华·伯恩施坦在苏黎世的《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年鉴》上发表了《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回顾》一文,公然鼓吹改变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企图把党变成改良主义政党。为了帮助德国社会民主党克服党内的错误思想倾向,马克思和恩格斯给德国党的领导人写了一封通告信,严厉批判赫希柏格等人的错误主张,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必须旗帜鲜明地确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指出无产阶级政党不能为了对旧社会进行修修补补的改良而把自身目标的实现推迟到遥远的未来,强调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性。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下,德国社会民主党对党内机会主义倾向进行了坚决斗争,并在1880年的维登代表大会上确定了正确的斗争策略和斗争方向。(26-28)

26.马克思和恩格斯1879年9月17—18日给奥·倍倍尔等人通告信的第1页

27.刊载有反社会党人非常法的1878年10月22日《帝国 法 律 报》第34期

28. 奥 托·俾 斯 麦(1815—1898),普鲁士首相和德意志帝国首相。

导言就是在这里,在我的房间里,我和拉法格都在场,由马克思口授,盖得笔录的:工人只有在成了他们的劳动资料的占有者时才能获得自由;这可以采取个体形式或集体形式;个体占有形式正在被经济的发展所排斥,而且将日益被排斥;所以,剩下的只是共同占有形式,等等。这真是具有充分说服力的杰作,寥寥数语就可以对群众说得一清二楚,这样的杰作是我少见的,措辞这样精练,真使我自己也感到惊叹。

——恩格斯1881年10月25日给爱·伯恩施坦的信

1879年10月,法国工人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马赛举行,会上通过了关于建立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决议。以茹尔·盖得为首的法国社会主义者决定,通过保尔·拉法格请求马克思和恩格斯帮助制定党的竞选纲领。1880年5月,盖得到伦敦向马克思和恩格斯请教。马克思和恩格斯帮助盖得和拉法格制定了法国工人党纲领草案,马克思口授了纲领的理论部分《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他认为,“这个很精练的文件在导言中用短短的几行说明了共产主义的目的”,“这是把法国工人从空话的云雾中拉回现实的土地上来的一个强有力的步骤”。恩格斯高度评价马克思在这篇导言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要义所作的理论概括,并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传播马克思表述的精辟思想。(29-31)

29.载有马克思《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草案)》的1880年6月30日《平等报》第24号

30.茹尔·盖得(1845—1922),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法国工人党创始人之一。

31.保 尔·拉 法 格(1842—1911),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法国工人党创始人之一。

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发展到甚至对我们现代条件来说也是很高的程度,才有可能把生产提高到这样的水平,以致使得阶级差别的消除成为真正的进步,使得这种消除可以持续下去,并且不致在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引起停滞甚至倒退。

——恩格斯《论俄国的社会问题》

恩格斯和马克思一样,十分关注俄国和东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他同俄国的革命家和学者保持着密切的通信联系,探讨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发展方向和革命前景等问题。1875年,恩格斯写了《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这是恩格斯以《流亡者文献》为题写的一组文章中的第五篇文章,1875年在莱比锡出版了单行本。这篇文章是恩格斯论述俄国社会发展和俄国革命前景问题的重要文献。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驳斥了俄国民粹派不顾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鼓吹俄国可以借助农村公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张。他指出,俄国的公社所有制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在趋于解体,要使这一社会形式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而实现向高级形式的过渡,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即西欧的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并给俄国农民提供必要的支持。恩格斯还针对俄国民粹派的错误观点,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实行现代社会主义变革的基本前提,只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很高的程度,才能为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建立新的社会组织创造必要的先决条件。马克思认为这篇文章是恩格斯70年代在《人民国家报》上发表的“最重要的论文”之一。在《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32-33)

32.恩格斯《论俄国的社会问题》1875年单行本扉页

3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手稿第1页

34.痛失亲人(中国画) 王为政

1876年前后,恩格斯的妻子莉希患了重病,恩格斯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照顾她。然而,莉希的病情日益加重,不幸于1878年9月12日逝世。莉希自从与恩格斯结为伉俪以来,一直坚定而又热诚地支持恩格斯的工作。他们既是相濡以沫的伴侣,又是并肩战斗的同志。恩格斯高度评价莉希的坚定立场和斗争精神;莉希的猝然离世使他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然而,为了工人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为了实现莉希生前的崇高理想,恩格斯努力克制悲伤情绪,很快就振作起来,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34-37)

35.莉迪娅(莉希)·恩格斯,父姓白恩士(1827—1878),爱尔兰女工,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参加者。

36.恩格斯为妻子莉希所作的画像

37.恩格斯和莉希·白恩士的结婚登记表

自从马克思生病以来,全部重担都落在我一个人身上,另外函询等等的数目也增加了一倍。况且我晚上不能写字,因为写字使眼睛感到疲乏并且引起失眠。因此,全部文字工作只能用白天的几个小时去搞,而冬天这里白天又很短;加之,此地路远,如果需要去城里跑一趟,几乎总是要花去整整一个工作日。最近我有多少事情要东奔西跑呀!

——恩格斯1883年2月10日给卡·考茨基的信

19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马克思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同时忍受着多种疾病的折磨。恩格斯出于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使命意识,同时也出于对亲密战友的深切关心,主动地承担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大部分重任。他同欧美各国工人政党领导人保持密切的联系。在频繁来往的通信中,在推心置腹的交谈中,恩格斯向他们仔细阐述科学理论的要义,深刻分析斗争形势的变化,并同他们一起清除错误思潮的干扰,总结党的建设的经验。恩格斯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使欧美各国工人运动得以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同时也使倍倍尔、辛格尔、拉法格和盖得等一批年轻的革命家在斗争实践中迅速成长起来。

19世纪80年代初,随着妻子燕妮和长女燕妮·龙格相继辞世,马克思的病情日渐恶化。恩格斯怀着极为忧虑的心情关注马克思的健康状况,每天都为马克思的治疗与康复而操心。同时,他也冷静地做好了思想准备:无论发生何种情况,他都将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马克思和他共同开创的事业。(38-39)

38. 马克思(1882年) 

39. 恩格斯(1877年)

虽然今天晚上我看到他仰卧在床上,面孔已经僵硬,但是我仍然不能想象,这个天才的头脑不再用他那强有力的思想来哺育新旧大陆的无产阶级运动了。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都应当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

——恩格斯1883年3月14日给威·李卜克内西的信

1883年3月14日,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与世长辞。从此,恩格斯独自挑起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40)

40.三月十四日(油画) 艾中信

41.简朴的葬仪(丙烯画) 何孔德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马克思的逝世使恩格斯感到无比悲痛,但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保持沉着镇静的情绪,在第一时间向各国工人运动活动家通报情况,鼓励大家化悲痛为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马克思的旗帜下,进行勇敢的斗争。与此同时,恩格斯还周密地安排了马克思的葬仪。

1883年3月17日,在伦敦海格特公墓,马克思被安葬在他的夫人燕妮旁边,整个葬仪简朴而又庄严。恩格斯发表了著名的墓前讲话,概述了马克思毕生的主要理论贡献、革命活动和崇高品格。这篇讲话集中阐述了马克思的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光辉一生,使欧美各国工人阶级受到了深刻教育和巨大鼓舞。(41-42)

42.恩格斯写的悼词草稿

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马克思逝世后,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及其领袖纷纷表示,决心继承马克思的遗志,为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而继续奋斗。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采取各种卑劣手段,肆意歪曲和攻击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理论。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位伟大人物的去世使一些无耻之徒得到了一个替自己拼凑政治资本、著作资本甚至金钱的好机会。”恩格斯清醒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及时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和书信,“用事实来驳斥报纸上的谣言”,回击资产阶级散布的谬论,引导工人阶级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则,使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逝世后避免走上“迂回曲折的道路”,坚持了正确方向,开创了崭新局面。(43-45)

43.伦敦海格特公墓中的马克思墓

44.1883年3月22日《社会民主党人报》第13号刊登的恩格斯《卡尔·马克思的葬仪》一文

45.1883年5月3日《社会民主党人报》第19号刊登的恩格斯《卡尔·马克思的逝世I.》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