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名茶:茶界惊艳世界,花香心脾沁人

中国名茶:茶界惊艳世界,花香心脾沁人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这种做法并不能称之为花茶,只能算是花茶的雏形。这种鲜花隔离窨茶的方法,节省了人工拣花的时间,而茶和鲜花却因为隔离而难以密封,影响了茶坯吸收香气,所以效果并不理想,只能算是文人雅士别出心裁的玩法。倪云林将茶叶放入含苞初放的莲花中,用麻丝扎好,经一夜自然窨香,次日早晨摘下莲花,用纸包好在太阳下晒。晒毕,再如前法,又将茶叶放入别蕊中,如此三次,使得茶叶充分吸收莲花的清香。

中国名茶:茶界惊艳世界,花香心脾沁人

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一杯香浓的花茶在手,总是可以让人齿颊流香,回味无穷。茶带给人的乐趣,因为有了花显得更有丰富。

制作花茶一般是用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原料,而这种工艺并非现代人所创,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人将“对花啜茶”看作是“煞风景”,也有人将花下品茗、茶引花香当作一番雅趣。到了宋代,陆游更有诗道:“花摇茶新满市香”,可见当时的人们都已经习惯了花和茶的搭配了。尤其宋代民间,在茶叶之中加入“珍果香草”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做法,直到现在,还有一些地方会在茶叶之中加入橄榄,或者橘皮、菊花玫瑰花干等。不过,这种做法并不能称之为花茶,只能算是花茶的雏形。因为它的茶叶没有经过鲜花的窨制,品质也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 茶城

* 茶山

明代是我国制茶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制茶技术不断提高,各种茶类相继出现。花茶窨制技术在明代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明人朱权所撰写的《茶谱》中记载:“熏香茶法,百花有香者皆可,当花盛开时,以纸糊竹笼两隔,上层置茶,下层置花,宜密封,经宿开换旧花。如此数日,其茶自有香味可爱。”这种鲜花隔离窨茶的方法,节省了人工拣花的时间,而茶和鲜花却因为隔离而难以密封,影响了茶坯吸收香气,所以效果并不理想,只能算是文人雅士别出心裁的玩法。

明代还有自制花茶的特殊方法,如明人顾元庆所编的《云林遗事》一书中,记载了倪云林素好饮茶,自制“莲花茶”的方法。书中记载:“莲花茶,就池沼中,早饭前,日初出时,择取莲花蕊略破者,以手指拨开,入茶满其中,用麻丝扎缚定,定经一宿,明早连花摘之,取茶,纸包晒。如此三次,锡罐盛,扎口收藏”。倪云林将茶叶放入含苞初放的莲花中,用麻丝扎好,经一夜自然窨香,次日早晨摘下莲花,用纸包好在太阳下晒。晒毕,再如前法,又将茶叶放入别蕊中,如此三次,使得茶叶充分吸收莲花的清香。这是一种用活体花蕊的香气窨制花茶的方法,质量虽佳,但手续麻烦,当然是不可能大量生产的。(www.daowen.com)

明代人钱椿年在《茶谱》中,还记述了一种制橙茶的方法:先将橙皮洗净切成细丝,一斤橙皮丝与五斤焙干的茶叶掺合在一起,然后放到细麻布铺垫的烘茶火箱里边,再用干净棉被盖上,用文火烘焙三两个时辰,取出后用建连纸袋装好,再用棉被盖上,待其自干,即可饮用。这种橙茶也很受当时人们的喜爱,算是具备花茶的一定形态和效果。

* 老舍茶馆

大约在明代中期,中国人已经设计出了窨制花茶的专用工具,叫做“锡打连盖四层盒”,这一发明明显促进了花茶的制作。我国窨茶香花资源丰富,据记载,明代时用以窨茶的鲜花已有木择(桂花)、茉莉、玫瑰、蔷薇、蕙兰、枯花、栀子、木香梅花、玉兰、珠兰、莲花等等,种类已相当可观。

明代诗人钱希言有诗云:“斗茶时节买花忙,只选头多与干长。花价渐增茶渐减,南风十里满帘香。楼台簇簇虎丘山,斟酌桥边柳一湾。三尺绿波吹晓市,荡河船子载花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买花的繁荣景象,制作花茶的规模也就可想而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